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豬肉也有健康優(yōu)勢!吃對了就能補營養(yǎng)

范志紅_原創(chuàng)營養(yǎng)信息
食淡能知味,心清可悟真。
收藏

很多人認為,雞肉、牛肉都是健康的,但豬肉是低檔的,營養(yǎng)價值低的,其實未必如此。

如果選材正確、烹調(diào)正確、搭配合理,那么豬肉不僅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很好的食材,而且可以對營養(yǎng)膳食做出不小的貢獻。

圖蟲創(chuàng)意-919663918171684901.jpeg

圖片丨圖蟲創(chuàng)意

先說說豬肉中的蛋白質(zhì)。

認為豬肉蛋白質(zhì)少,是說某些部位含量低一些,并不是所有豬瘦肉含量都低。

肉類的蛋白質(zhì)含量和脂肪含量是此消彼長的。一塊肉里,脂肪多了,蛋白質(zhì)必然就會低。反之脂肪少了,蛋白質(zhì)含量一定低不了。

里脊、通脊等純瘦豬肉的蛋白質(zhì)含量可以達到 20%,和牛肉、雞肉同一水平。去皮腿肉的蛋白質(zhì)含量也能達到 18% 以上。但是,五花肉的蛋白質(zhì)含量僅有 10% 左右,因為肥肉比例太大了,甚至瘦肉纖維的縫里都堆積了脂肪。

豬頸肉之所以被人擁捧,就是因為脂肪含量高,而且與瘦肉交織在一起難以區(qū)分,所以它的蛋白質(zhì)含量只有 8%。

具體蛋白質(zhì)含量是多少,還要看豬的品種,肥育的程度,沒法一概而論。就像雞里面有育肥雞,也有跑地雞;牛肉里有蛋白質(zhì)含量高的瘦牛肉,也有蛋白質(zhì)含量低的雪花牛肉。

總之,如果只是想補充蛋白質(zhì),吃瘦豬肉也是沒有問題的,并不是只能吃牛肉或雞胸。

再說說豬肉中的脂肪。

豬肉整體來說,脂肪含量是比牛肉、羊肉要高一些,但也分不同部位和不同育肥方式,不可一概而論。

比如說,豬里脊肉和通脊肉的脂肪含量只有 6%~8%,和雞腿肉相當。鮮嫩好吃的牛肉部位,比如上腦、牛腩、肋條等,哪個脂肪含量都夠高,能達到 18%~30%,比去皮的豬后臀尖、豬肘棒、豬腿肉還要高。

至于那些眼睛一望而見白花花脂肪,煮出來鍋里一層油,煎起來吱吱冒油的肥牛肉、肥羊肉、雪花牛肉,脂肪含量都是高得驚人的,超過 30%,上不封頂。

動物肉中的脂肪酸組成,因飼料不同和活動量不同差異很大。無論豬肉、牛肉和雞肉,道理都一樣。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從 30% 到 50% 不等。

從脂肪酸比例來說,普通瘦豬肉中脂肪的大致情況是飽和 40%,單不飽和 50%,多不飽和 10%。當然,如果喂它更多的綠葉蔬菜和亞麻籽,那么多不飽和脂肪酸會上升。

牛羊肉呢,飽和脂肪酸更多一點,多不飽和脂肪酸更少一點。具體比例也與吃什么飼料和運動量有關(guān)。

所以,從脂肪含量這個角度來說,豬瘦肉比肥牛、肥羊甚至更好一些。

然后說豬肉中的維生素。

瘦豬肉中含有 8 種 B 族維生素,其中維生素 B1 含量特別高,這是個極大的優(yōu)點。無論牛肉、羊肉還是雞肉、鴨肉,其他肉類在這項指標上對豬肉都望塵莫及。(人家本來就有高維生素 B1 的基因優(yōu)勢,再加上飼料中有豐富的維生素供應(yīng)量。)

按我國食物成分表,100 克瘦豬肉中的維生素 B1 含量是 0.5mg 左右,而瘦牛肉、羊肉、雞肉都到不了 0.1mg。

可能有人會問:維生素B1 到底有什么用呢?缺了會怎么樣呢?

問著了。這種維生素真的值得多吃點。

維生素 B1 是能量代謝中超級重要的輔助因素。它對肌肉力量,對心臟功能,對大腦活動,對積極情緒...都是必需的。

如果缺乏 B1,沒干什么事就感覺疲勞不堪,情緒沮喪,思維遲鈍,肌肉疼痛或麻木,也可能出現(xiàn)心跳異常、心臟擴大、消化不良、水腫等情況。嚴重時就是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了。若不及時補充維生素B1,就會喪失工作能力,甚至極端情況可能會要命。

維生素 B1 的主要來源是全谷物、豆類、瘦豬肉、奶類、動物的肝腎心等內(nèi)臟等?;ㄉ献拥葓怨妥杨愐埠芯S生素 B1,但意義沒那么大,因為它們吃的總量不多,一旦吃多了熱量又會超標。

很遺憾的是,蔬菜水果中,維生素 B1 含量不高。多數(shù)中國人膳食中的維生素 B1,最大的份額來自于主食和豬肉。前面說了,其他肉類也有這種維生素,但含量遠低于瘦豬肉。在我配營養(yǎng)減肥食譜的時候,如果不配點豬肉,主食中又沒有大比例的全谷雜豆,那么這一天的維生素 B1 幾乎沒有希望達標。

維生素 B1 在 B 族維生素當中,算是第二嬌氣的(第一名是葉酸)。它的烹調(diào)損失比較大,特別怕堿,特別怕油炸這種高溫,還容易溶水流失。

比如說,很多人在炒肉燉肉的時候,為了讓肉的口感更嫩,保水性更強,常常會加堿(復(fù)合嫩肉粉里也常常含有食用堿),這就會讓維生素 B1 的損失明顯加大。在煮小米粥、糙米粥的時候加堿,粥是容易煮爛煮黏,但維生素B1也會損失慘重。

比如說,花生本來是含有不少維生素 B1 的,但油炸花生就不能幫助我們補充 B1 了。過度烤制的堅果油籽,維生素 B1 的損失都很大。炸油條的時候,面團里的維生素 B1 幾乎被趕盡殺絕。所以吃煎炸食品不僅會吃進去太多過度加熱的壞脂肪,還會造成維生素缺乏的問題。

比如說,很多人買的明明是經(jīng)過處理,把灰塵砂石已經(jīng)去除干凈的大米和雜糧,非要再淘洗好幾遍,甚至拼命揉搓,把糧食表面的維生素B1 等營養(yǎng)成分都扔進淘米水損失掉了。要知道維生素 B1 主要存在于糧食的外層,碾磨成精白米、精白面時,已經(jīng)損失了 80% 的維生素 B1。再努力淘米和揉搓之后,就把僅存的那一點又損失多半了。

因為吃精白米飯?zhí)貏e容易缺乏維生素 B1,而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 B1 含量又很低,所以米飯配合瘦豬肉菜肴是一個合理的搭配。愛吃白米飯的中國人,同時也愛吃燉豬肉、炒肉絲,不失為明智的營養(yǎng)組合。

最后說豬肉中的鐵含量。

豬牛羊肉雖然都屬于紅肉,但它們的「紅」度有差異,豬肉屬于其中最「白」的一種。從視覺上就能看出來,無論牛肉、羊肉還是驢肉,肉的顏色都比瘦豬肉「紅」。

肉類的紅色,與其中的血紅素鐵含量密切相關(guān)。豬肉的顏色沒那么深紅,是因為其中的血紅素鐵含量明顯低于更加深紅的牛羊肉,只是比雞胸肉深一些。

對于需要補鐵的人來說,自然是血紅素鐵含量越高越好了。但反過來說,血紅素鐵少點,也未必就是缺點。對于沒有缺鐵性貧血的人來說,血紅素鐵攝入量太高,反而會促進炎癥反應(yīng),這正是多吃紅肉不利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說,患高血壓的人,容易長痘痘的人,正有傷口發(fā)炎的人,皮膚有癤腫的人,正有細菌感染問題的人,都被建議少吃牛羊肉。相比而言,如果吃的是瘦豬肉,會相對安全一些。

記得有位醫(yī)學專家對我說過,她發(fā)現(xiàn)傷口感染的病人吃羊肉之后變得更嚴重,而吃豬肉就沒有明顯的加重。她認為,傳統(tǒng)養(yǎng)生認為豬肉「性平」,而羊肉「性熱」,可能與促進炎癥反應(yīng)的效果有些關(guān)系。

不過,豬肉雖有優(yōu)點,也要看怎么選、怎么吃。

先說說不同部位的差異。

很多人歧視豬肉的原因,是它熱量高。實際上,雖然五花肉熱量超級高,但純瘦豬肉的熱量并不比雞腿肉高多少。在一頭豬身上,里脊和通脊通常是最低脂的,后臀、前臀去掉肥肉之后也是瘦肉。肘棒去掉皮也是上好的瘦肉。

不過,人們最愛吃的,總會是那些脂肪高、口感嫩、香味濃的部位,比如梅肉、豬頸肉、排骨肉甚至五花肉,比如肥羊片、肥牛片,比如羊排,比如牛肋,比如雪花牛肉......這并不是肉類的錯,而是人類的口味和選擇傾向于這些肉,于是這些香濃的肉類價格更高,飼養(yǎng)人員也更樂于生產(chǎn)這樣的肉。

所以,關(guān)鍵不是什么動物的肉,而是你選擇動物的什么部位,你想要什么樣的口感。高蛋白低脂肪的肉,必然是比較「柴」的。要柔嫩多汁又香濃,那只能是高脂肪的肉。

再說烹調(diào)方式的影響。

一道菜肴的熱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烹調(diào)方式。如果吃少油烹調(diào)的瘦豬肉,熱量并沒有多高;如果吃油煎、油炒的肉菜,以及放了很多肥肉的丸子,那熱量必然很高,就不能怪到豬肉頭上了。既然能為了健康低脂吃煮雞胸、烤雞胸、鹵牛腱子,為什么不能吃烤豬里脊、鹵豬肘子(去皮)呢?

實際上,還可以通過烹調(diào)來降低豬肉的脂肪含量。比如說,通過燉煮的方式,把肉里的一部分油煮出來,然后分離除去。也可以用粉蒸等方式,把肉里的脂肪蒸出來。這樣,肉中的脂肪含量就降低了。

用不粘鍋來炒瘦肉片的話,其實用不了多少油,不會讓熱量增加太多。多余的一點油還可以控出來,用來拌涼菜或拌面條,都是很香的。

需要提醒的是,炒肉時適合用植物油。因為畢竟豬肉中的脂肪有一半的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少,所以適合用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來搭配。

第三個要說明的,就是豬肉與其他食材的配合。

豬肉的一大好處,就是烹調(diào)方法多樣,而且適合與多種食材混合烹調(diào)。

膳食指南推薦我們每天吃 40~75 克肉(去皮、去肥肉、去骨的量),這點肉很多人都覺得不太過癮。如果直接吃大肉塊,真的就是三五塊而已。但如果切成絲、切成片,和其他食材配著吃,那就不嫌少了,可以用少量的肉來獲得吃肉的快樂。

現(xiàn)在超市里都有切好的冰鮮瘦肉絲、瘦肉片,買回家直接烹調(diào)很方便。

先炒出一碗肉絲或肉片,分裝成兩三份,放冰箱里冷藏或冷凍。在做飯的時候,可以取出一份來,配合各種蔬菜炒著吃,又省事,又好吃。

這樣就能保證每一餐的肉類總量都控制在健康范圍之內(nèi),又能享受到肉的香味和口感。

如果想在少吃肉的基礎(chǔ)上增加蛋白質(zhì),還有一個好方法,那就是用豬肉配點豆腐干。比如說,原來做肉絲炒芹菜,現(xiàn)在做肉絲豆腐干絲炒芹菜。豬肉富含維生素 B1,但鈣少;豆腐干富含鈣,但維生素 B1 少。

兩者都是蛋白質(zhì)的好來源。用肉絲和豆腐絲一比一地混合炒菜,既得到了肉的香氣,也增加了豆制品的豐富鈣質(zhì)和植物蛋白質(zhì)。

最近豬肉價格持續(xù)下跌,已經(jīng)到了親民水平上。相比于牛羊肉價格要便宜得多。趁這個機會,不如經(jīng)常吃點瘦豬肉,補點維生素 B1 吧。

數(shù)據(jù)來源:楊月欣主編,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準版),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9;

美國農(nóng)業(yè)部食品成分數(shù)據(jù)庫

轉(zhuǎn)載 / 合作請聯(lián)系

media@fanzhihong.net

來源:范志紅_原創(chuàng)營養(yǎng)信息

圖片已獲版權(quán),圖片內(nèi)容不授權(quán)轉(zhuǎn)載。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豬肉是我們經(jīng)常會吃到的養(yǎng)生肉類。只要選材正確,搭配合理,是很好的營養(yǎng)食材,即美味營養(yǎng)又養(yǎng)生保健。
2022-03-01
科普5b4eff5c29e0a
大學士級
豬肉如果選材正確、烹調(diào)正確、搭配合理,那么豬肉不僅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很好的食材,而且可以對營養(yǎng)膳食做出不小的貢獻。
2022-03-01
CZH科普
大學士級
如果只是想補充蛋白質(zhì),吃瘦豬肉也是沒有問題的,并不是只能吃牛肉或雞胸
202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