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一條小魚,怎么一長大就嘴歪眼斜的?

科普中國
公眾科普,科學(xué)傳播。
收藏

世間萬物,千形萬狀,我們大概可以把它們歸為對稱與不對稱。你看人臉看起來很對稱,兩個眼睛的大小、雙手的大小都差不多。

但自然界還有很多不對稱的動物,比如有些螃蟹的鰲相差巨大,比目魚的臉更是歪歪扭扭……簡直是奇葩中的奇葩!這是為啥呢?大自然的秘密你不懂!

#招潮蟹:干什么都不如跳舞

第一個出場的選手是招潮蟹,它真的挺“潮”。前段時間,我們講了會跳舞的杉菜,這不,動物界也不能輸啊,招潮蟹也是個不折不扣的舞者。

每當(dāng)退潮,招潮蟹就會爬出洞口,有節(jié)奏地?fù)]舞沉重的大螯。這充滿儀式感的舞蹈像是在召喚潮水的到來,因此得名“招潮”。

走一個

圖片來源:紀(jì)錄片《野性深圳》

實際上,招潮蟹并非在祈禱潮水降臨,這些動作其實是雄性招潮蟹通過揮舞大螯向同類傳遞信息。寬闊的螯像是旗手手中的彩旗,而不同的揮動方式就代表了不同的信息,例如對雌性的示愛、對競爭者的警告等。

招潮蟹最大的特征就是它有一對大小懸殊的螯,大螯像一面盾牌,小螯像一把寶劍,不過這是“小伙子”才有的特征,“小姑娘”就顯得普通多了。

雄性招潮蟹的大鰲

招潮蟹的一對螯雖然大小懸殊,但是它倆卻相處十分融洽,小螯用來吃飯,大螯用來打架和求愛,分工十分明確。俗話說“財不外露”,但招潮蟹很明顯不是個懂得低調(diào)的主。

看招!

圖片來源:tbrnewsmedia.com

其實招潮蟹還是“搓湯圓”的好手,招潮蟹會用小螯刮取沙粒送到嘴里過濾藻類、微生物等來作為食物,然后把不能利用的殘渣吐出來,形成一個個小沙球,就像是散落在海灘上的小湯圓。

這些被吐出來的沙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擬糞”,估計招潮蟹聽到想打人:誰取的名字啊喂!誰嘴里吐出來糞??!

#鼓蝦:看不慣你就“開槍”

第二位入場選手是鼓蝦。鼓蝦也和招潮蟹一樣有著大小懸殊的一對螯,在某些種類的鼓蝦身上,這只螯甚至能長到身體全長的一半。

鼓蝦

圖片來源:arthur anker in flickr

不過,鼓蝦并不是用“大夾子”直接去捕獲獵物,而是靠鰲收縮發(fā)出的強大能量來擊暈獵物,從而捕獲獵物。

先來看看鼓蝦的大鰲長什么樣:

鼓蝦的鰲

圖片來源:arthur anker in flickr

當(dāng)遇到獵物時,鼓蝦可以把大鰲掰開,使螯的一側(cè)到達(dá)一個“上膛”的位置。鼓蝦的螯掰開的一側(cè)上有一個突起,而對側(cè)有一個凹陷。當(dāng)鼓蝦將螯的兩側(cè)閉合時,突起就會被用力壓入凹陷,使凹陷中的水飛速沖出。

鼓蝦的鰲

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樣“開槍”會使水流產(chǎn)生空穴現(xiàn)象(cavitation),形成氣泡,這些氣泡破裂時的溫度可達(dá)4000多攝氏度,并伴有巨大的沖擊波,可以當(dāng)場殺死或擊昏獵物。

呲溜一下就被炸暈了

圖片來源:BBC

有趣的是,鼓蝦“開槍”時產(chǎn)生的巨大聲響其實并不是它的螯發(fā)出的,而是氣泡破裂時產(chǎn)生的爆破音。

每一次“開槍”,鼓蝦的“槍響”都能達(dá)到210分貝。

這是什么概念呢?一般說話的聲音是40~60分貝,美國語言聽力學(xué)會將爆竹150分貝的聲音定義為“令人痛苦”,那你想想這210分貝,差不多就是你能想象到的超級大的爆炸聲了。而且,鼓蝦成群發(fā)出聲響時,甚至可以干擾潛艇的聲吶系統(tǒng)。

鼓蝦還會用巨螯來決斗,倒并不一定會朝對方“開槍”,更多時候是用來傳達(dá)一種警告的信號。有些種類的鼓蝦甚至還會連發(fā)好幾次氣泡,擊碎石塊,再用石塊來建造巢穴。

#比目魚:長著長著就歪了

第三位出場的選手是比目魚。比目魚最大的特征就是眼睛都長在身體的一側(cè),看起來嘴歪眼斜的。

比目魚:你說誰嘴歪眼斜的?

圖片來源:ross and diane armstrong

不過比目魚并非生來就這樣,剛出生的比目魚也是個五官端正、長相清秀的“大家閨秀”。小比目魚和正常的魚類是一樣的,兩只眼睛位于頭頂兩側(cè),嘴巴居中。

不過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啊,長著長著就……長殘了。當(dāng)幼魚逐漸長大,它的一只眼睛便逐漸移動到頭頂直至另一側(cè),嘴巴也逐漸扭曲……

雖然比目魚著實丑了點,但這種長相對比目魚來說還挺有用的。由于比目魚沒有魚鰾,平時都是貼在海底,眼睛長在一側(cè),更有利于它觀察獵物和覺察危險。

比目魚還是大自然界的偽裝大師,遇到危險時,它們會抖動身體,揚起沙子把自己蓋起來,只露出兩只眼睛,以此來騙過獵食者的眼睛。

這是沙子本沙吧

圖片來源:Wikipedia

參考文獻(xiàn):

[1] 馬特·西蒙.《瘋狂的進(jìn)化》.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8.06

[2] 道格拉斯·埃姆倫.《動物武器》.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01

[3] 馬庫斯·喬恩.《企鵝科普(第一輯)》.中信出版社,2021.03.01

撰文 | 陳蘇木槿

部分圖片 | 圖蟲創(chuàng)意

微信編輯 | 阿什么爽

來源 | 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