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中學時新發(fā)下歷史課本時,那種讓你欲罷不能的油墨香嗎?
還記得課本講到夏朝時講了些什么嗎?(蝌蚪君的連環(huán)拷問)
12月2日,2021年“夏文化論壇”亦開幕。據《河南日報》報道,被譽為“夏都”的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新發(fā)現加工骨、角器的作坊……一時間,遙遠而神秘夏王朝再次引得大家熱議。
遺址新發(fā)現加工骨,圖片來自河南日報
有些人可能會吐槽,中學課本里講的夏朝的知識太少了!夏朝還有哪些秘密呢?首先,夏朝存在與否?這個問題是有點兒神秘的!
聽完再噴……
我們基本都知道《尚書》《左傳》《史記》等煌煌巨著對夏朝的記載,不過這屬于老生常談的文獻。
這些文獻有個不小的bug,就是多經后人的轉抄、增刪等環(huán)節(jié),流轉千年以致謬誤率較高。
又因為目前考古學上沒有發(fā)現系統(tǒng)的夏朝文字之證據,所以懷疑夏朝是否真實存在的聲音一直未斷。
相比文獻資料,具有“實錄”性質的青銅器銘文具有更高的可信性。如果有青桐銘文對夏朝的記載,那么夏朝真實性就會往前進一步,那么,有嗎?
器名:叔夷鐘
主人:叔夷,春秋時期齊國大夫
年代:齊靈公或齊景公時期(公元前581年-前554年,或前547年-前490年)
出土: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青州臨淄縣民于齊古城(今山東臨淄齊故城)耕地所得,有十幾枚
叔夷鐘的銘文主要記載了該鐘的主人叔夷,奉齊侯之命,率軍消滅一個叫作“萊”的國家,并受到嘉獎的事。其中,有這么一段內容:
紅線和藍線標記的內容,分別來自兩件叔夷鐘,總結起來,內容大概就是:湯敷受天命,翦伐夏祀……咸有九州,處禹之土。
看到“湯”、“伐夏”、“九州”、“禹”這些關鍵字詞,不用解釋也能猜到,大概描述了商湯滅夏、大禹分九州等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
器名:秦公簋(簋是中國商周時代非常流行的盛糧食的器物,有時也用來作為祭祀的禮器)
主人:秦景公嬴石,秦國第十三代國君
年代:秦景公時期(公元前576年-前537年)
出土:1917年甘肅禮縣一個放羊的小孩,在該地的廟山“挖地”玩兒的時候,偶然挖出來的。
秦公簋(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秦公簋上的銘文主要記載了秦景公在祭祀的時候感慨到:我們偉大的秦國從建國已經經歷了十二代國君,可以說國名威震四方,我能夠繼承先祖的功德,使國家安定,使百姓安居樂業(yè)。(別急……你的后代嬴政不僅威震四方,還統(tǒng)一了四方……)
值得注意的是,銘文里還有這么一段內容:“顯朕皇祖,受天命鼏宅禹跡……虩事蠻夏”。
這里明確提到了秦人先祖輔佐大禹的事跡,很可能便是指大禹治水的重要功臣——伯益?!跋摹薄坝怼钡汝P鍵字再次出現。
器名:遂公盨(或豳公盨、燹公盨,盨大約是從西周開始流行的盛食物的器物)
主人:西周時期某任“遂公”,即西周時某人遂國國君,遂國大約位于今山東寧陽西北,魯莊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遂國被齊國所滅
年代:根據銘文并結合器物特征,學術界多支持此器年代約為西周中期
來源:2002年由海外文物市場購回,出土信息不可考
遂公盨(來源: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這件青銅器銘文一共98個字,其中第一句就提到“天命禹敷土,墮山浚川”與《尚書》中《禹貢》中記載的“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不謀而合,從而為“大禹治水”的傳說提供了有力證據。
通過以上三件青銅器有關夏朝、大禹的記載,我們得出了這樣幾個事實:
1、有關夏朝的關鍵性人物——大禹及其治水英雄事跡的傳說,至少在西周中期就已經開始流行了。遂公盨銘文的發(fā)現即體現了這一點。
2、至遲在周代,各地對夏朝、大禹已經有了普遍的認識。細心的你可能發(fā)現了,上述記載夏、禹的青銅器,來自齊、秦、遂等不同地域、國別。
話說回來中學歷史課本,介紹夏朝時雖然只有短短兩頁字,但其實隱藏著很多你不知道的秘密。比如……
秘密一:為啥二里頭遺址被認為是夏朝首都?
這是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合作得出的結果。史書記載,歷史上夏人曾活動于山西省南部、河南省西部。1959年,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開始在這個區(qū)域范圍內進行考古調查,發(fā)現了包括二里頭遺址在內的諸多遺址。
后來,考古學家對二里頭遺址進行碳十四測年,二里頭部分遺存的年代,也在傳統(tǒng)夏代紀年范圍內。
二里頭遺址Ⅳ出土的刻有龍紋的陶范,陶范是制作青銅器的模具,此發(fā)現說明二里頭遺址曾制作龍紋青銅器(來源: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更重要的是,二里頭遺址除了課本上提到的宮殿、墓葬群等,還發(fā)現了象征王權的龍紋陶范。甚至在近些年的考古工作中發(fā)現了規(guī)劃嚴謹的道路網,以及都城遺址的標志性遺跡之一——城墻。
二里頭遺址的城墻遺跡分布、以及道路網,被夏商考古學界形象地稱為“二里頭九宮格”(來源:趙海濤)
秘密二:夏朝的宮殿也太太太寒酸了吧!
二里頭遺址的宮殿……你可別叭叭了,那叫宮殿嗎?就一個寒酸的茅草屋……
其實,這張圖只顯示了二里頭一號宮殿的“主殿”部分,而一號宮殿除了主殿,還有庭院、廊廡、大門等部分組成,它較為完整的復原圖是這樣的:
二里頭遺址一號宮殿復原圖(來源:wiki)
二里頭遺址一號宮殿地基平面布局(來源:wiki)
要記得這可是3000多年前的宮殿,反正我覺得夠奢華……
另外,本宮真想扒開你那睡意朦朧的小眼睛,你沒看見那是一號宮殿嗎,有一號,說明就有其他號宮殿……比如二號宮殿。
二里頭遺址二號宮殿基址平面布局,圈紅的M1了是一座大墓,宮殿后有一座大墓,據此推測,二號宮殿是宗廟甚至陵寢(來源:偃師二里頭:1959~1978年考古發(fā)掘報告)
秘密三:綠松石銅牌怎么使用?
這玩意兒看起來很好看呀,到底怎么使用呢?
首先,這玩意兒在二里頭遺址的墓葬中發(fā)現很多,而在不同的墓葬中,綠松石銅牌擺放的位置是不同的,于是,這就成了考古學家推測其使用方法的突破口之一。
例如:放在死者的腰間,或許說明綠松石銅牌飾生前掛在人的腰部。
二里頭綠松石銅牌佩戴于腰間的設想(來源:央視國寶檔案)
還有的學者根據民族學資料,認為綠松石上有神靈形象的圖案,應該是佩掛在胸前進行舞蹈,以召喚神靈的。
國內已發(fā)表的三種二里頭綠松石銅牌神靈形象,其中“鼉龍”大概就是指今天的珍稀爬行動物——揚子鱷
商代銅觥上的黃河鱷魚紋,出土于山西,其原型可能就是揚子鱷(來源:wiki)
“瑪雅啟示錄”中佩掛于胸前的神器與二里頭綠松石銅牌佩戴于胸前的設想(來源:央視國寶檔案)
難以想象吧,遙遠而神秘的夏王朝居然還隱藏著這么多秘密!相信通過一代又一代考古學家的努力,它的真容將越來越清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中華書局,2007.
王黼.宣和博古圖[M].重慶出版社, 2010.
趙明誠.金石錄[M].齊魯書社, 2009.
夏麥陵.叔夷鐘銘與齊侯滅萊[J].管子學刊, 1993(2):7.
祝中熹.民國初出土秦公簋的文化魅力——兼評丁楠先生《秦公簋》銘文考釋[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5, 35(1):3.
迎春.保利新藏珍品 記述大禹治水為政以德的遂公盨[J].藝術市場, 2002(1):2.
江灝.今古文尚書全譯[M].修訂版.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9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偃師二里頭: 1959年-1978年考古發(fā)掘報告[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9.
中國社會科學院.二里頭:1999-2006[M].文物出版社, 2014.
趙海濤. 二里頭都邑聚落形態(tài)新識[J].考古, 2020(8):12.
END
本文作者:考古學齏,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碩士,商周考古方向。
蝌蚪五線譜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注明來源
責編/小西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