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必收藏!別讓“天使”變“殺手”,專家?guī)憬怄i家庭藥箱安全指南

湖南醫(yī)聊
分享權(quán)威、有趣、實用、及時的健康科普資訊。
收藏

用藥如走鋼絲,一旦失足,后果不堪設想,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省腦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時常迎來一些“特殊訪客”——藥物中毒患者。

有人將平時治療疾病的藥加量服用,有人把降壓藥當糖豆喂了孫子,有人誤服了過期的感冒藥,這個本該治病救人的“天使”,一不小心就會變成“隱形殺手”。

今天湖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省腦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主任呂學文帶您解鎖家庭藥箱安全指南。

第一,我們需要鑒別哪些情況是發(fā)生了藥物中毒呢?中毒信號快檢閱

1、胃腸道反應:嘔吐、腹瀉(像吃了變質(zhì)食物)

2、神經(jīng)警報:頭暈、幻覺、抽搐(仿佛醉酒)

3、皮膚告急:皮疹、瘙癢(過敏反應亮紅燈)

4、沉默型殺手:某些降壓藥過量后前期無癥狀,突然昏迷!

第二,一旦懷疑藥物中毒,作為家人能做什么?記住家庭急救三步曲——和時間賽跑

這里以孩子誤吞了奶奶的降糖藥為例

1.冷靜操作

1)勿催吐強酸/堿藥物(如潔廁劑)催吐會二次灼傷食道。

2)拍照取證:藥盒、剩余藥片、嘔吐物(幫助醫(yī)生快速鎖定毒物)。

2.黃金1小時

撥打120時明確說出:“3歲兒童誤服阿卡波糖10片,體重15kg,已昏昏欲睡!”(精準信息=救命加速器)

3.解毒黑科技:家中常備醫(yī)用活性炭(普通燒烤炭無效!),對多數(shù)藥物中毒有吸附作用(需在中毒1小時內(nèi)服用)。 同時在明確藥品種類的情況下可用:

1) 牛奶:對抗重金屬、腐蝕劑

2)維生素C片:中和亞硝酸鹽

3)白糖水:緩解低血糖型藥物中毒

呂學文教授提醒大家,無論何種藥物中毒,用了什么方法解毒,都應及時送醫(yī)。

第三,平時打造“防呆”家庭藥箱——給藥物上把智能鎖

1. 密碼鎖藥盒:選擇可設置定時解鎖的電子藥盒(如健康藥盒),避免患者沖動性過量服藥。

2. 分裝神器:用7格分藥盒標注“周一至周日”,每格內(nèi)置服藥打卡貼紙(患者服藥后可自行貼星星)。

3. 分區(qū)管理法:可以買一些標簽,將成人藥(紅色標簽),兒童藥(綠色標簽) 分開,同時將內(nèi)服藥(上層) 和外用藥(下層)分層放置。對于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等過量致死風險高的藥物,存放在帶指紋鎖的冰箱醫(yī)藥層,像降壓藥、降糖藥、安眠藥單獨加鎖。

4. 對于過期藥處理:不要沖馬桶!混合咖啡渣/貓砂后密封丟棄(環(huán)保又防誤撿)。

5. 大家還可以用藥提醒APP:設置“吃藥打卡”鬧鐘,自動記錄服藥時間或用電子藥盒自動記錄開盒時間(防重復服藥)。

如果是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家屬,每日可自查,檢查藥片數(shù)量是否與預期消耗一致,觀察空藥板是否按日期順序被撕下,同時注意患者是否頻繁鎖門或去衛(wèi)生間服藥,還要警惕患者突然要求自己保管全部藥物,藥片藏在書本夾層/化妝品盒中及多次“忘記”吃過藥,導致重復服藥這些紅色警報情況的發(fā)生。

最后,湖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省腦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主任呂學文提醒大家:預防藥物中毒,本質(zhì)是一場“注意力爭奪戰(zhàn)”——讓藥箱“隱身”,讓安全“可見”。一旦發(fā)生藥物過量,請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以免延誤黃金時機。

湖南醫(y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省腦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高歡

關注@湖南醫(y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評論
科普62dfabfe
少傅級
家庭藥箱是我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徊糠?,但只有科學合理的管理才能確保其發(fā)揮最大的效用,同時避免潛在的安全風險。本文詳細科普了科學配備和管理家庭藥箱的重要性,讓我們受益匪淺,通過以上指南,希望大家能夠科學合理地管理家庭藥箱,保障家庭成員的健康與安全。
2025-03-20
清風徐來愛科普
學士級
家庭藥箱是我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徊糠郑挥锌茖W合理的管理和安全用藥,才能確保其發(fā)揮最大的效用,日常生活中大家能夠遵循科學合理地管理家庭藥箱,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有效地使用藥品,才能杜絕“天使”變“殺手”,保障家庭成員的健康與安全。
2025-03-20
清風徐來愛科普
學士級
家庭藥箱是我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徊糠郑挥锌茖W合理的管理才能確保其發(fā)揮最大的效用,同時避免潛在的安全風險。本文詳細科普了科學配備和管理家庭藥箱的重要性,讓我們受益匪淺,通過以上指南,希望大家能夠科學合理地管理家庭藥箱,保障家庭成員的健康與安全。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