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貓貓狗狗的你們,應(yīng)該對這種行為并不陌生吧。
日歷娘同事家的小貓,尾巴是永動型玩具|麥麥
時不時地,自家毛孩突然就對自己的尾巴感興趣,摸一摸玩一玩還不夠,還會追著自己的尾巴瘋狂轉(zhuǎn)圈,好像完全忘了尾巴是自己的一部分一樣。網(wǎng)絡(luò)平臺上,這類視頻也大受追捧:主人分享自家貓貓狗狗的追尾巴視頻,彈幕或者評論直呼“可愛!”、“這才是尾巴的真正用法”。
你嘲笑動物追尾巴傻的時候大概沒想到,還有人專門做追尾巴行為的研究呢。有人還通過觀看和分析Youtube上的所有狗追尾巴的視頻,發(fā)布了一篇高影響因子的期刊論文。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行為,又為什么那么值得研究呢?
Waltz, Op. 64 No. 1 in D-Flat Major "Minute Waltz" (降D大調(diào)華爾茲,作品64第1首 “一分鐘華爾茲”)
肖邦的小狗圓舞曲,是他看到小狗追尾巴而受啟發(fā)寫的……
理性來說,尾巴是身體的一部分
首先,我們需要先搞清楚的是,當(dāng)貓狗在追逐自己的尾巴時,它們在“想”些什么。它們是不是不知道尾巴是自己的一部分,而把尾巴當(dāng)做假想的獵物或敵人去追逐或攻擊了?
對,但不完全對。
貓旋風(fēng)|Giphy
從解剖結(jié)構(gòu)來看,貓狗無疑是對自己的尾巴有充分的掌控感的——甚至可以說,就跟我們能感受、操控自己的雙手一樣自如。
以狗為例,狗的尾巴上不僅遍布著豐富的肌肉和血管給養(yǎng),尾椎骨上還有尾神經(jīng)。尾椎實質(zhì)上是脊柱的延伸,因此,尾椎骨上分布的尾神經(jīng)也屬于脊神經(jīng)(spinal nerves)的一部分,直屬上司就是我們熟悉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尾巴已經(jīng)退化的人類只有1對尾神經(jīng),但狗卻則有4~7對。尾神經(jīng)的延伸包括眾多的肌支(muscular branches)和皮支(cutaneous branches),前者用來控制尾部肌肉運動,后者則負責(zé)將尾巴皮膚上感知到的刺激傳遞給大腦。
狗狗的尾椎骨上有豐富的尾神經(jīng)|《米勒氏犬體解剖學(xué)》
簡單來說,對于從尾根到尾尖的各個部分,這些尾巴星人既可以感知也可以控制從尾根到尾尖的各個部分,而且微操了得。
即使不知道這些,我們也??吹截埞缝`活地操控尾巴來保持平衡、表達情緒等等,它們被踩到尾巴之后也會有明顯的痛感。這些都說明,動物它們在理性狀況下,不會不知道尾巴是自己的一部分。
但,非理性情況下……
之所以強調(diào)“在理性狀況下”,是因為貓狗在瘋狂轉(zhuǎn)圈追尾巴的時候,其實多少都處在一種“非自控”的狀態(tài)。換一種說法,這是來自它們祖先的“野性的呼喚”。
貓和狗的祖上都是“獵人”,因此它們骨子里就有捕獵的本能。在野外時,幼崽學(xué)習(xí)父母的捕獵技巧、通過同輩之間的玩樂進行捕獵嘗試的行為十分常見。即使家養(yǎng)的貓從小就“社交隔離”,無法從母親或兄弟姐妹處學(xué)習(xí),它們?nèi)匀豢梢栽跀嗄糖罢宫F(xiàn)出練習(xí)捕獵的行為。這種捕獵行為,其實很多人都見過——當(dāng)家貓追逐逗貓棒時,其實就是把逗貓棒當(dāng)成了獵物。
在小貓眼里,逗貓棒就是獵物丨pixabay
對于這種由本能驅(qū)使、不需要學(xué)習(xí)的行為,動物行為學(xué)中有一個專業(yè)的名詞,叫“固定行為模式”(Fixed action pattern)。
即使從未接觸過真正的獵物,當(dāng)動物處在“捕獵”的固定行為模式中,它們就會自發(fā)地對視野里一切類似獵物的移動物產(chǎn)生反應(yīng),而這些類似物就包括逗貓棒、毛絨球、飛盤,以及……自己的尾巴!
看到目標(biāo)的那一剎那,捕獵者的本能就會蓋過一切,讓它們短暫地忘記對尾巴的理性控制,只為進行這種“生存技能演練”——即使家養(yǎng)的貓狗完全不缺吃的,它們也需要這種“捕獵”的愉悅。這種真實的愉悅感,來自它們千百萬年進化而來的獎勵機制。換句話說,貓狗追尾就是一時的“上頭”,但回過神來,它們還是自然能從容地控制尾巴為自己所用。
除了學(xué)習(xí)期精力旺盛的幼崽更喜歡追尾巴之外,獵犬、牧羊犬等曾經(jīng)身居要職、因此更需要攻擊性的工作犬種也更容易追尾巴追個不停| Alona Rjabceva
但可愛的背后,可能是強迫癥
就這?捕獵本能延續(xù)到今天成為一種玩樂行為,這值得那么多研究嗎?
當(dāng)然不是!在大多數(shù)研究中,貓狗追尾巴過于“上頭”的行為,其實都被當(dāng)做疾病來研究,這屬于“貓科/犬科強迫癥”的典型癥狀之一。
追尾也有可能是強迫癥的癥狀|Giphy
貓狗的強迫癥,和人類的強迫癥相似,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貓/狗心理疾病?;疾游飼刻祛l繁地重復(fù)某些行為(其中一個典型的行為就是追尾巴),即使這些行為通常只是消耗時間和能量,卻對它們沒有任何好處。強迫癥一旦嚴(yán)重,還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導(dǎo)致食欲減退、營養(yǎng)不良。而且,這種重復(fù)的狀態(tài)往往難以被打破的,如果想要強行讓動物停下,它們就可能會表現(xiàn)出敵意,甚至?xí)糁魅恕?/p>
還記得文章開頭提到的通過看油管視頻做的研究嗎?研究者看的雖然是可愛的視頻,卻嚴(yán)肅地指出了這樣的問題:這些讓主人和觀眾都一笑而過的視頻里,有多少追尾巴的狗狗只是在快樂地玩耍,又有多少其實正遭受著強迫癥的折磨?
研究者正是觀看這些視頻進行研究的|參考文獻[2]
通過分析,研究者得到了驚人的結(jié)果:在所有狗追尾巴的視頻中,56%的小型犬、43%的雜交犬、42%的工作犬或獵犬都顯示出“難以被轉(zhuǎn)移注意力”的狀態(tài),有的則是主人在視頻中提到“每天”、“停不下來”、“看到吃的都不吃”之類的字眼,這些都意味著它們得了強迫癥。另外,還有5個視頻中的狗狗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明顯的尾巴受傷、脫毛等損傷,這很可能是強迫性追尾導(dǎo)致的。
然而,不論這些狗狗追尾的嚴(yán)重程度,這些視頻下都沒有哪怕一個評論在擔(dān)心它們的健康狀況,最多的評論是“好笑”或“可愛”,甚至那些追尾巴停不下來、其實最有可能已經(jīng)得病的狗,更容易得到“好蠢”的評論。
實際上,那些真正情況嚴(yán)重到被帶去醫(yī)院的貓狗,通過普通的行為矯正已經(jīng)很難治療了。它們可能會被主人不聞不問任其發(fā)展,甚至被遺棄或者被安樂死……可是,如果主人們能夠及早意識到這是一種疾病,及早就醫(yī)治療,寵物們還是有很大概率可以恢復(fù)身心健康的。
給寵物創(chuàng)造一個盡量有趣的環(huán)境|Giphy
當(dāng)然,如果你家里也有愛轉(zhuǎn)圈的寶子,你也不用太過擔(dān)心。從導(dǎo)致貓狗強迫癥的因素來看,除了先天如品種、基因等影響因素之外,后天的成長環(huán)境也同樣重要。
當(dāng)貓貓狗狗受到壓力或者感到無聊,它就會產(chǎn)生焦慮,從而觸發(fā)追尾巴這種獎勵性行為來緩解焦慮。次數(shù)多了之后,動物嘗到這種行為的甜頭,觸發(fā)的焦慮閾值越來越低,直到最終就會發(fā)展成強迫癥,影響日常生活。
所以,如果你已經(jīng)給了你家的寶子一個快樂無憂、安全又有陪伴的生活環(huán)境,就可以自信點——它們追尾巴,多半只是真的在自娛自樂啦!
參考文獻
[1] Ahola, M. K., Vapalahti, K., & Lohi, H. (2017). Early weaning increases aggression and stereotypic behaviour in cats. Scientific reports, 7(1), 10412.
[2] Burn C. C. (2011). A vicious cycl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canine tail-chasing and human responses to it, using a free video-sharing website. PloS one, 6(11), e26553.
[3] Cecchetti, M., Crowley, S.L. and McDonald, R.A. (2021), Drivers and facilitators of hunting behaviour in domestic cats and options for management. Mam Rev, 51, 307-322.
[4] Evans, H. E., de, L. A., & Miller, M. E. (2013). Miller's anatomy of the dog. St. Louis (Mo): Elsevier Saunders.
[5] Fixed action pattern. (2021, November 10) . In Wikipedia. Retrieved January 26, 2022,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xed_action_pattern[6] Overall, K. L., & Dunham, A. E. (2002).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 in dogs and ca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126 cases (1989-2000).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21(10), 1445–1452.
[7] Tail Chasing. (2021, September 27). In Wikipedia. Retrieved January 26, 2022,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il_chasing
[8] Thalmann O., Perri A.R. (2018) Paleogenomic Inferences of Dog Domestication. In: Lindqvist C., Rajora O. (eds) Paleogenomics. Population Genomics. Springer, Cham.
[9] Tiira, K., Hakosalo, O., Kareinen, L., Thomas, A., Hielm-Bj?rkman, A., Escriou, C., Arnold, P., & Lohi, H. (2012).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compulsive tail chasing in dogs. PloS one, 7(7), e41684.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41684
作者:yab
編輯:麥麥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歡迎轉(zhuǎn)發(fā)
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