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是聊城市最大的集文物收藏、保護、研究、陳列、宣傳教育于一體的大型博物館,也是國內第一座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現(xiàn)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24年獲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年)。2024年,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牢牢把握“爭創(chuàng)一流、走在前列”目標定位,不斷創(chuàng)新科普工作方法和思路,立足館藏特色科普資源,推進文旅與科普深度融合,為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發(fā)揮了積極貢獻。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科普工作形成由館長總體負責,公共服務部負責科普活動、陳列展覽部負責科普展覽、科研文創(chuàng)信息部負責科普宣傳,綜合辦公室、藏品保管部、安全保衛(wèi)部等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科普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及表彰獎勵范圍,制定并完善了科普工作制度,對于科普講解、科普活動開展等實行詳細的績效考核制度。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2024年全年對外免費開放322天,服務公眾96萬余人次。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科普教育空間由一樓學術報告廳、二樓青少年研學教室、四樓運博書吧組成,面積共635平方米;科普展廳(含常設展覽展廳+臨時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
為進一步完善提升科普基地服務水平,提高入館便捷性,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在免預約進館基礎上,聯(lián)合人社部門,在西門入口閘機新增三代社??ê碗娮由绫?ㄖ彼⒎绞健?/p>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聯(lián)合中國電信,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以語音、拍照、文字等多種交互方式打造游客專屬的“數(shù)字人智能伴游”。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1.在基地開展科普活動。2024年,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利用四樓運博書吧、一樓序廳、一樓學術報告廳、二樓研學教室等科普空間,圍繞水工科技、館藏文物等開展“運河上的船奇故事”、“聊來運轉——遇見文物之美”主題系列科普活動,共210場,參與人數(shù)12000余人?;顒觾热葚S富多樣,深受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的喜愛。
2.開展進社區(qū)、進校園(例如進大學,進中小學)、進鄉(xiāng)村、進機關、進社區(qū)、進企業(yè)等“走出去”科普活動情況。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利用“聊城段運河圖片展”、“我從宋朝來”、“聊城文物別樣紅”主題移動展覽,開展了進社區(qū)、進校園、進鄉(xiāng)村、進機關、進社區(qū)、進企業(yè)等“走出去”科普活動,目前已走進匯金社區(qū)、湖北社區(qū)、月亮灣社區(qū)、東昌實驗小學、東關民族小學等27個場所,參與人數(shù)近70000人。博物館的特色科普活動走出去,不僅擴大了科普覆蓋面,加強了與社會各界的合作,而且通過與不同群體的互動,為今后科普活動的深化與拓展提供了新思路。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1.全國科普日舉辦的主題科普活動情況。在全國科普日期間,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依托古代水利工程技術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開展青少年主題科普活動10個,參與人數(shù)200余人;舉辦科普展覽《有龍則靈——省會經濟圈一體化博物館聯(lián)盟館藏“龍”文物圖片展》《印·象大秦——封泥中的大秦帝國》2個,觀展人次45000余人。其中,《有龍則靈——省會經濟圈一體化博物館聯(lián)盟館藏“龍”文物圖片展》獲山東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評為山東省 2024 年全國科普日優(yōu)秀活動之一。
2.其他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的主題科普活動情況。
2024年科技活動周期間,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先后舉辦了《歷史的留言簿——聊城碑刻拓片精品展》《自涂自畫·馬玉國繪畫作品展》《湯湯大河 生生不息——山東地區(qū)黃河文明特展》具有特色的科普展覽;開展15次科普教育活動,其中,流動科普展覽“聊城段運河圖片展”走進古樓街道海源社區(qū)集賢社區(qū)和古樓街道文化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滿足觀眾收藏、鑒賞文物的需求,普及文物知識,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舉辦了“寄石以孝——漢畫像石圖像的解讀”專題講座和“海岱鑒藏——山東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鑒定活動”。在國際博物館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國節(jié)能宣傳周等主題日以及重大節(jié)日期間,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均舉辦相應的科普活動。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1.面向公眾提供預約的平臺主頁鏈接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入館參觀目前實行免預約制。觀眾可通過以下方式入館:①攜帶本人二代身份證原件(外國人使用永居證原件)或三代社??ㄔ蛏觐I電子社??ǖ挠^眾,可直接在入口閘機刷證、刷碼,無需支付寶掃碼或預約。②未攜帶第①條所列證、卡的觀眾,可使用支付寶現(xiàn)場掃碼或支付寶搜索“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小程序,使用生成的二維碼過閘機。③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且未帶身份證、社??ǖ挠^眾,請憑其他有效證件登記入館。④團隊預約請在開放時間聯(lián)系0635-6066101。
2.自主運營的新媒體平臺情況
①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網站https://www.yunhebowuguan.cn。②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微信yunhebowuguancn。③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微信視頻號。博物館微信公眾號2024年發(fā)布信息147篇,點擊量為151615;新增關注量2萬,總關注量為12萬。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2024年,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320人次。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為市直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能夠保障開展經常性科普活動所需的經費;2024年財政投入運行經費為520萬元,包括科普場館維護、科普活動及科普展覽開展、科普志愿者培訓等。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2024年度專職科普人員23人,兼職科普人員246人。
二、特色工作
(一)充分發(fā)揮科普場館公共服務功能
為更好地滿足節(jié)日及假期廣大游客的參觀需求,博物館于5月1日至10月7日開放期間每天延時2小時,并在夜間19:00至21:00打造“多彩文博 酷炫雜技”非遺展演、“聊來運轉”運博奇妙夜等文博活動,聯(lián)動博物館文創(chuàng)區(qū)協(xié)同開展延時開放服務,促進文創(chuàng)產品銷售和周邊夜間經濟,實現(xiàn)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
(二)舉辦系列特色科普展覽和社教活動
2024年度,運河博物館共舉辦特色科普展覽44個,開展科普教育活動314場。博物館基本陳列“大運風華——運河文化陳列”獲第七屆全省博物館十佳陳列展覽精品獎,其他臨時科普展覽也廣受觀眾好評,社會反響良好。社教活動特色明顯:一是推出“博物館奇妙夜”特色社教活動,促進了廣大市民游客對運河歷史和漕運的興趣。二是持續(xù)深化館校合作,與民主小學、實驗小學、育紅小學等多所學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展覽進校園活動,將運河博物館的教育資源有效融入學校教育之中。三是推出“博文知物”主題系列社教活動,聚焦文物背后的故事與知識,收獲社會好評。
(三)場館特色創(chuàng)新舉措獲推廣表彰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堅持增強服務質量提升實效,發(fā)揮運河專題博物館特色?!傲膩磉\轉”博物館文旅消費提振品牌獲全省公共文化場館提振文旅消費典型案例,“強化保障優(yōu)化流程,確保延時服務成效”獲全省公共文化場館延時開放典型案例,獲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通報表彰。
三、問題不足
一是場館科普服務水平與觀眾對高質量科普的需求存在差距,表現(xiàn)在科普人員服務水平有待提升、服務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二是在科普品牌打造、原創(chuàng)科普展覽策劃等方面,與先進科普場館相比尚存在短板需要補齊。
四、工作建議
一是建議加強同類型科普基地的交流、學習,在科協(xié)指導下建立科普基地幫扶機制。二是組建一定范圍內的科普基地聯(lián)盟,共同打造具有知名度的科普工作品牌,提高全社會對科普工作的重視。。
附件:基地最新簡介和開放時間
場館簡介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是承載了千年運河歷史與文化的殿堂,不僅是大運河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連接古今、溝通南北的文化橋梁。館內豐富的展品和獨特的展示方式,全面系統(tǒng)展示了運河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歷史價值,彰顯了運河歷史的文化印記,是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的建設的重要場館,展示了運河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遠影響。
博物館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陳列面積7000平方米,館藏文物17000余件,藏品資源獨具運河文化特色。博物館2009年正式對外免費開放,2023年完成改造提升。改造提升后的博物館基本陳列為“大運風華——運河文化陳列”,展覽由“歷史變遷”“水工科技”“制度管理”“城鎮(zhèn)經濟”“運河風情”“現(xiàn)當代運河”六部分組成,一層二層為序廳、臨時展廳和功能區(qū),三層四層為固定展陳區(qū)、體驗區(qū),共展出文物400余件。采用傳統(tǒng)展示與數(shù)碼科技展示相結合的方式,恰當運用沉浸式的展覽手段,以中國運河發(fā)展歷史為背景,凸顯山東運河、聊城及臨清運河的特點和價值。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現(xiàn)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展示、研究運河文化的重要陣地。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法定節(jié)假日以公告為準。
咨詢電話:0635-6066101 0635-606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