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飯人,干飯魂,
干飯都是人上人!
對于廣大的干飯人來說,
最難受的就是吃不下飯,
那你知道最影響你干飯的是什么嗎?
沒錯,
它就是食源性疾病。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illness)是指通過攝入受污染的食品或飲用水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通俗地說,就是“吃出來的病”。
食源性疾病常見的病因及癥狀
科學預防是關鍵
1.家庭預防“五要點”
? 保持清潔:
處理生肉后需用肥皂洗手20秒
砧板、刀具生熟分開(建議用顏色區(qū)分)
? 生熟分離:
冰箱內(nèi)生肉放在下層,避免汁液污染熟食
? 徹底煮熟:
肉類中心溫度≥75℃(可用食品溫度計檢測)
雞蛋蛋黃完全凝固
? 安全溫度:
熟食室溫存放≤2小時,冷藏≤4℃
冷凍食品不解凍后復凍
? 安全原料:
不購買破損罐頭、發(fā)霉堅果
野生蘑菇、河豚等高風險食物避免食用
2.特殊人群防護
孕婦:避免生魚片、軟質(zhì)奶酪(李斯特菌高風險)
嬰幼兒:1歲以下禁食蜂蜜(肉毒桿菌風險)
免疫力低下者:蔬菜水果去皮或沸水燙洗
常見誤區(qū)要牢記
? “聞起來沒壞就能吃” → 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無氣味
? “冷凍能殺死所有細菌” → 李斯特菌在-20℃仍存活
? “食物煮沸就絕對安全” → 化學毒素(如黃曲霉素)耐高溫
食源性疾病可防可控,
關鍵在于提高意識、規(guī)范操作。
記住:****“食品安全無小事,健康防線在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