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別讓“趁熱吃”燙出食管癌!不要超過這個溫度→

澤橋醫(yī)生
原創(chuàng)
即時救助,一看就會,你和家人的隨身醫(yī)生!
收藏

在咱中國人的飯桌上,“趁熱吃”這三個字那是常常能聽到。家里長輩催著,朋友聚餐也這么說,感覺這是在表達關愛。但你可能想不到,這“趁熱吃”的習慣,沒準兒正悄悄把我們往食管癌的方向推呢!

食管癌在全球八大常見癌癥里可是有“一席之地”的。

就拿2020年來說,中國食管癌新發(fā)病例數(shù)差不多有32萬,占全球總數(shù)(約60萬)的54%,在所有腫瘤里排第六。這一半多的食管癌病例在中國,“趁熱吃”真得負一部分責任。

食管是怎樣被“趁熱吃”毀掉的?

咱們口腔和食管表面都有黏膜,這些黏膜可嬌嫩了,對溫度特別敏感??谇火つつ苣褪艿臏囟却蟾旁?0-65°C,食管黏膜就更低了,最好別超40°C-41°C。

當你吃太燙的食物,食管里面溫度一升高,黏膜上皮細胞就會受傷。這時候,受傷的細胞會脫落,新細胞會增生來填補空缺。偶爾這么一次燙傷,身體還能自我修復。

澤橋原創(chuàng) 版權聯(lián)系

可要是長期吃燙食,食管黏膜反復受刺激,就會引發(fā)慢性炎癥。時間長了,上皮細胞就亂了套,形態(tài)和排列結構都不正常了,這就可能發(fā)生癌變,導致食管癌。

世界衛(wèi)生組織表示,喝65°C以上的熱飲,得食管癌的風險就會增加。有個對5萬成年人隨訪10.1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愛喝≥60°C熱茶的人,比起喝溫度<60°C的人,患食管癌的風險高了41%。

65℃有多燙?

別小瞧這65°C,你可能覺得平時不會吃這么燙的東西,但很多剛出鍋的食物溫度遠超這個數(shù)。像剛煮出來的牛肉丸,中心溫度能到70°C,得放150秒才能降到65°C;一碗剛盛出來的白粥有92°C,要涼17分鐘才到65°C。好多人沒耐心等,直接就把滾燙的食物往嘴里塞,這就埋下了隱患。

給大家舉幾個例子,45歲的張先生,火鍋等辛辣燙食是他的最愛,結果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出現(xiàn)癌前病變;40歲的鄭先生,一周至少吃三頓火鍋,還專挑又辣又燙的底料,被確診為早期食管癌;黃先生冬天吃火鍋,夏天用腌菜下飯,最后食管癌還轉移到肺了。這些例子里,“趁熱吃”的危害顯而易見。

澤橋原創(chuàng) 版權聯(lián)系

哪些食物容易燙傷食管?

像中心燙的固體食物,灌湯包、紅豆派、糖包子、湯圓、豆腐、炸丸子、烤紅薯等,咬一口里面的熱氣很容易傷到食管。

澤橋原創(chuàng) 版權聯(lián)系

各種熱飲,熱湯、熱茶、熱豆?jié){、熱咖啡、熱牛奶,喝的時候也得小心。

還有火鍋、麻辣燙、砂鍋粥、煲仔飯、石鍋飯、熱湯面這些常見的美食,吃的時候都別急著往嘴里送。

評論
張美玲L
學士級
“趁熱吃”雖是中國人表達關愛的方式,但長期食用過燙食物可能損傷食管黏膜,增加食管癌風險。研究表明,超過65℃的熱飲或食物可能對食管造成傷害。因此,盡管熱情好客是傳統(tǒng),但為了健康,建議讓食物稍涼后再享用,既保護食管,又不失溫情。健康與關愛可以并存!
2025-02-15
科普科普知識的搖籃!
大學士級
在飯桌上我們常聽到的“趁熱吃”,熟不知它卻藏著健康的危機,食管黏膜脆弱,耐受溫度有限,65°C以上的熱食會增加患癌風險。滾燙的火鍋、熱粥等,可能正一步步侵蝕健康,莫讓習慣變成傷害。
2025-02-15
內蒙古趙華
學士級
預防食管癌的關鍵在于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平時應該遵循科學飲食,規(guī)律作息和生活,不吃過熱食物和腌制食物,戒掉煙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才是最好的預防措施,食管癌就會遠離我們。
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