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持續(xù)加熱是飯菜保鮮的萬能鑰匙嗎?

李雷
原創(chuàng)
中科院生物學(xué)博士。擅長生物、醫(yī)學(xué)、健康。年更新近300圖文
收藏

經(jīng)??吹接谐愿粢癸堉卸镜陌咐?,更為有意思的是今年315網(wǎng)友對自家冰箱的調(diào)侃“3·15晚會該曝光我媽”“查一下我家冰箱吧 ”。可見,隔夜菜是屢見不鮮的。

不過,也有網(wǎng)友說了:如果一份飯菜每隔幾小時就加熱一次,永不停息,它能永遠不餿嗎?當然了,“幾小時”可酌情縮短,總之就是確保在餿之前就加熱。不好意思,做不到。下面就和大家來聊聊。


01,飯菜一直加熱就不會變質(zhì)嗎?


如果一份飯菜每隔幾小時就加熱一次,理論上是通過持續(xù)的高溫處理來延長其保鮮期,但這種做法并不能保證飯菜能永遠不餿。食物的變質(zhì)是一個復(fù)雜的過程,不僅與微生物的生長有關(guān),還受到食物中營養(yǎng)成分、水分、溫度波動、氧氣暴露以及食物本身狀態(tài)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即使頻繁加熱能夠暫時抑制部分微生物的活性,也無法完全阻止食物內(nèi)部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和營養(yǎng)流失,長此以往,食物的品質(zhì)和安全性依然會大打折扣。

而且,很多人熱菜基本就是熱,不會到沸騰,這樣做有什么危害呢?


02,加熱也有講究


你幾小時加熱一次,如果不是加熱到沸騰的話,你的做法正常情況下只會餿的更快。

37℃大概就是你的體溫,或者熱水澡的溫度,或者說,你一般吃東西,大體都在這個溫度附近,也就是常見熱菜的溫度。

我以前養(yǎng)細菌的時候,培養(yǎng)的最適溫度一般是37℃。

這個溫度,對于大腸桿菌的生長非常的嗨,他們可以愉快的生長著。一些工程菌49度還是easy。霉菌溫度大概也差不多,20-30度左右。

Optimum growth of E. coli occurs at 37 °C (98.6 °F), but some laboratory strains can multiply at temperatures up to 49 °C (120 °F)


03,較高溫度


當然,你要是加熱到更高,比如燙嘴的水平,65℃,那么,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菌都不會繁殖了,耐高溫的例外。65℃的高溫飲食會對食管產(chǎn)生損傷,從而提高食管癌的風險。但是前兩天還有人在跟我爭議說沒人喝65℃的水,我只能說,拿衣服!

如果你加熱到100℃?或者更高,比如121℃?那放心,這個永遠不會餿。我們實驗室一般情況下培養(yǎng)基滅菌的溫度就是121℃。用的是類似下圖的高壓滅菌鍋

當然了,沸騰也會遇到極端例子,比如,瘋牛病就不懼這溫度(這句話只是針對水沸騰這個溫度可以殺滅一切微生物的說法)。


最后,雖然頻繁加熱看似是一種延長食物保鮮期的手段,但實際上并不能確保食物永遠安全可食。正確的做法應(yīng)該是合理控制食物的分量,避免剩菜剩飯,如需保存,則應(yīng)采用科學(xué)的冷藏方法,并在食用前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達到安全標準,以確保飲食健康。

評論
惜緣0822
學(xué)士級
已閱
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