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你真的會使用標點符號嗎?

視知TV
為你解釋世界!
收藏

假如你的兩個男/女朋友分別回復了一句“我挺好的”,(一邊是“我挺好的~”;一邊是“我挺好的?!保阌X得誰是真的挺好?

雖然我們不能像“假如你”一樣擁有兩個男/女朋友,但我們卻和他面對著一樣的困惑——原來課本上不起眼的標點符號,怎么一上網就變得越來越難以理解了呢?

你真的會使用標點符號嗎?請誠實地在彈幕中作答。

在《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中明確規(guī)定:標點符號主要用來表示語句的停頓、語氣以及標示某些詞語的特定性質和作用。也就是說,標點的作用是輔助,不能像文字一樣獨立使用。

但到了網上,標點不僅可以單獨用,還負責大力輸出感情。

常見用法之一是過度使用?!队梅ā分幸?guī)定:“表達疑問語氣加重時可疊用問號。最多只能疊用三個?!?/p>

但在網上聊天時

(???????????????????)

一連串問號直擊你的心靈,一些原本不能疊用的標點也組團出擊。

(,,,)(?。。。。。。▇~~~~~)

二是混著用?!队梅ā芬?guī)定,問號和嘆號可以組合使用,是“當句子包含疑問、感嘆兩種語氣且都比較強烈時”,比如“今年要少發(fā)年終獎?!”

在實際聊天中則出現了

“公司今年不發(fā)年終獎?。俊?/p>

“公司已經沒錢了??。?!”

“再不投幣公司就要破慘了????。?!”等等以及其他混搭

比如“你說他們會給我們投幣嗎?”

“ ,,,。。。”

三是自創(chuàng)門派,最典型的是波浪號“~”,它原本用來連接兩個統(tǒng)計數字,現在專用于撒嬌賣萌,加上嗯嗯一起連用,讓你覺得對面的禿頭猛男都軟萌了。

還有一派聊天時根本不用標點,打字的人是爽了,但讀的人就……

網絡上,標點符號不僅延伸出新的用法,其含義也越來越讓人頭大。在遠離現實的交流空間中,他們成了薛定諤的標點符號,不加可能會顯得高冷,有時加上卻又產生了距離感。這方面最有發(fā)言權的當屬句號。如果一個人和你的每一句聊天都用句號結尾,你可能會覺得對方并不簡單。

而如果對方只發(fā)給你一個句號,那大概率是想說“到此為止吧”。

語言學家Ben Zimmer對上述現象的解釋是:“相比傳統(tǒng)寫作,線上的標點符號更有力量,它傳達的是語氣、節(jié)奏與態(tài)度,而不是語法結構?!?/p>

2018年,《計算機與人類行為》雜志刊登了一篇論文(Punctuation in text messages may convey abruptness. Period),作者比較了幾種網聊情境下使用句號的差異,結果顯示,不管是積極的、中性的還是消極的回復,帶句號的聊天都讓人感到更難受。換句話說,不管什么情況,給別人回個“好的”加句號,總讓人心頭一緊。

所以如果你想悄無聲息的膈應老板,不如試試在每句話后面加個句號?

如果說句號讓人覺得事態(tài)緊張或者消極,省略號則讓人著急上火。

線上的省略號大體分為這幾種情形。單發(fā)省略號,大意是“無話可說”;

一句話中出現省略號,要么是短暫停頓、舒緩語氣,要么是說話的人在思考;

一句話結尾的省略號,表明這句話還沒說完,后邊有“但是”,也可能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國外,濫用省略號已經有了專有名詞(ellipsis abuse),主要描述中老年人在網上聊天時的愛好。省略號一多,難免讓人覺得說話的人做不了主或者說話太費勁……

問號,號如其名,常常會讓人摸不清意圖。一個來自導師或者領導的問號,可能會能讓你惶恐不安,心驚膽戰(zhàn);一堆來自農藥隊友的問號,則會你血壓升高、怒摔手機;如果接到來自女友的問號,不用知道是什么意思,建議直接跪鍵盤。

不過,問號有時候也有正面作用。2016年,有學者調查了用戶在收到“What happened?”和“What happened”時的情緒差別,結果發(fā)現,不帶問號的疑問句讓人略感冷漠,加了問號之后,對方會覺得你確實在關心他。

所以下次安慰來姨媽期的女友,記得在“好點了嗎”后面加個問號。

最后說說精分的神器,社恐的福音——括號。一個半括號幾乎能承載萬物,它是一個面具、一層屏障,另一個自己,不敢說的話、真實的內心OS都可以打在括號里面,如同在現實中放低音量。括號前邊是潑出去的水,括號后邊又給自己留了條后路。

尤其是你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或者不好意思拒絕時:

以及不知道玩笑是不是過火了,

甚至可以自己給自己捧哏。

總之,括號里可以裝下無語、震驚、羞愧等多種情緒,婉轉表達出自己的真心話。不過括號雖好,但得分場合慎用。畢竟領導學會了,還可以照樣還給你。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覺得有些麻煩?我都逃到網絡了,為什么還得換一套社交語言?這就涉及到語言交流中的一些規(guī)則。在傳播學中,有一個量化人們情感表達效果的公式:

100%的信息傳遞=7%的語言+38%的語音+55%的姿態(tài)。

換句話說,語氣、腔調、表情更能傳遞情緒。然而線上交流減去了55%的姿態(tài),打字又省去了38%的語音,這些缺失的信息怎么找補?升級的標點符號正好模擬出面對面時的各種情緒,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情感表達。

另一個因素在于,網上溝通更講求速度和效率,即使是和閨蜜聊八卦,誰都想在鍵盤上少敲幾個字。正常人說話的速度大概是每分鐘150-200字,除了部分練就了麒麟臂的同學外,一般人的打字速度只有每分鐘50-80個字。

想傳遞相同的信息,要么敲鍵盤敲到飛起,要么用更少的字表達更多的意思。什么,你說你喜歡發(fā)60秒語音?那咱們漂流瓶見!

于是在這種急迫的情形中,標點符號就能替代更多的信息。

這也符合了法國語言學家安德烈·馬丁奈特(André Martinet)提出“經濟原則”,即人們希望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佳的交際效果。

在生活中,你會發(fā)現大多時候自己打的字并非發(fā)自真心。人和人聊天不可能像機器一樣簡單又冰冷。為了溝通效果,我們不得不多打很多個字,并加上表情包和標點符號拐彎抹角。這又符合了英國語言學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提出的“禮貌原則”,即說話人會在交際中先為對方考慮、多放彩虹屁,甚至為了對方的面子貶低自己。

“合作”與“禮貌”是互補的。日常交流中,通常禮貌占上風,因此我們會在“你又胖了”后邊加一個括號(誤),和新加的好友打招呼時在“你好”后邊加個波浪號。合作原要求溝通快速,禮貌原則又要求你拉近感情、噓寒問暖,這時,括號的出現化解了這種矛盾。

關于網絡標點符號的問題,我們就聊到這里。

傳播學上有一個理論,人和人的交流都要經歷一套編碼、解碼的過程,你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編碼成語言傳給別人,別人用他的知識背景和人生經驗去解碼你的語言,轉換成他所理解的意思。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你說出一句話,它表示的意思,就已經不受你的控制,而取決于他人的理解。

一方面,我們希望他人完美地理解自己,有時候,又希望把真實的自己掩藏在得體的語言和符號之中。我們渴望理解和被理解,又時刻希望掩藏。這其中同時還充斥著大大小小的誤解,我們所有的交流都是在這樣的尷尬中艱難進行。

但就是這么破綻百出的信息交流方式,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神話、史詩、歌謠、信仰,乃至于文明。所以,人類挺有限的,但是也沒那么糟。

參考資料:

[1]溫馨提示:表情符號別亂用,尤其是在工作中......,我是科學家

[2]大學教師被免職,就因為頻繁使用問號???,果殼

[3]看到別人發(fā)「好的?!?,我心里就一緊 | 線上標點符號使用指南,京師心理大學堂

[4]為什么我們熱衷于使用異化的標點符號???,羊村傳播

[5]不要大喊大叫——小議標點和格式在表達強調中的濫用,少數派

[6]社交媒體給英文句號畫上了“句號”,新華網

[7]語言學家:年輕人發(fā)信息不愛用句號,那是有原因的,中國日報

[8]如果文字真的會死,那兇手多半是標點符號,Nowness

[9]不用括號,我就沒法好好聊微信了:標點如何成為社交「秀兒」,全媒派

[10]微信聊天抓狂實錄:你的標點符號有毒嗎?,社會學了沒

[11]論標點符號在網絡語言中的運用,吳穎,新聞知識

[12]論網絡交流中標點符號使用的異化現象,陳迪安,現代交際

[13]網絡標點符號使用現狀探析,方艷,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14]網絡語言標點符號的變異用法,張穎煒,南通大學學報

[15]網絡語言中的“括號+”現象,羅琭昕,沈陽大學學報

來源:視知

評論
科普633c2bb156eb9
進士級
已閱
2024-04-22
唐春寶
舉人級
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