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天津人為嘛最愛說這個數(shù)字?

CHN九象科技
讓科技知識在網(wǎng)上和生活中流行
收藏

在天津

“七十二”這個數(shù)字你一定經(jīng)常聽到

天津七十二沽海河七十二彎……

類似的俗語還有很多這些“七十二”

究竟是實數(shù)還是虛數(shù)

天津人又為嘛對這個數(shù)字這么鐘情

咱們今天來一探究竟

先說天津人最熟悉的“七十二沽”

據(jù)考證,最早將“七十二沽”這個說法落于文本的,是清末文人張燾。他在《津門雜記》一書中,記載了這么一段—— 「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說,實只二十一沽。日:丁字沽、西沽、東沽、三汊沽、小直沽、大直沽、賈家沽、邢家沽、咸水沽、葛沽、塘沽、草頭沽、桃源沽、盤沽、四里沽、鄧善沽、郝家沽、東泥沽、中泥沽、西泥沽、大沽。此念一沽從西潞河名也。余則在寶坻、寧河兩縣境內(nèi)?!?/p>

天津市文史研究館在1984年的時候,根據(jù)現(xiàn)代行政區(qū)劃,又重新研究了這個問題。如果把天津市郊、寧河、寶坻、薊縣、玉田、豐潤諸地中帶“沽”的地名都算上,應該是“八十沽”才對。

“七十二沽花共水,一般風味小江南”、“七十二沽春水活,午景聲里野桃開”、“七十二沽秋色滿,不堪吹鬢半胡塵”……

天津人之所以將八十沽故意寫作七十二沽,或許是因為這幾個字放在詩句里,要更加合轍押韻一些。

七十二沽后,又衍生七十二鐘聲

大約在1968年至1971年間,天津的寇夢碧、陳宗樞和張牧石三位先生常以賦詩和敲鐘這兩件事度日,久而久之,他們竟然創(chuàng)作了二千余副詩鐘。

1972年,幾人將作品結(jié)為詩集。

因當時天津城內(nèi)的鼓樓上刻有楹聯(lián):“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加之適逢1972年,詩集遂得名《七二鐘聲》。

這里的“七二”,并非指詩的數(shù)量,而是被幾位天津文人賦予了真實含義,用以代指天津。
海河真有這么蜿蜒曲折?

由于海河水系支流繁多且分散,加之微地形復雜,“彎”多是肯定的。

早年間的海河上是不是真有七十二道彎,如今已無確切答案,但是現(xiàn)在,鐵定是沒有了。

在1901年至1923年之間,海河工程局先后在海河航道上進行了六次“裁彎取直”工程?;鸩駨S灣、東河區(qū)灣、低墳頭河灣、白塘口灣等等相繼消失,讓蜿蜒難行的海河,徹底被封印在了歷史中。

如今,“海河七十二彎”的說法仍被很多天津人掛在嘴邊,這里的“七十二”或許只是一個夸張的手法,是天津人用來記錄那段艱難航運歲月的方式。

七十二官屯又是嘛?

明永樂年間,京杭大運河沿岸有大片等待開墾的荒地。大批官兵在此屯田,實行“亦兵亦農(nóng)制”,這些由“兵團”形成的村落,就是所謂的“官屯”。

據(jù)統(tǒng)計,當時運河兩岸的官屯一共就只有七十余個,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武清區(qū)、靜海區(qū),以及河北省的一些地區(qū)。

真正坐落在天津境內(nèi)的“官屯”,包括坐落于武清區(qū)的卞官屯、郭官屯、聶官屯等,以及坐落于靜海區(qū)的陳官屯、呂官屯、張官屯等,滿打滿算,也就只有十六個。

之所以說“七十二官屯”,或許是因為舊時誤傳,誤將運河兩岸的官屯,皆算入天津境內(nèi),加之天津人鐘愛“七十二”,遂順理成章地留下了這個說法。

盤山七十二寺總該是真的吧?

唐朝時期,佛教興起,盤山一帶陸陸續(xù)續(xù)地修建了七十二座寺廟,一座不多,一座不少,這里也因此成為了歷代帝王將相的參禪禮佛圣地。

追本溯源,自一千多年以前,居住于天津一帶的人對“七十二”這個數(shù)字,已呈情有獨鐘之勢。

2007年,薊州啟動七十二寺的修復工作,而且是逐一修復,缺一不可。
足以見得,“七十二”從古至今在天津人的心目中,都是種特殊的存在。

想必大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天津俗語中的“七十二”,大多都做虛數(shù)用。這個數(shù)字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得天津人如此寵愛呢?

現(xiàn)如今,大家普遍比較接受的說法,不外乎有兩個。
一來是古人向來以“三”為多,如果“三”不足以表達其數(shù)量,就用三的倍數(shù)來計量,而“七十二”在“多”的基礎上,更被富裕了“豐沛富足”的寓意?!段饔斡洝分械摹捌呤阕兓笔侨绱?,“天津七十二沽”、“海河七十二彎”、“天津七十二官屯”等說法也是這個道理。

二來,古時以“七十二”為天地陰陽五行之成數(shù),故古代文人素來喜歡“七十二”這種表達,比如“滂葩七十二灘春”,天津人也想借此來為這座城市,增添幾分煙雨朦朧的詩意。無論哪一種原因,其實都彰顯了天津人對美好生活的欣然向往。都管天津叫“哏都”,都說天津人樂觀,所謂“樂觀”,不單指幽默,更指居住在這方土地上的人,始終愿意以陽光向上的心態(tài)去建設這座城市,去期待全新的明天。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古代文人素來喜歡“七十二”這種表達,增添幾分煙雨朦朧的詩意。其實彰顯了天津人對美好生活的欣然向往。
2022-04-05
CZH科普
大學士級
天津人喜歡“七十二”這種表達,是想借此來為這座城市,增添幾分煙雨朦朧的詩意,也是對未來生活充滿向往。
2022-04-05
發(fā)光的晶晶
太傅級
據(jù)考證,最早將“七十二沽”這個說法落于文本的,是清末文人張燾。他在《津門雜記》一書中,記載了這么一段—— 「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說,實只二十一沽。日:丁字沽、西沽、東沽、三汊沽、小直沽、大直沽、賈家沽、邢家沽、咸水沽、葛沽、塘沽、草頭沽、桃源沽、盤沽、四里沽、鄧善沽、郝家沽、東泥沽、中泥沽、西泥沽、大沽。此念一沽從西潞河名也。余則在寶坻、寧河兩縣境內(nèi)?!?
202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