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會同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發(fā)布了 50 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 9 項標準修改版。其中一個最引人注目的信息就是:在新版 GB 7718-2025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實施后,預包裝食品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7718-2025 實施后,預包裝食品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
版權圖庫圖片,轉載可能引發(fā)版權糾紛
可能很多消費者不理解,為什么要禁止這類聲稱?
我個人理解,這可能是因為以下多種原因:
1 「零添加」、「不添加」等說法,并沒有法規(guī)的依據,也沒有數據的證明。到底什么情況才叫零添加,是不是真的沒有添加某種成分,以前完全由企業(yè)自己解釋,消費者并沒有足夠的知情權。
2 「零添加」、「不添加」等說法,如果是真實的,也只是對于生產過程的描述,與食品終產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比如說,「不添加蔗糖」,并不等于產品中完全不含糖。「零添加味精」,也并不等于食品中完全不含有谷氨酸鈉這種成分。
3 「零添加」、「不添加」等說法,對消費者造成「食品添加劑有害」、「某種食物成分危險」等心理上的誤導,加重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焦慮和恐慌。
4 「零添加」、「不添加」等說法,對同行構成了不公平競爭。由于一些產品標注這些說辭,會讓消費者誤以為沒有標注「零添加」、「不添加」的產品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或者添加了某些不健康成分,從而不信任其他產品。這種利用消費者相關知識不足的心理暗示型營銷戰(zhàn)術殊不可取。
5 「零添加」、「不添加」等說法可能扭曲企業(yè)的經營行為,不是通過提升技術、改善管理的努力,在提高產品感官品質、安全性質和營養(yǎng)價值方面下功夫,而是試圖用炒作概念、販賣焦慮的取巧營銷方式推廣產品獲得效益。
6 「零添加」、「不添加」等說法會誤導消費者的購買選擇。很多預包裝食品利用消費者追求「天然」、懷疑食品添加劑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聲稱吸引消費者購買,而讓消費者忽略產品其他方面的品質特性。
實際上,不添加某些成分,或者絕對不添加食品添加劑,往往并不能使食品更健康、更安全,甚至可能造成微生物增殖風險增加,或食品品質下降的結果。
食品標簽的核心作用是通過標簽信息,使消費者明晰產品本質,了解食品的真實屬性。相關法規(guī)明確指出,食品標簽的信息不得對消費者造成誤導。實際上,近年來「零添加」、「不添加」等噱頭已經擾亂了食品市場和消費者認知,造成了很多有害結果。
食品中到底添加了哪些配料,直接從食品標簽上讀取「配料表」即可了解。
食品中是不是含有糖,是不是含有反式脂肪,直接看營養(yǎng)成分表即可明了。
產品有沒有「低鹽」、「低糖」、「低脂肪」、「高鈣」等特性,都要按照相關法規(guī)進行聲稱,不能隨意夸大。說產品里「含有」或「富含」哪些營養(yǎng)成分或保健成分,也必須在營養(yǎng)成分表里明確標注出來,到底含量是多少。如果達不到「含有」或「富含」的標準,就屬于違規(guī)聲稱。
為了幫助消費者更輕松地看到食品標簽,新版食品標簽法規(guī)要求在食品包裝上展示「數字標簽」二維碼。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掃描食品標簽上的二維碼獲取食品標簽信息。這是一個特別值得贊賞的創(chuàng)新。
很多消費者抱怨,食品標簽看不清楚,也看不明白。
確實,由于食品包裝上的展示空間有限,食品標簽往往字體太小,難以辨認。數字標簽就解決了這個限制——消費者可以通過頁面放大、語音識讀、視頻講解多種功能了解食品信息,從而滿足不同消費者閱讀食品標簽的需求,大大提升了消費者獲取食品信息的體驗感與便利性。
同時,食品生產企業(yè)也有更多的空間和機會與消費者開展良性互動,通過數字標簽的渠道來豐富食品標簽的展示內容,更好地介紹食品的特點、用法和營養(yǎng)價值。
總之,新版食品標簽法規(guī)解決了很多困擾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問題。希望將來的食品宣傳能更科學、更規(guī)范、更少誤導,給消費者更多的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