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
可燃冰中甲烷含量占80%~99.9%,燃燒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小得多,而且儲量豐富,全球儲量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因而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
可燃冰燃燒產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氣要多出數(shù)十倍,而且燃燒后不產生任何殘渣,避免了最讓人們頭疼的污染問題??茖W家們如獲至寶,把可燃冰稱作“屬于未來的能源”。
可燃冰這種寶貝可是來之不易,它的誕生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溫度不能太高,如果溫度高于20℃,它就會“煙消云散”,所以,海底的溫度最適合可燃冰的形成;第二是壓力要足夠大,海底越深壓力就越大,可燃冰也就越穩(wěn)定;第三是要有甲烷氣源,海底古生物尸體的沉積物,被細菌分解后會產生甲烷。所以,可燃冰在世界各大洋中均有分布。中國東海、南海都有相當數(shù)量分布。
我國相繼在南海和東海探測到了大量天然氣水合物礦藏。中德雙方聯(lián)合在我國南海北部陸坡執(zhí)行“太陽號”科學考察船合作開展的南中國海天然氣水合物調查中,首次發(fā)現(xiàn)據(jù)稱目前世界最大的可燃冰區(qū)。其水深范圍分別為550~650米和750~800米,并將區(qū)中最典型的一個構造體命名為“九龍甲烷礁”。
可燃冰是天然氣和水結合在一起的固體化合物,從外形上看上去,可燃冰就像是白色或淺灰色的冰雪晶體。這時候如果有火源,它就可以像固體酒精一樣被點燃,所以被稱為“可燃冰”。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氣體,因此極易燃燒。同等條件下,可燃冰燃燒產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氣要多出數(shù)十倍。
可燃冰的最大特點就是能量密度高。它占用體積小,卻蘊含大量的能量。舉個例子,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一次加100升天然氣能跑300公里的話,那么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這輛車就能跑5萬公里。是不是很神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