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漫步在鄉(xiāng)村,荷葉田田、湖畔蛙鳴交織的動人畫卷令人沉醉;如果你徜徉于城市的水上公園,波光粼粼、鳥語花香定能讓你心曠神怡。這些以水為主題的地方,正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濕地。然而,在我們享受濕地帶來的美好同時,一些不經(jīng)意的日常行為卻可能在悄然間對這片寶貴的自然資源造成破壞。
01 濕地: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
關于濕地的概念,《漢語大辭典》中的解釋很簡潔:“富含土壤水分的土地(如沼澤、泥炭地)”。而國際《濕地公約》則將其定義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p>
我國2022年6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則規(guī)定:“本法所稱濕地,是指具有顯著生態(tài)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節(jié)性積水地帶、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養(yǎng)殖的人工的水域和灘涂除外?!焙茱@然,濕地包含的范圍很廣,自然形成的河流、湖泊、沼澤、灘涂等都在其中。
在人體內,腎臟是調節(jié)體內水平衡的重要器官,而對地球而言,濕地也擔負著類似的重任,對維護生態(tài)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們形象地稱濕地為“地球之腎”,并將它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
02 濕地的功能
濕地的種類有很多,功能也有很多,但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抵御洪水。大江大河的下游通常地勢低平,河道變寬,漫灘濕地起著天然調節(jié)器的作用,將流水分散,從而降低水深和流速,減少破壞性洪水災害的發(fā)生。例如,江西省北部的鄱陽湖面積廣闊,但湖面水位隨季節(jié)變化很大,水位最高時面積可超過4000平方千米,但枯水期的湖面甚至能縮小至原來的十分之一。它龐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地調節(jié)長江中下游的水位,從而保障周邊兩千多萬人口免受洪水災害。
(2)調節(jié)氣候。濕地的水分蒸發(fā)可使周圍空氣變得更加濕潤,調節(jié)局地氣候。更重要的是,濕地植物也能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從而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茖W家研究計算,全球濕地面積僅占陸地總面積的5%~8%,但它們占全球陸地碳庫總量的35%,對緩解全球溫室效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浙江杭州的西溪濕地公園(圖片來源:新華社)
(3)凈化污水。很多水生植物都具有清除水中有害物質的能力,它們在吸收養(yǎng)分的同時,吸收和過濾重金屬元素,富集在根、莖、葉等部位。在印度加爾各答東部有一片占地約125平方千米的自然濕地,人們的生活污水排放到這里之后,經(jīng)過自然沉淀和凈化,然后被引入漁場,或者被引入農田進行灌溉。通過這種方式,加爾各答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廢水利用系統(tǒng),可循環(huán)利用全市約90%的廢水。
(4)美化環(huán)境。不同的濕地呈現(xiàn)出不同的自然景觀,目前世界各國紛紛建立了濕地保護區(qū)或濕地公園,既是為了保護濕地,也是為了把它最美麗的一面呈現(xiàn)給人們。例如,遼寧省的遼河三角洲是一片總面積近6000平方千米的濕地,生長著許多鹽地堿蓬,它們生命力頑強,色彩鮮艷,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會從粉紅色變成火紅色最后再變成紫紅色。每當潮水退去,這些鹽地堿蓬就像是出水的珊瑚一樣,鋪滿水面,美不勝收。
兩只丹頂鶴在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覓食(圖片來源:新華社)
(5)滋潤生命。全球超過40%的物種都依賴濕地繁衍生息,其中包括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動物、鳥類和其他野生生物等。珍稀水禽常以濕地作為繁殖和越冬地,濕地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水禽的數(shù)量。我國內蒙古的鄂爾多斯?jié)竦卦臼侵T多候鳥的棲息地,但從2006年開始由于面積萎縮,導致瀕危物種遺鷗數(shù)量銳減,幾乎消失。而到了2019年,濕地功能逐漸恢復,大量遺鷗又回歸家園,讓人驚喜不已。
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嬉戲的遺鷗(圖片來源:新華社視頻截圖)
03 脆弱的濕地
濕地是十分脆弱的。隨著人類數(shù)量增長和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濕地受到的影響和破壞越來越明顯。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的大沼澤地國家公園,原本是一片面積約23310 平方千米的廣闊濕地,生物資源極多。自1880年起,人們在這里修渠排水,開發(fā)荒地,造成濕地面積急劇減少,許多野生動物被迫遷徙。1993年,這里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后來在人們的努力恢復之下,2007年從世界遺產名單上摘掉了“瀕?!钡拿弊印Ul知好景不長,短短三年之后這里再次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實在是令人感到憂慮。
為了保護濕地,國際濕地公約常委會自1997年起,將每年2 月2 日定為世界濕地日。今年2月2日是第29個世界濕地日,主題為“保護濕地,共筑未來”, 旨在強調濕地保護的重要性,并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濕地保護貢獻力量。
美國佛羅里達州大沼澤地國家公園(圖片來源:新華社)
04 破壞濕地的日常行為
在我國的濕地保護法中,明確規(guī)定了禁止破壞濕地及其生態(tài)功能的行為,但很多人以為這只是政府或企業(yè)的責任,與自己日常生活無關。實際上,我們的一些日常不良行為,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破壞著寶貴的濕地資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擅自引進外來物種或者放生動物。有些人出于善意或個人興趣,將非本地的魚類、龜類或其他水生動物放入濕地中。然而,這些外來物種可能會適應新環(huán)境并迅速繁殖,與本地物種競爭食物和棲息地,甚至捕食本地物種,導致本地物種數(shù)量減少或滅絕。在國內,有人將非本地的巴西龜、福壽螺等放入自然濕地中,在國外,人為引入緬甸蟒至美國大沼澤地國家公園,都對生態(tài)平衡造成了嚴重破壞。
有名的入侵生物“巴西龜”(圖片來源:新華社)
(2)捕捉野生動物。在以水鳥為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地及其他重要棲息地,有些人無視規(guī)定進行非法垂釣,或者進行挖捕底棲生物、撿拾鳥蛋、破壞鳥巢等活動,不僅直接威脅到水鳥的生存和繁衍,還可能破壞濕地的生態(tài)平衡。例如,在候鳥遷徙季節(jié),有人在濕地內設置捕鳥網(wǎng),嚴重干擾了鳥類的正常遷徙和繁殖。因此,我們在開展觀鳥、科學研究以及科普活動等應當保持安全距離,避免影響鳥類正常覓食和繁殖。
(3)濫采野生植物。在濕地內違規(guī)割蘆葦、割草等,這些行為看似無害,但實際上可能損害野生植物的再生能力,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環(huán)境。
(4)投藥或投放餌料。一些人在濕地內投放藥物或餌料,試圖控制某種生物的數(shù)量或吸引特定種類的生物。然而,這些行為會打破濕地的生態(tài)平衡,還可能會誤傷其他無辜生物。如某些地區(qū)為了控制蚊蟲,過量噴灑殺蟲劑,導致濕地內其他昆蟲和鳥類死亡。英國諾福克濕地,曾因人們過度使用農藥導致濕地內的植物和動物種群銳減。
(5)擅自移動濕地保護標志或濕地公園界樁。一些人為了方便自己進出濕地或進行非法活動,故意損毀、涂改或擅自移動濕地保護標志和界樁。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法律法規(guī),還可能導致濕地保護區(qū)的邊界模糊,增加管理難度。
(6)在禁止露營的濕地公園露營。一些游客為了尋求刺激或方便,在禁止露營的濕地公園內搭帳篷、生火做飯、亂扔垃圾等,這些行為可能會破壞濕地的植被和土壤結構。還有一些越野車愛好者在濕地區(qū)域駕駛車輛碾壓植被,導致濕地植被破壞、土壤裸露和水分流失。
北京南海子濕地公園(攝影:馬志飛)
保護濕地,人人有責。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自覺抵制一切破壞濕地的不良行為,共同守護這片寶貴的自然資源,讓濕地的生態(tài)之美得以延續(xù),代代相傳。
作者:馬志飛 地質地理科普作家,北京科學技術普及創(chuàng)作協(xié)會會員
審核:劉漢斌 地質博士,高級工程師
出品: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