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最硬核的深海動物,也要被我們搞滅絕了

果殼自然
探索萬物之美,守護自然的豐富、獨特與永恒。
收藏

鱗腳蝸牛(Chrysomallon squamiferum)身長只有4.5厘米,卻堪稱世界上最硬核生物。它的腹足上生滿鱗片一樣的薄片,覆蓋著一層鐵的硫化物、硫復鐵礦和黃鐵礦,漆黑锃亮,宛若穿了一件鐵鱗甲。它擴大的食道腺里生活著許多細菌,靠著熱液噴口噴出的硫化物,合成營養(yǎng)。它的心臟極為巨大,占到身體體積的4%,這可能是為了支持發(fā)達的循環(huán)系統,給共生細菌供應硫化物或氧氣。

已知它只存在于印度洋大洋中脊的三個熱液噴口上,分布總面積相當于兩個橄欖球場。深海是個人類剛剛開始了解的世界,而如今,那些我們剛知曉其存在的深海奇異動物,正因我們的活動面臨著滅絕威脅。

“硬核”蝸牛危在旦夕

2019年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鱗腳蝸牛列入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讓它成為了首個因采礦威脅而被宣告瀕危的深海動物。消息發(fā)布時,多家公司正在申請勘探性質的采礦許可。

美國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生物學家萊文(Lisa Levin)說:“這則消息的宣布很重要,它提醒政策制定者,深海采礦對于生物多樣性的可能影響?!?/p>

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深海生物學家西洛瓦特(Julia Sigwart)說,鱗腳蝸牛只發(fā)現于印度洋的三個熱液噴口,這三個噴口里有兩個只要獲得許可,就可以進行勘探。

來自日本橫須賀市海洋研究開發(fā)機構(JAMSTEC)的深海生物學家陳充認為,對于熱液噴口那樣的生境,哪怕只是一次短暫的勘探,都有可能讓噴口遭到破壞,或是大量沉積物導致蝸牛窒息,從而摧毀鱗腳蝸牛種群。

人類活動無處不在

幾十年來,礦業(yè)公司一直希望能提取熱液噴口附近形成的貴重礦物和金屬。當噴口噴出的充滿礦物質的熱水與寒冷的海水混合時,錳和銅之類物質就會沉積到洋底。過去,采集這些沉積物過于困難和昂貴,但如今技術進步了,這種采礦方式變得經濟可行。

國際海底管理局(ISA)是負責規(guī)范海床采礦的聯合國機構,它希望能在2020年之前出臺一套相關的行為準則。在那之前,國際水域是禁止全面開采行為的。

萊文告誡我們,目前還不清楚瀕危物種的存在會對采礦活動的規(guī)范產生哪些影響。她說:“國際海底管理局的相關守則仍在起草過程中,這些守則應當強制執(zhí)行,還是僅僅推薦這么做,目前還存在爭議。”

西洛瓦特和陳充相信,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讓人們知道熱液噴口生態(tài)系統的脆弱性。把鱗腳蝸牛列入紅色名錄只是第一步。陳充說:“(鱗腳蝸牛)出現在那個名單上,對于政策制定者和普通老百姓來說,都是有一定意義的?!?/p>

評估威脅,以觀后效

西洛瓦特的實驗室的研究生托馬斯(Elin Thomas)認為,決定鱗腳蝸牛是否應被列入紅色名錄的最大挑戰(zhàn),是如何評估這些生活在地球上最奇特生境的動物的滅絕風險。

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考慮是否要在紅色名錄里添加一個新物種的時候,聯盟的研究人員會檢視若干可能導致該生物滅絕的因素,包括物種分布范圍、物種生境的碎片化程度等等。托馬斯說,熱液噴口自身的特性決定了它們所占的區(qū)域較小,熱液噴口只能出現在滲進地殼的海水噴回到海里的地方,這導致了熱液噴口的分布較為零散。

在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其他研究者討論之后,西洛瓦特的團隊確定了兩個可以用來衡量深海熱液噴口物種滅絕風險的標準:有它們存在的噴口數量,以及采礦對它們構成的威脅。除了鱗腳蝸牛以外,研究人員還在對至少14個生活在熱液噴口的物種進行評估,以確定是不是要把它們也添加到紅色名錄里。

陳充相信,一個物種有了紅色名錄的保護,人們就不會再樂意給傷害到它們的開發(fā)項目投資,從而減少了人類活動對瀕危物種的傷害。比如世界銀行這類機構在受理貸款時,會考量申請項目對于紅色名錄物種的影響。

但是丹麥奧爾堡大學的海洋環(huán)境政策研究者尼娜(Holly Niner)則認為,瀕危動物的存在會如何影響到深海采礦活動的開展,目前還不好說。她希望負責制定守則的官員和礦業(yè)界能保護脆弱的生境,并將采礦作業(yè)轉向相對不那么敏感的區(qū)域。

“脆弱的生境正在受到威脅,而我們研究人員并不能為那些生活在深海熱液噴口的生物開展繁育項目,” 西洛瓦特說,“我們能做的只有嘗試就地保護。”

本文轉載自@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作者是@Nature自然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