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你吃的食物是促炎還是抑炎,腸道微生物說了算?

腸菌博士段云峰
微生物組學專家、菌-腸-腦軸博士帶你了解身心健康前沿進展。
收藏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不同的食物進入人體作用不同,有的促炎,有的抑炎。已經(jīng)有研究發(fā)現(xiàn),腸道微生物可以直接影響腸道促炎和抗炎反應平衡。這種影響不僅影響局部免疫反應,腸道微生物還影響全身免疫成分。

食品加工過程中添加的成分,如膳食乳化劑、抗菌添加劑和人工甜味劑等都可以通過增加粘液細菌和內(nèi)毒素促進腸道通透性和腸道炎癥。相反,大量攝入色氨酸和膳食纖維會促進結(jié)腸健康,改善免疫狀態(tài)。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飲食模式和微生物群之間有38個關(guān)聯(lián)。在對健康人和IBS、克羅恩病和UC患者的薈萃分析中,發(fā)現(xiàn)61種食物和營養(yǎng)素與61種微生物及249條代謝途徑相關(guān)。

具體來說,飲食聚類分析顯示共同的食物模式可以聚類為25種,對應不同的微生物組成。

其中,加工食品和動物源性食品始終與較高的 Firmicutes、Blautia屬的Ruminococcus物種和內(nèi)毒素合成途徑的豐度有關(guān)。

而植物性食品和魚類則相反,它們與產(chǎn)生短鏈脂肪酸的共生菌和營養(yǎng)代謝途徑呈正相關(guān)。

總體來看,不管本身的腸道微生物組成如果,植物性飲食可以起到保護腸道粘膜保護和抗炎作用。

Long-term dietary patterns are associated with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features of the gut microbiom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評論
科普61a832a869488
秀才級
20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