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互聯(lián)網(wǎng)被正式確診為“老鼠人”了嗎?原因可能不是懶,是能量低

科普中國
原創(chuàng)
公眾科普,科學傳播。
收藏

最近,社交媒體上流行起一個小眾賽道,名為“老鼠人的一天Vlog”。這些人從早躺到晚,沒有物欲和社交,餓了就隨便做點東西吃,兩眼一睜一閉又過一天。由此誕生的“鼠鼠文學”像鏡子般照見了年輕人的生存狀態(tài),一夜之間,無數(shù)網(wǎng)友在評論區(qū)仿佛找到了組織,開始主動分享自己的“養(yǎng)老作息”,在自嘲中找到共鳴和慰藉。

微信圖片_20250328171452.jpg

圖片來源:小紅書

01“輕則懶得走路,重則懶得吃飯”,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對于每天精力充沛的人來說,可能很難想象連洗澡、拆快遞都要反復做心理建設的“老鼠人”們,為啥這么懶得動?從深層意義上看,他們只是“心理能量”不足,是一種能量低的表現(xiàn)。

其實,這也從某種程度反映了當代年輕人在學業(yè)、家庭及社會等多重壓力下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學家麗莎·費德曼·巴雷特提出“情緒粒度”來描述個體識別、區(qū)分和精準描述情緒的能力。它反映了我們對自身情緒體驗的分辨能力——高情緒粒度的人能像顯微鏡般捕捉細微的情緒變化,拆分得清清楚楚;而低情緒粒度的人則像用模糊的濾鏡看待情緒,只能籠統(tǒng)地表達“開心”或“不開心”。

微信截圖_20250328171912.png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fā)版權糾紛

02 如何走出低能量狀態(tài)?

當負重前行的身軀被壓縮成兩點一線的灰色軌跡時,我們需要的不是強打雞血的亢奮,而是學會用顯微鏡觀察情緒的紋理,在我們日漸雜亂的內心房間好好做個大掃除。如果你感覺自己陷入了這種消極狀態(tài),不妨試試這些簡單的小方法:

(1)識別堆積在內心的“情緒垃圾”

生活中常有一股無名業(yè)火,影響到一整天的好心情。有時你可能會突然沒來由的高興或哭泣,卻無法訴說。而如果能學會洞察背后的原因,這些情緒便能消退大半。

就像整理雜亂的衣柜需要先分類收納,情緒管理也需要建立細致的分類體系:加班到深夜,或凌晨突然驚醒時,“焦慮”比“難受”更有指向性,對項目進度的擔憂又比焦慮更加具體化。又比如,在便利店選早餐時,將“沒胃口”細化為“昨天熬夜后的反胃”或“對重復餐食的厭倦”。

(2)任務拆解,做情緒的掌控者

這種細微的情緒被覺察后,能自然產生解決方案:前者需要更清晰的工作計劃和任務拆分;后者可嘗試新奇的食物刺激味蕾。

當你把“通勤煩躁”拆解成“皮鞋擠腳的疼痛”和“地鐵廣播刺耳”兩種具體感受時,前者換雙軟底鞋就能解決,后者戴上耳機聽聽輕音樂,煩惱頓時少了一半。

當工作一團亂麻時,第一件事就是做個計劃,情緒管理也可以如此操作:

你可能從未想過,午休時間的“微型儀式”中也藏著驚人的治愈力。例如,午后準時沖泡一杯咖啡,這個習慣將幫你形成獨特的心理錨點:滋滋的冒泡聲響起時,對上午的修改意見進行歸檔,完成后將咖啡暢飲。這種刻意營造的“時間褶皺”,本質上是在緊張的時間線上留出自己的“漏洞”,喝下的咖啡不止帶來了清醒,還提供了生命的能量。

(3)肢體語言,給我們力量

肢體語言對情緒的逆向塑造常被低估。蜷縮在工位吃外賣時含胸的姿勢,在隱晦地釋放“能量低下”的自我暗示。試著在茶水間做五分鐘“超人姿勢”——對著鏡子做出雙手叉腰、挺胸抬頭,這些看似刻意、幼稚的動作,實則是給疲憊的自我發(fā)送“一切盡在掌控中”的信號。

(4)細微之處,方見真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我們學著不再用一些宏大標簽粗暴歸類內心世界,轉而嘗試把疲憊分解成具體生活的微小顆粒,改變就有了清晰的思路。畢竟真正的生命力,往往藏在生活最細微的褶皺里。

作者:唐義誠 科普中國專家,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秘書長

出品: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無為通達
少傅級
老鼠人”現(xiàn)象反映了年輕人在現(xiàn)代社會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和挑戰(zhàn)。通過合理調整生活方式和心態(tài),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zhàn)并提升自己的能量水平。
2025-03-29
科普科普知識的搖籃!
大學士級
近期,隨著“老鼠人”Vlog與“鼠鼠文學”悄然走紅,映射出年輕人在重壓下能量低的模樣。這并非慵懶,而是心理能量匱乏。若想破局,不妨于細微處洞察情緒、拆解任務,借肢體語言,重擁生活蓬勃力量。
2025-03-29
徐合國
貢士級
“老鼠人”這一網(wǎng)絡熱詞反映了當下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面臨的困境和消極狀態(tài)。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我們發(fā)現(xiàn)能量低才是關鍵因素。通過從生理、心理和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調整措施,我們能夠逐步擺脫“老鼠人”狀態(tài),重拾生活的熱情和動力,讓自己的能量滿滿地迎接每一天。
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