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越夏避雨栽培主要包括:產(chǎn)地環(huán)境、設施選擇、茬口安排、品種選擇、播種育苗、定植、整枝搭架、肥水管理、采收和病蟲害防控等。
一、產(chǎn)地環(huán)境
一般選擇海拔500-800米的高山區(qū),選擇光照充足、排灌便利、3年未種植過茄科作物或進行生物制劑處理過的田塊。
二、設施選擇
選擇夏季通風散熱效果好的棚型。鋼架或竹木骨架材質(zhì);肩高1.2-1.5米,跨度 6-8米,長度依山區(qū)地勢,25m-50m 之間為宜。
三、茬口安排
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種育苗,4月中下旬至5月生中旬定植,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開始采收,8月中下旬至10月份采收結(jié)束。
四、品種選擇
選擇在低溫弱光條件下坐果能力強、耐濕耐熱、抗病性較好,商品率高、符合市場需求的中早熟品種。石臺縣主推品種有我們安徽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自主選育的紅椒品種新皖椒4號,高品質(zhì)鮮椒皖椒177、皖椒178、皖椒789等;同時,紅椒品種中椒106和豐椒4號,鮮椒品種中椒Y216也是很不錯的主推品種。
五、播種育苗
種子處理:第一步,陽光曬種:于辣椒播種前2天-3天,將待播種子攤開,置于陽光下暴曬4h-6h。第二步,溫湯浸種:將種子在常溫水中浸15min,再轉(zhuǎn)入55℃-60℃的熱水中,不斷攪動并及時補充熱水,使水溫維持在55℃-60℃范圍內(nèi)10min-15min,再降低水溫至28℃-30℃或?qū)⒎N子轉(zhuǎn)入28℃-30℃的溫水中浸泡8h-10h后催芽。
采用棚室穴盤集中育苗,地熱線輔助加溫。選擇蔬菜育苗專用基質(zhì),育苗穴盤選擇50孔或72孔規(guī)格。穴盤裝滿基質(zhì)后,用專用機械或器具打孔,孔眼直徑1.5cm左右、深10cm左右,每穴播1粒種芽,播后覆蓋基質(zhì)。出苗前,覆蓋薄膜保濕,薄膜上覆蓋草簾或無紡布等保溫材料,適宜溫度 25℃-30℃;出苗后,晴天早掀晚蓋覆蓋物、陰雨天采取補光措施,白天適宜溫度25℃-28℃,夜間適宜 15℃-20℃:基質(zhì)表面發(fā)白時補充水分,每次均勻澆透,宜在中午澆水,陰雨天、弱光、濕度大時不宜澆水,出苗后濕度保持在50%-70%。苗齡35天左右,6片-7片真葉,根系健壯發(fā)達為成苗標準。
六、定植(直接用視頻里的)
定植前深翻土地,每畝施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 2500 kg-3500 kg、復合肥和鈣鎂磷肥各35kg; 整地做畦,畦面寬80cm-90cm,溝寬40cm左右,鋪設滴灌系統(tǒng),覆蓋地膜,定植前1天苗床澆透水。每畦栽兩行,株距 40 cm 左右,每畝定植約 2600 株-2700 襪。選擇晴天定植,定植深度以子葉痕剛露土面為宜,定植后澆足水。
七、整枝搭架
及時剪除門椒以下的側(cè)枝。及時立支柱或搭設簡易支架防止植株倒伏。
八、肥水管理
采用肥水一體化技術(shù),學握“生長前期輕施、結(jié)果期重施,少量多次施”的原則。緩苗后至第1果彤大時,每隔7天-10 天隨水追肥 1次(每畝追施三元復合肥 10 kg-15 kg 或茄果類滴灌專用肥 5 kg);結(jié)果期至拉秧期每隔 10天-15 天左右隨水追肥 1次(每畝追施三元復合肥 10 kg-15kg 或茄果類滴灌專用肥 7.5 kg;視墑情及時滴灌澆水。
九、采收
6 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開始采收,根據(jù)市場需求確定具體采摘時期。提早采摘門椒,每次采收間隔1天-2天;在早晨或傍晚采收為宜,采收后放到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及時分級包裝銷售。
十、病蟲害防控
生物防治:第一個是太陽能高壓滅蟲燈。太陽能高壓滅蟲燈是根據(jù)昆蟲具有趨光性的特點,利用昆蟲敏感的特定光譜范圍的誘蟲光源,誘集昆蟲并能有效殺滅昆蟲,降低病蟲指數(shù),防治蟲害和蟲媒病害的專用裝置。太陽能滅蟲燈是不用少用化學農(nóng)藥,生產(chǎn)質(zhì)量安全農(nóng)產(chǎn)品,對農(nóng)業(yè)生物進行物理保護的首選生物保護機械。第二個是粘蟲板粘殺:田間安插或懸掛黃色粘蟲板粘殺蚜蟲、粉虱、斑潛蠅等害蟲,安插或懸掛藍色粘蟲板誘殺薊馬。每畝可安插20cm×30cm的色板25張-30張,蟲滿時或粘性不夠時及時更換。
辣椒生產(chǎn)過程中要重點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疫病、灰得病、病毒病、 青枯病、葉斑病、蚜蟲、斜紋夜蛾、粉虱等??山Y(jié)合中蔬根寶生物制劑進行綜合防治。另外,還可以通過釋放天敵、使用生物農(nóng)藥和化學藥劑等聯(lián)合開展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