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隆平水稻博物館2024年度終期科普績效自評

隆平水稻博物館
隆平水稻博物館是長沙市芙蓉區(qū)正科級事業(yè)單位
收藏

隆平水稻博物館2024年度終期科普績效自評

一、工作情況

(一)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開放天數(shù)、接待觀眾量等基本情況。

隆平水稻博物館近年來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推動科普工作高質量發(fā)展,2024年開放天數(shù)270天,接待游客100萬人次。

(二)本年度開展科普助力“雙減”工作,科普活動進校園、服務學生人次等情況。

2024年度開展科普助力“雙減”工作,科普活動進校園、服務學生約63萬人次。

開展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創(chuàng)新引領10周年”主題活動、“春季節(jié)氣知多少”——節(jié)氣知識競賽、“元宵佳節(jié)做湯圓、稻博園里說豐年”研學活動、館校共建稻田科普實踐活動、袁院士緬懷儀式、“科技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攜手共建培根鑄魂”5.18 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芙蓉少年”紅領巾講解員活動、“開心飯團DIY”親子研學活動、“踐行志愿服務,弘揚新時代雷鋒精神”——三月學雷鋒活動、“傳播稻作知識,弘揚農(nóng)耕文化”——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分享會活動、“盛夏時節(jié),走進稻博漲知識”——稻作文化市集、紀念秈型雜交水稻研究成功50周年暨糧食安全社科普及講座、稻米之味·袁隆平水稻美食文化節(jié)、秋季豐收展:“從田間到餐桌”活動等,多次面向學生的科普活動、講座。

(三)在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1、國家安全日開展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創(chuàng)新引領 10 周年”主題活動

2、2、孤獨癥兒童“逐夢稻香 點亮童心”研學活動

3、澳門城市大學“看見新時代”愛國教育研學

4、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

5、世界糧食日系列活動-科普講座

6、國慶“玩轉”博物館

7、世界糧食日系列活動-法律宣傳講座

(四)通過網(wǎng)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科普教
育活動信息、展教資源更新情況等公共科普服務信息等情況。

博物館作為文化遺產(chǎn)的守護者和傳播者,緊跟時代步伐,通過網(wǎng)絡平臺向公眾發(fā)布開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動信息、展教資源更新情況等公共服務科普信息,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yǎng)和文化意識。

1、向公眾公布開放節(jié)假日及日常信息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通過微信公眾號等網(wǎng)絡平臺,定期發(fā)布關于博物館展覽、活動、教育項目、開放時間等方面的信息。

春節(jié)開放信息

清明開放信息

五一開放信息

端午開放信息

中秋開放信息

國慶開放信息

2、科普教育活動信息

隆平水稻博物館結合自身傳播農(nóng)耕文化特點,開展了一系列種類繁多的主題科普活動。包括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進商場“瓏珠用戶體驗中心”揭幕儀式、“植物科學與糧食安全”—— 國際植物日活動、紀念秈型雜交水稻研究成功50周年暨糧食安全社科普及講座、快樂插秧小農(nóng)夫、“稻夢啟航 神奇的稻”活動、“種一棵樹苗,綠一方凈土”——省科技廳植樹節(jié)活動等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在活動中結合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自身特點,深入淺出地為他們普及農(nóng)耕知識、傳播稻作文化;臨展廳開設“禾下乘涼”主題展、“種子的力量”主題畫展、兔年生肖展等特色鮮明的展覽,讓觀眾在觀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科技和文化熏陶;為區(qū)民宗局、全國無黨派人士專項民主調(diào)研團、澳門城市大學等不同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科普講解。覆蓋范圍廣,傳播效果好,隆平水稻博物館的科普活動得到了參與者的一致好評,在社會范圍內(nèi)收獲廣泛認可。

觀眾參觀“總體國家安全觀 ·創(chuàng)新引領 10 周年”主題展

雷鋒少年 “做一粒好種子”社會實踐活動

“家風傳承 廉潤星城”芙蓉區(qū)家風建設主題活動

袁隆平院士緬懷儀式

“芙蓉少年”紅領巾講解員活動

國慶歲穗有米活動

隆平水稻文化園-蓋婭集市活動

筑牢語言基石-普通話推廣活動

隆平水稻文化園園藝比賽

(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等情況。

2024本年度常態(tài)化開展科普講解志愿服務和展廳秩序維護志愿服務,社會志愿者志愿服務累計時長達1125(講解服務)+1240(維護展廳秩序)=2365小時,開展科普講解志愿服務750余次,志愿服務累計達5萬人次。志愿者團隊有專職21人,兼職19人,大學生近100人。

館內(nèi)優(yōu)秀志愿者老師志愿培訓青年志愿者

省科技廳志愿者于隆平水稻文化園志愿植樹

科普志愿講解活動

小小紅領巾講解員志愿服務

(六)科普工作經(jīng)費及人員情況。

2024年度科普經(jīng)費支出18689.7元,分別為科普基地講解員招聘專家評委費808元、講解員大賽視頻拍攝1600元、科普基地刊物訂閱2478元、購買飲用水3322.7元、活動宣傳打印資料516元等。

二、特色工作

1、展示多元稻作文化:

隆平水稻博物館在展覽中注重展示中國各民族的稻作文化,通過多媒體設備和實物展示,讓觀眾了解不同民族在稻作生產(chǎn)中的獨特習俗和智慧。

歷史廳-稻風民俗部分展品

2、促進民族團結:

博物館通過舉辦科普教育活動和社會教育活動,邀請少數(shù)民族學生、干部參觀學習,增進了他們對稻作文化和農(nóng)業(yè)科技的了解,促進了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

新疆吐魯番市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代表來館參觀

長沙市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互觀互檢交流會

新疆吐魯番市實驗中學“紅石榴”·“1+1”湘吐同心紅色文化研學活動

3、文化交流平臺:

(1)博物館作為文化交流的平臺,積極為港澳臺地區(qū)的稻作文化傳承和發(fā)展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機會。通過與湖南省委臺辦聯(lián)動,共同科普稻作文化,推動稻作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第二屆長臺青年文化節(jié) “青學季”專場活動

(2)隆平水稻博物館的展覽內(nèi)容涵蓋了水稻的悠久歷史、水稻科技以及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卓越貢獻等多個方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搭建起國際稻文化交流互動的橋梁。

塞內(nèi)加爾雜交水稻官員來館參觀

老撾地方政府高級干部來館參觀

隆平水稻博物館在臺灣、香港以及少數(shù)民族、國際交流方面的特色工作中做出了顯著貢獻。通過文化交流活動、展覽合作、宣傳推廣以及展示多元稻作文化等方式,博物館不僅增進了海峽兩岸以及各民族之間的文化認同和交流合作,還推動了稻作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隆平水稻博物館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搭建起國際稻文化交流互動的橋梁。這些交流活動不僅增進了外國友人對水稻文化的了解,也提升了博物館的國際影響力。

三、問題不足

資金不足:科普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目前大部分科普工作依賴上級資金政府來開展,由于經(jīng)費有限,難以滿足科普工作的需要,導致科普工作的開展受限制。

評論
飛馬騰空
大學士級
閱讀理解
2025-01-19
科普中國俄體鎮(zhèn)023
太師級
20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