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糖尿病的人數也在逐年上升,而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會誘發(fā)諸多并發(fā)癥,像手足麻木、視力模糊,嚴重的還會出現糖尿病足(俗稱爛腳)、尿毒癥等,不僅危害身體健康,還會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所以,糖尿病患者務必要控制好血糖。然而,在人們的潛意識里,往往只重視高血糖,覺得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卻不知低血糖對人體的危害同樣不容小覷。
無論是服用降糖口服藥,還是注射胰島素,都有可能引發(fā)低血糖。低血糖堪稱控制血糖達標的“絆腳石”,因為一旦發(fā)生低血糖,首先受損的就是腦細胞,而且這種損傷是不可逆的。此外,低血糖還會誘發(fā)心、腦梗塞、意識障礙,甚至導致死亡,所以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低血糖的預防及應急處理相關知識。
一、什么是低血糖
對于沒有診斷為糖尿病的人群來說,測得血糖<2.8 mmol/L則為低血糖,而接受藥物治療的,如:服用口服降糖藥物或者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3.9 mmol/L就屬于低血糖。
二、低血糖的癥狀
發(fā)生低血糖時,身體出現的癥狀與血糖水平以及血糖下降速度相關。
其癥狀可分為兩類:一是交感神經興奮癥狀,表現為突然頭暈、心慌、眼花、出冷汗、手抖、產生饑餓感等;二是中樞神經癥狀,如神志改變、認知障礙、抽搐,甚至昏迷。老年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時常可表現為行為異?;蚱渌怀R姷陌Y狀。有些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時可無明顯的癥狀,稱為無癥狀性低血糖,也叫無感知性低血糖或無意識性低血糖。有些患者屢發(fā)低血糖后,可表現為無先兆癥狀的低血糖昏迷。然而,發(fā)生低血糖時沒有出現癥狀的患者才是最危險的。
三、低血糖的應急處理方法
既然發(fā)生低血糖會有諸多危害,那么當在家發(fā)生低血糖時該怎么辦呢?是找醫(yī)生、護士,還是親戚朋友?其實,自己才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發(fā)生低血糖時可通過“十五法則”進行自救。
什么是“十五法則”,又該如何自救?當突然出現頭暈、心慌、手抖、出冷汗,或者測得血糖≤3.9mmol/L,且意識清醒能進食時,應立即進食15-20g糖類食品,比如一勺子葡萄糖粉、蜂蜜,或者150ml的果汁等。若不能自行進食,可讓家人幫忙把蜂蜜涂于口腔牙齦上。
有人問,發(fā)生低血糖時可以喝牛奶或吃巧克力嗎?其實不建議。因為牛奶和巧克力含有豐富的脂肪,難消化吸收,升糖速度也相對較慢。糖友進食后15分鐘應該復測血糖,如果血糖仍然≤3.9mmol/L,低血糖癥狀還沒有好轉時應該再次進食15-20g糖類食品并盡快到醫(yī)院進行救治。如果血糖值上升>3.9mmol/L,低血糖癥狀好轉或者緩解,但距離下一餐進餐時間>1小時則需要再進食一些零食如半個蘋果、一杯牛奶或者是3-4塊蘇打餅干等預防再次發(fā)生低血糖。
當我們處理完這次低血糖事件后,要反思總結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低血糖,是沒有及時進餐、不正確使用降糖藥物,還是運動量加大卻沒有及時加餐。應把這次事件記錄下來,下次去醫(yī)院復診時主動告訴醫(yī)生發(fā)生低血糖的經歷,與醫(yī)生共同探討是否需要修改治療方案。
四、怎么預防低血糖的發(fā)生
為了預防低血糖的再次發(fā)生,廣大糖友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定時定量進餐,如果進餐量減少則相應減少降糖藥物劑量, 有可能誤餐時應提前做好準備。2、不可隨意增加降糖藥物的劑量;3、運動量加大時適當加餐;4、注意自我監(jiān)測血糖以便醫(y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5、切勿酗酒或空腹飲酒;6、如果出現嘔吐、腹瀉等表現,需及時治療并調整降糖藥的劑量,同時加強血糖監(jiān)測。7、外出時隨身攜帶糖果或餅干等食物及糖尿病急救卡,并告知家人你的去向。
低血糖看似棘手,實則可防可治。廣大糖友只要從細節(jié)入手,不酗酒、經常鍛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日常血糖監(jiān)測,及時察覺身體細微變化,積極配合醫(yī)生制定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搬除這塊控糖路上的 “絆腳石” 并非難事。
《醫(yī)藥導報》24年第42期,作者:羅定市人民醫(yī)院 呂鈺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