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蓬 (Suaeda glauca)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非中國特有物種。嫩苗可作美味蔬食,種子榨油可工業(yè)用,可作優(yōu)質天然食用色素,植株可作優(yōu)質飼料,可作鹽堿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植物。以全草入藥。清熱、消積。
同是莧家人,亂沙灘上春。
酸甜咸苦辣,無處不仙神。
**名 稱:**堿蓬
**拉 丁 名:**Suaeda glauca
**分類地位:**莧科 Amaranthaceae 堿蓬屬 Suaeda
**別 名:**灰綠堿蓬、和日斯、和日新、黃須菜、灰綠鹼蓬、灰綠堿蓬地、鹼灰菜、鹼蓬、鹼蓬子、堿蒿子、堿棵棵子、鹵蓬、驢尾巴蒿蓬子菜、鹽蒿、鹽蒿子、野棉掃帚、豬毛菜、豬尾巴草、毒吸、和尚頭、黃龍菜、堿逢、狼尾巴條、老虎尾、驢尾巴桿、水蒿子、松菜、咸蓬、鹽蓬、鹽水蒿、鹽吸、豬尾巴等。
異 名:Chenopodina glauca、Helicilla altissima、Salsola altissima、Salsola asparagoides、Salsola planistigma、Schoberia glauca、Schoberia maritima var. asparagoides、Suaeda asparagoides、Suaeda glauca var. confertiflora、Suaeda stauntonii.
識別特征:
1、直立莖高可達1米以上草本。莖粗壯,圓柱狀,淺綠色,具縱棱,上部多分枝。
2、葉絲狀條形,半圓柱狀,灰綠色,光滑無毛,稍向上彎曲,先端微尖,基部稍收縮。
3、小花單生或2-5朵團集,多生于葉基部處;兩性花花被杯狀,黃綠色;雌花花被近球形,灰綠色;花被裂片近三角形,先端鈍,果時增厚,略呈五角星狀,千后變黑色;雄蕊5枚,黑褐色柱頭2枚,稍外彎。胞果包在花被內,果皮膜質。種子雙凸透鏡形,黑色或紅褐色,直徑約2毫米,表面具清晰的顆粒狀突起,稍具光澤,種臍位于種子基部凹陷內,胚乳很少。
**國內分布:**分布于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拍攝于山東省威海市會展中心東北部入海口亂石堆中。
**國外分布:**蒙古、俄羅斯、日本、朝鮮半島。
**生 境:**生于海濱、荒地、渠岸、田邊等含鹽堿的土壤上。
**物 候 期:**花果期7-9月。
**保護級別:**堿蓬 (Suaeda glauca)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非中國特有物種
**主要價值:**堿蓬 (Suaeda glauca)嫩苗可作美味蔬食,種子榨油可工業(yè)用,可作優(yōu)質天然食用色素,植株可作優(yōu)質飼料,可作鹽堿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植物。
**藥用價值:**以全草入藥。咸,涼。入腎經。清熱、消積。主要用于食積停滯,發(fā)熱等癥。
編輯:Pie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