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糖"月餅吃了拉肚子?謝邀!罪魁禍首原來是它

科普中國
公眾科普,科學傳播。
收藏

本文專家:葩麗澤,營養(yǎng)學主任醫(yī)師、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預防與健康管理所副所長

中秋將至,又到了闔家團圓、賞月吃月餅的時候。

如今,在健康消費理念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朋友都會選擇購買無糖、代糖食品,而作為高熱量的月餅自然也要推出符合風向的產品。

近日,有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吃了知乎的“健康低糖月餅”后,開始鬧肚子。

之后,官方道歉并解釋稱在采購環(huán)節(jié),選擇了用麥芽糖醇代替蔗糖的低糖月餅,導致部分人群不耐受,從而出現(xiàn)腹瀉等不適癥狀。

微博截圖

不少人都發(fā)出疑問,麥芽糖醇是什么?為啥吃了會拉肚子?食物中加入麥芽糖醇是否真的無糖?這篇科普就為大家來解開謎團。

為啥月餅中要放麥芽糖醇?

麥芽糖醇(英文名Maltitol)是由淀粉水解、氫化、精制而得的雙糖醇,是白色結晶性粉末或無色透明的中性黏稠液體,屬于功能性甜味劑食品。

麥芽糖醇作為蔗糖替代品,通常被用作糖的替代品。月餅中放入麥芽糖醇,并不是企業(yè)出于降低成本而為。

麥芽糖醇作為月餅配料是因為其化學物理特性可大大提高月餅品質。如:

(1)麥芽糖醇可以保證月餅有更好的黏度;

(2)麥芽糖醇的吸濕性,使月餅保水性提高的同時也可防止蔗糖的結晶析出;

(3)麥芽糖醇具有耐熱的特性,加熱后不會發(fā)生美拉德反應(是一種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氨基酸)食物在高溫下呈現(xiàn)褐變的現(xiàn)象)而改變產品顏色;

(4)麥芽糖醇作為甜味劑,其甜度雖然與蔗糖基本相當(是蔗糖甜度的80%-95%),而熱量僅為蔗糖的1-5%,正好滿足了當下越來越多的無糖標簽和“零卡路里”食品追求者的需要,因此也往往被宣傳為“零卡”食物。

為什么吃了含麥芽糖醇的月餅會拉肚子?

麥芽糖醇的優(yōu)勢特點雖然被公認并且已在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于糕點、糖果、乳制品等食品配料中,但其在人體中只能被部分消化且吸收率極低,容易造成大腸內的滲透壓升高,導致水分不易被腸道吸收。

因此,如果人體過量攝入麥芽糖醇,會引起胃痙攣和腹脹,出現(xiàn)腸鳴、腹瀉等腸胃不適癥狀。

雖然有文獻報道說攝入量超過100g/人/天,才會導致腸胃不適癥狀,然而,由于個體差異,并沒有達到這個量也可能會出現(xiàn)腹瀉癥狀,尤其是患有胃腸道慢性炎癥性疾病人群的糖醇吸收不良發(fā)生率相對更高,出現(xiàn)的癥狀也會比較嚴重。

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與其他碳水化合物一起食用含麥芽糖醇食品時,會加重胃腸不適癥狀。

麥芽糖醇的這個不利因素會在一些產品標簽上作為“具有強效通便作用”警告。

無糖食物中含有麥芽糖醇是否真的無糖?

實際上很多無糖、代糖食物中含有麥芽糖醇并不意味著真的無糖。

這是因為食物中雖然沒有添加糖,然而由于以麥芽糖醇或其他糖醇作為甜味劑改善了口感,人們會不知不覺中攝入更多的精致碳水化合物,如餅干、糕點等,或攝入無糖卻高脂的奶蓋奶茶、無糖巧克力等,增加了額外的能量。

另外,我國《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規(guī)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即可標注為無糖。

由此可見,“無糖”或“代糖”并非真的健康!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

鑒于麥芽糖醇的消化方式不同于人們習慣食用的、有甜味的其他多數碳水化合物,其在小腸中只有部分消化進入結腸,升糖指數(GI) 為35遠低于升糖指數為65的普通白砂糖,因此有不少宣傳稱可以作為糖尿病人群暫時的嗜糖需求。

但是,麥芽糖醇也是碳水,糖尿病人絕不可以隨便吃芽糖醇代糖的食物如飲品、巧克力、甜甜圈、泡芙、奶油蛋糕等,切記大量麥芽糖醇一樣會造成血糖波動以及影響胰島素敏感性。

哪些產品中加入麥芽糖醇更佳?

麥芽糖代糖的另一個重要賣點是:不會粘牙造成齲齒,甜味柔和無后苦,在標準范圍內使用相對安全,因此也會在漱口水、口香糖甚至牙膏中使用,既不會影響口腔健康還可以改善產品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