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旅行者2號”走了41年,太陽系究竟有多大?

中國科普博覽
中國科協(xié)、中科院攜手“互聯(lián)網(wǎng)+科普”平臺,深耕科普內(nèi)容創(chuàng)作
收藏

作者:SHAO科學傳播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文章來源于科學大院公眾號(ID:kexuedayuan)

——

11月4日,在NASA“旅行者2號”探測器飛出太陽系一年之后,《自然·天文學》雜志公開了5項研究論文,發(fā)布“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的首批測量數(shù)據(jù)。從1977年發(fā)射升空,到2018年飛出太陽系,這段路“旅行者2號”整整走了41年。

如果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那么太陽系就是人類的家園。那么,我們所知的太陽系究竟有多大?

到底誰是宇宙中心?

2013年4月11日太陽的紫外波段圖像(圖片來源:NASA SDO)

人類依靠肉眼只能看到幾千顆星星,它們幾乎都是“一動不動”的恒星。不過,有幾顆星星位置經(jīng)常發(fā)生變化,在其中穿梭,它們就是行星。以古希臘為代表的西方文明把地球及日月行星聯(lián)系在一起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漸漸地,由集大成者托勒密發(fā)展出了“地心說”?!暗匦恼f”統(tǒng)治了1200年,直到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發(fā)表《天體運行論》,“日心說”登上歷史舞臺,太陽取代了地球,成為了宇宙的中心。這時候才有了“太陽系”這個概念。

“小雪球”越滾越大,于是行星產(chǎn)生了

太陽系形成(圖片來源:Bill Saxton%NSF%AUI%NRAO)

現(xiàn)在理論認為,早期恒星質(zhì)量巨大,很快會以超新星爆炸的形式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向周圍拋出大量物質(zhì),成為太陽系的原材料。大約50億年前,在距離銀河系中心2.7萬光年的獵戶旋臂上,密度較大的原始星云在引力作用下坍塌收縮。當密度大到一定程度,原始星云瓦解成多個小星云,它們還會進一步收縮,核心的壓力和密度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高,外圍的溫度則不斷下降。當核心溫度升高到1000萬開時,核聚變反應(yīng)突然開始了,太陽就此誕生。在太陽外圍,許多細小的氣體塵埃同樣也在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團,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形成行星。

彗星的“尾巴”啥時候會出現(xiàn)?

太陽系是個龐大的家族,有許多形形色色的天體。

太陽系天體(來源:Tracher Created Resources)

1、太陽。整個太陽系99.9%的質(zhì)量都集中在太陽身上,它所控制的范圍至少有1光年。

2、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們可以被分成固態(tài)行星和氣態(tài)行星。

太陽系行星(中英文)(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3、衛(wèi)星。大部分行星擁有衛(wèi)星,總數(shù)達到了205個。

4、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鬩神星、妊神星、鳥神星等被認定為矮行星。

5、小行星。在火星與木星的軌道之間,有著一條“小行星帶”,那里分布著幾十萬顆小行星,絕大多數(shù)都是直徑只有幾十米至幾百米。

6、柯伊伯天體。在海王星以外一片廣袤的空間里,也分布著許多小行星,它們被稱為“柯伊伯天體”。

7、彗星。太陽系擁有為數(shù)眾多的彗星,它們分布范圍極廣,個頭很小,只有接近太陽時才會“長”出彗尾。

假如制作一個縮小10億倍的太陽系模型……

假如制作一個縮小10億倍的太陽系模型,太陽和行星的距離和大小會是這樣:

從這些數(shù)據(jù)中可以發(fā)現(xiàn),行星與行星之間有著巨大的空間,幾乎什么都沒有,并不像我們教科書上畫得那樣擁擠。太陽系最遙遠的神秘的奧爾特云在1:10億的太陽系模型中是一個半徑為150公里的球面,足以蓋住整個長三角;而離我們最近的恒星比鄰星,遠在4萬公里之外!

說來說去,對于人類而言,還是地球最好!

水星沒有大氣,表面布滿了撞擊坑,與月球非常相似。水星的密度與地球很接近,但質(zhì)量只有地球的6.6%,因此推測其內(nèi)核質(zhì)量可能占據(jù)總質(zhì)量的2/3甚至更多,相比之下地球內(nèi)核只占1/3。水星距離太陽最近,白天地表溫度可以達到420℃;到了晚上,由于沒有大氣的保暖,溫度又會跌落到-170℃。

金星繞太陽轉(zhuǎn)一圈需要225天,而自轉(zhuǎn)周期更是長達243天。金星表面有著濃密的大氣,壓強可以達到地球的90倍以上,相當于900米深的海底。大氣中多達97%是二氧化碳,剩下的是二氧化硫和水,因此表面被酸霧、酸雨籠罩著。大量的溫室氣體導(dǎo)致其表面溫度達到470多攝氏度,連晚上的溫度也能達到450℃,這讓它一舉摘得太陽系最熱行星桂冠!

相比水星和金星,地球氣候宜人,生機盎然,海水面積占表面71%。大氣層和磁場保護生命免受宇宙高能射線和帶電粒子的危害。

火星或許是除地球以外對生命最友好的星球了。不過它的環(huán)境其實也很惡劣?;鹦堑拇髿鉂舛戎挥械厍虻?%,大部分是二氧化碳,氧氣只有0.15%,水汽只有0.3%。火星沒有一個全球性的磁場,因此無法抵擋太陽風的侵襲。大概三四十億年前火星上曾經(jīng)有過全球性的海洋,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水最終被蒸發(fā)。

古今火星對比(圖片來源:NASA)

火星視運動軌跡(圖片來源:APOD;攝影:Tun__ Tezel)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其質(zhì)量是其它七大行星總和的2.5倍。木星由70%氫和25%氦組成,其他較重的元素可能主要存在于一個我們目前尚不了解的巖核中。根據(jù)“朱諾”號探測器最新研究,木星大氣至少深3000千米,是地球的100倍。木星上著名的大紅斑了是個巨大的氣旋,至少可以容納1個地球。

木星(圖片來源:NASA)

土星也是一個氣態(tài)行星,成分與木星接近。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一個密度比水還要小的行星。它的標志性特征是一個漂亮的光環(huán),由無數(shù)冰粒和石塊組成。

天王星的體積比海王星大,質(zhì)量卻比海王星小,它還是大氣溫度最低的行星,只有-224℃。由于低溫造成大氣結(jié)構(gòu)與木星、土星不同,因此也有人稱呼它為冰巨星。

海王星的大氣中除了氫和氦,還有甲烷和氨氣,因此呈現(xiàn)藍色。30年前“旅行者”2號離開后還沒有探測器到達過,因此我們對它還缺乏很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