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北京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實證來了!一圖看懂琉璃河遺址考古新成就

北京日報

北京市文物局12月19日發(fā)布消息稱,在北京房山琉璃河遺址,今年最新發(fā)掘的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了青銅卣(讀作yǒu,指古代盛酒的器具)。

圖片

據(jù)介紹,青銅卣上的銘文出現(xiàn)“太保”“墉燕”“燕侯宮”等內(nèi)容。有關專家認為,銘文中的“墉”字,是筑城之意,證實周王重臣召公親自來過琉璃河遺址,并在此筑都。這篇銘文以文字資料實證了三千余年的北京建城史,在世界城市史研究上具有獨特價值。

近日,房山琉璃河遺址還出土了刻有銘文的銅簋,其出土進一步證實了西周的名、字制度。新出土的青銅面具、獸面形銅飾、成組的銅車馬器、鏤空有銎銅戈,紋飾精美、細節(jié)豐富,也呈現(xiàn)出多元的文化因素。

圖片

7日,考古工作人員展示琉璃河遺址出土的銅簋。新華社記者 羅鑫 攝

圖片

琉璃河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等文物。新華社記者 羅鑫 攝

圖片

琉璃河遺址出土的堇鼎

圖片

琉璃河遺址出土的伯矩鬲

琉璃河遺址是北京城市發(fā)展的源頭,代表了北京三千余年的歷史,也是西周時期分封制度和禮樂制度的證明。它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nèi)涵,活化了歷史場景。

琉璃河遺址考古走過的76年有何成就?今年有何新發(fā)現(xiàn)?

一圖讀懂↓↓↓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來源: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綜合新華社、@北京文博、BRTV新聞、央視新聞客戶端【轉載請注明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

監(jiān)制:童曙泉

實習編輯:錢緋璠

原文標題:《北京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實證來了!文物上的這個字很關鍵→》

評論
臧鴻
學士級
閱讀
2022-05-29
科普有我,張莊初中。
太師級
已有3000年的歷史,并是多朝古都,歷史文化濃郁,現(xiàn)在的北京,以期現(xiàn)代文明和古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大都市,展現(xiàn)在世界人民面前!
2022-01-09
柏敏
少師級
西安“超級傳播鏈”再一次警示人們疫情防控決不能松懈??!
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