推薦圖文
趙琦,香港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主要從事量子模擬、量子糾纏、量子計算、量子信息基礎理論等方面的研究。
陸鋮,研究員,國家高層次引進人才(海外),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精準醫(yī)學、組織病理學醫(yī)學圖像處理與分析、模式識別、數字與視頻圖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工業(yè)功勛獎章獲得者李德平3月16日在北京逝世。其父親李繼侗是著名植物學家、林學家,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父子同為院士。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氧化還原生物學與醫(yī)學分會會長陳暢卻說:“這個學科并非真的‘小眾’,相反,它是生命科學的核心領域之一?!?
陶鼎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磊主要從事硬質光纖傳像元件制備工藝與新產品研發(fā)工作,十數年如一日潛心科研,在光纖傳像元件的制備和性能提升等方面研究制備關鍵技術、解決關鍵難題,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
熱門視頻
1 / 3
謝希德(1921年3月19日-2000年3月4日),福建泉州人,固體物理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謝希德院士:“我只是一個很平凡的人,我把自己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社會的奉獻定位在對社會責任的真誠實踐,并在實踐中注意團結周圍的同事共同奮斗?!?
滕吉文,1934年3月14日出生于黑龍江哈爾濱,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滕吉文院士:"科學與科普是分不開的,我不可能有太多時間做科普,但哪怕我做了一點點,能夠激發(fā)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就很讓我高興了,因為他們是國家科學的未來?!?
余松烈(1921年3月13日-2016年4月20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縣(現屬寧波市江北區(qū)),小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余松烈院士:“我的成長過程是向實踐學習,向農民學習,不斷搞試驗研究,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刻苦、勤奮的工作?!薄爸挥挟斎嗣裾莆樟丝茖W知識,才能最終把科學知識轉變?yōu)閺姶蟮奈镔|力量和精神力量?!?
科研賽道上,女科學家們綻放別樣光彩。屠呦呦發(fā)現青蒿素,拯救無數生命;“北斗女神”徐穎助力北斗組網。她們打破偏見,為國家爭光。你還知道哪些女科學家的故事?快來評論區(qū)分享,一起致敬科研“她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