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失溫有多可怕?哀牢山野外遇難事件,再次為戶外活動敲響警鐘

時空通訊
原創(chuàng)
探索奇妙的世界,愿與您一起同行。
收藏

據(jù)報道,在云南哀牢山進行地質(zhì)考察的4名工作人員于11月13日失聯(lián),在上千人的努力搜尋下,于22日被找到,可惜已經(jīng)全部遇難,死亡原因是“失溫”。

又是失溫的悲劇。這不由得讓人們聯(lián)想起同樣是今年的5月22日,發(fā)生在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的馬拉松越野賽事故,那次事故導致21位運動員遇難,死的許多是國家級運動健將,死亡原因同樣是由于人體失溫。

那次重大的災難性事故,似乎是國人最早聽到“失溫”這種體征,但卻沒有引起多少人的足夠重視。現(xiàn)在,又一次發(fā)生“失溫”死亡的重大事故,我想大家該正式認識一下“失溫”這個“索命鬼”到底有多厲害了。

失溫是冷死嗎?

在我們普通吃瓜群眾的認識中,失溫就是冷死,而被冷死的人一定是很寒冷的天氣或環(huán)境,這種冷至少要低于攝氏零度以下,甚至要零下幾十度才會凍死人。但對于失溫癥來說,這種認識是有偏頗的。

那么失溫是冷死嗎?從大的方面講,當然也屬于冷死的一種。但這種冷死卻不是在很低溫度下。比如在景泰縣的馬拉松越野賽事故中,失溫一般都是在3~4℃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而哀牢山的4位野外作業(yè)人員,也沒有處于零度以下,為什么會被冷死呢?

原來失溫并不是直接被凍死的,而是由于人體熱量流出與補充不平衡,流出多,補充少,或只有流出沒有補充的狀態(tài)下,體溫慢慢降低而導致的死亡。這種死亡的原因是人體核心區(qū),如腦干、心肺等維持生命的主要器官溫度不斷降低,最終導致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因此,這種失溫的“冷死”并不需要環(huán)境溫度降到攝氏零度以下,理論上只要低于人的正常體溫,失溫癥狀都有可能發(fā)生,而在20℃以下環(huán)境時,就可能導致死亡。20℃可是人體最舒適的溫度啊,會被“冷”死?有人覺得不可思議。

但事實的確如此,前提是你吸收的熱量嚴重小于支出的熱量,這樣你的體溫就會漸漸降低,只要降低4度以上,就可能導致死亡,這就叫“失溫”。

哀牢山幾位遇難者是怎樣失溫的?

據(jù)救援隊找到遇難者時的狀況分析,他們迷路后,并沒有很好采取自救措施,甚至沒有打開可以精準定位的RTK設備,也沒有設法保存體力,而是慌亂不停地尋找出山的路,這樣導致體能熱量大量流失,而流失的熱量又大大高于補充的能量,才導致失溫而死。

據(jù)調(diào)查,他們出發(fā)時只帶了一天的食物,失蹤十來天,食物肯定嚴重不足,但找到他們遺體時,食物還有剩余,這說明他們根本沒有重視體能的補充。他們帶有2把工兵鏟,3把砍刀,還有釘子和1礦泉水瓶的汽油。這四人都是復員軍人出身,憑著這些工具,制作一個簡陋的避雨茅棚進行自我防護應該是沒問題的,如果再用汽油生火,烤干被淋濕的衣物,他們就完全有可能生還。

可惜他們沒這么做,這些自救工具甚至都沒有利用過,就因體力耗盡失溫而死了,可悲可嘆。如果他們之中有一位有荒野求生經(jīng)驗或?qū)I(yè)知識的人,或者重視失溫的危害這種常識,或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fā)生。

當救援人員終于找到失聯(lián)人員的遺體時,發(fā)現(xiàn)有一位遇難人員將自己腹部的內(nèi)衣扯開,裸露出肚子,臉上還堆滿了笑容。這似乎有些詭異,但實際上正是失溫而死的典型體征。

為什么這么說呢?這里借用一下安徒生童話中《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引用如下:

它講述的是一個在圣誕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因為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沒有吃東西。她又冷又餓,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見了溫暖的火爐;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見了噴香的烤鵝;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見了美麗的圣誕樹;她擦亮第四根火柴,看到了久違的外婆。她害怕火柴熄滅,外婆就會和火爐、燒鵝、圣誕樹一樣消失不見,于是擦亮了一整把火柴,想讓外婆留在自己身邊。最后小女孩嘴角帶著微笑死去,沒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后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我每次看這個故事心都會好痛好痛,忍不住潸然淚下,從小到大都是如此。看看如今的小孩,與賣火柴小女孩臨死前的微不足道的期盼,感慨萬千。但現(xiàn)在看來,小女孩的死亡也是因失溫而死,她和哀牢山遇難的人員一樣,臉上都掛著笑。

許多失溫死去的人們,在發(fā)現(xiàn)他們遺體時,常常衣不遮體,甚至有人會脫去衣物,赤身裸體,就像全身發(fā)熱不得不脫去衣物的樣子。因此這種表現(xiàn)成為失溫死亡的典型體征,為什么會這樣呢?

失溫的過程和表現(xiàn)

這個世界動物從體溫變化來分類有兩種,即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恒溫動物就是不管環(huán)境溫度怎么變化,體溫都基本不變,如果變了,身體就會受損或死亡,人類和許多哺乳動物就屬于恒溫動物;變溫動物又叫冷血動物,體溫會隨著環(huán)境溫度變化而變化,以適應環(huán)境,如蛇、魚等就屬于變溫動物。

現(xiàn)在的人類正常體溫一般在36.5℃~37.5℃之間。人體通過呼吸、心跳、腸道吸收和消化等環(huán)節(jié),給全身源源不斷地輸送養(yǎng)分,通過新陳代謝釋放熱量,維持身體生命體征正常需要。如果環(huán)境溫度比正常體溫要低,而補充熱量又遠遠小于輸出熱量時,正常體溫就沒有辦法維持了,失溫就是體溫慢慢降低的過程。

失溫分為輕度失溫、中度失溫和重度失溫。

輕度失溫,也叫一期失溫,就是體溫在正常情況下降低1~2℃時的狀態(tài)。這時會出現(xiàn)身體顫抖、渾身起雞皮疙瘩、毛發(fā)豎起等現(xiàn)象,這是機體調(diào)動肌肉收縮產(chǎn)生熱量來抵御失溫的自救現(xiàn)象,這時還會出現(xiàn)雙手麻木、無法完成復雜動作、疲勞和腹痛。

持續(xù)發(fā)展下去就會轉(zhuǎn)入中度失溫,也叫二期失溫,這時的體溫比正常體溫下降了2~4℃。這時的體征表現(xiàn)為:顫抖更厲害,肌肉不協(xié)調(diào)更明顯,視力變得模糊不清,行動遲緩困難,步履踉蹌方向混亂,臉色蒼白,肢體遠端如唇、耳、手指和腳趾尖變藍。

這是機體通過對淺層血管的收縮,來保護重要核心器官溫度的自救表現(xiàn)。

在一期失溫到二期失溫的過度時,比較簡單的測試方法是看拇指和小指能否接觸,隨著失溫加重,接觸將變得越來越困難,這是肌肉正在漸漸停止工作的信號。

重度失溫又叫第三期失溫,是指人的體溫降低4℃以上,或者說已經(jīng)低于32℃甚至30℃以下,這時的手已經(jīng)無法使用,行走跌跌撞撞無法持續(xù),眼睛已經(jīng)基本看不見,語無倫次,暴露的皮膚變藍腫脹。此時理性喪失,以本能指導行為,由此出現(xiàn)一些怪異行為,包括脫衣、鉆洞等現(xiàn)象,隨之而來的是死亡。

失溫導致死亡前為啥出現(xiàn)怪異行為?

當人體進入重度失溫后,身體各項機能漸漸喪失,包括顫抖停止、呼吸和脈搏變慢、胃腸不再蠕動、肝腎功能喪失,意識喪失由本能主導。這時人體外周血管收縮功能也瞬間失效放松,維持生命藏在心臟中的血液終于無法保留而突然涌向四肢和皮膚。

這些血液溫度雖然不算高,但突然涌進已經(jīng)冰冷的四肢和皮膚,垂死者還是會感到熾熱難耐,就會不自覺地撕扯自己的衣服,意識中還可能出現(xiàn)賣火柴小女孩那樣的幻覺,感到溫暖和滿足。

但這是身體熱量最后散盡的時刻,隨著短暫的美好感受,死亡就突然降臨了。由此,一些死者臉上就會帶有詭異的笑靨。而有一頭鉆進一個洞里或用樹葉蓋上自己,是死前回歸了動物的本能,冥冥之中感覺打個洞就可以冬眠。

認真看看荒野求生的教科片真的很重要

在一些荒野求生的科教片中,荒野生存的專家們總是告誡人們,當在荒野中迷失方向遇險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或制造避寒設施,保存體力,尋找任何可以果腹的食物,哪怕是一些蟲子很惡心,也要吃下去,才能夠獲得足夠的熱量維系生命。

比如典型的秦嶺驢友被困案就彰顯了自救的重要性。那位驢友被困深山10多天,為了求生把路上撿到的面粉袋都套在身上保暖,在沒有任何裝備和鞋子的情況下,靠樹葉和昆蟲維持了生命,最終等到了救助人員到來。

可惜許多人只知道鍛煉身體,卻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這兩次重大失溫事件,死者都是一些身強力壯的運動員,或經(jīng)過訓練考驗的復退軍人,他們體能很好,也能吃苦,就是缺乏了一些對“失溫”危害的認識,和自我保護的常識。

簡單總結(jié)一下:人并不只是會在很寒冷的環(huán)境凍死,還會因失溫而死。導致人體失溫的環(huán)境溫度并不需要很低,只要低于體溫,攝入的熱量小于消耗的熱量,就會導致身體失溫,就有危險。正是這個特點,常常被人們所忽略,一旦失溫來臨,由于無法控制自己,只能被動接受悲劇發(fā)生。

這是用25個生命換來的教訓,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失溫”有多可怕嗎?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失溫!失溫!失溫!在野外活動時,一定要重視防范失溫,這樣就會少損失許多生命。

希望看了此文的人們,不會再被失溫所危害。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chuàng)版權(quán),侵權(quán)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評論
東邪西毒南帝北丐
貢士級
2024-10-13
科普6231532bdf386
舉人級
己完成學習
2022-03-16
文婉清
舉人級
內(nèi)容學習
202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