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來臨時,只有掌握正確、科學的避險方法,才能盡量將損失和傷害降到最低,一旦發(fā)生地震,該如何正確避險呢?
如何正確選擇躲避點
1.地震時在室內(nèi),注意尋找躲避點
?首先要關閉電源、火源。
?尋找掩護,蹲下并抓牢身邊物體。學會利用寫字臺、桌子底下的空間,或身子緊貼內(nèi)部承重墻作為掩護,然后雙手抓牢固定物體。
?如若身邊沒有這樣的遮蔽物,可以用雙臂護住頭部和臉部,蹲在房間的角落。
?遠離玻璃制品和可能墜落的物品。
?如正好躺在床上,不要隨意移動,用枕頭和被子護住頭部,若床上有吊燈則要趕緊撤離。
2.地震時在室外,遠離建筑物
?地震時正好在室外,要注意遠離建筑物、大樹、電線桿等可能倒塌的物體,尋找空曠的場地后蹲下,用雙手護住頭部原地等待。
3.被困廢墟時,盡力保存體力
?如若不幸被掩埋,不要隨意移動,穩(wěn)定好自己的情緒。
?用手帕或布遮住嘴巴,避免吸入粉塵。
?敲擊管道或墻壁發(fā)出聲音,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
?若其他辦法都不奏效再大聲呼喊,因為大聲呼救會耗費更多體力并有吸入粉塵的危險。
如何避開逃生誤區(qū)?
這些逃生誤區(qū),一定要注意:
?不要盲目逃離建筑物:地震預警時間短,加之房體受損、門窗變形,逃出建筑物并不容易,并很有可能在逃離的過程中因余震陷入危險之中。
?不要選擇跳窗逃生:跳窗本身很危險,若遭遇余震,生還的可能更低。
?逃生時不要推搡:逃生時互相擁擠,一旦發(fā)生踩踏事件將是二次傷害,十分危險。
?逃生時不要乘坐電梯:地震時電梯有可能極速下落。
?不要藏在天橋或雨棚下:地震時這些遮蔽物極容易坍塌。
地震預警不是預報而是警報
地震預警并不是地震預報,而是警報。收到預警信息,表明已經(jīng)地震了。它指的是在地震發(fā)生后,迅速向破壞性地震波尚未到達區(qū)域發(fā)出避險警報,一般只有幾秒至幾十秒,主要是為了一些特殊行業(yè)、公眾爭取緊急處置、避難逃生時間。
具體來說,地震發(fā)生時會產(chǎn)生兩種主要地震波,一種是速度較快但震動較弱的縱波,一種是速度較慢但震動較大的橫波。地震預警就是利用縱波比橫波傳播速度快,以及電磁波遠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發(fā)生后,通過震中附近的地震儀捕捉到縱波,利用地震波信息快速計算出地震參數(shù)和影響程度,搶在具有更大破壞性的橫波到達前對可能遭受破壞和影響的地區(qū)發(fā)出地震警報。
如何在手機上設置地震預警,地震預警功能非常重要,在緊急時刻,能為緊急避險提供寶貴的時間,如何在手機上設置地震預警,不同手機型號,可以參考下面的方法:
華為: 設置→安全→應急預警通知→地震預警。
小米: 手機管家→家人關懷→地震預警。
榮耀: 設置→安全→應急預警通知→地震預警。
OPPO/一加/真我: 設定→安全→SOS緊急聯(lián)絡→自然災害預報→地震警報。
vivo/iQOO: 天氣App→設置→地震預警→啟用地震預警服務。
蘋果/三星/其他手機: 搜索“地震預警”關鍵詞,自行下載相關App。
身處十種場景,地震來了怎么做?如何救護?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地震到建筑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沉著冷靜應對,根據(jù)所處環(huán)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抉擇,可以使傷害降到最低。
場景一:在臥室里
千萬別鉆床底下。
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時會在室內(nèi)形成三角空間,是相對安全地點,包括床沿下、堅固家具下、內(nèi)墻墻根下、墻角等,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不是最佳躲藏處。
躲開懸掛物和電源。
絕不進衣柜。
把門打開,待地震結束隨時轉(zhuǎn)移。
場景二:在客廳里
客廳是四通八達沒有堆積物的地方,可以把客廳當成安全的轉(zhuǎn)移地帶。
逃生用具應放在客廳明顯處,方便各個房間的人拿起就跑,不要鎖在柜子深處,一旦用時卻發(fā)揮不了作用。
場景三:在衛(wèi)生間
衛(wèi)生間的墻多是承重墻,房頂墜落物少,相對更安全,并且守著水源。
注意不要全家都躲在衛(wèi)生間。因為,地震時哪里最安全并不確定,只是相對安全,分散躲藏意味著總有人在外面以防萬一,可以在震后及時展開救援。
場景四:在高樓里
遠離高層樓的窗戶。不坐電梯。
如正在電梯里,可將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
往哪兒跑要看情況,離地面近就往地面跑,離樓頂近就往樓頂跑。
逃生時要走逃生通道。
使用逃生繩時,要在一輪地震波結束后的平靜期。
場景五:在矮樓里
磚混樓更容易坍塌,要主動尋找機會,迅速撤離。
低樓層也不能跳樓。
哪怕住在一、二層樓,跳樓逃生不僅會造成骨折,還會被高處墜落的重物砸傷。
場景六:在平房里
千萬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戶邊。
室內(nèi)墜物最危險。
盡量利用身邊物品,如棉被、枕頭等保護住頭部。
若正處在門邊、窗邊,且窗外無其他危險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間空地上。切忌逃出后又返回取財物。
場景七:在學校里
迅速抱頭,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撤離過程中,在樓梯轉(zhuǎn)角處最容易發(fā)生踩踏事件,要有序通過。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
場景八:在汽車里。
如果正在駕車,應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然后立即下車抱頭蹲在車邊。千萬別躲在車里,因為地震時汽車方向盤無法把握,難以駕駛。
如果正坐在行駛的車內(nèi),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場景九:在公共場所
千萬不要慌亂涌向出口。
要避開人流的擁擠。
選擇結實的柜臺或柱子邊以及內(nèi)墻角等處就地蹲下。
避開高大不穩(wěn)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懸掛物。
場景十:在戶外
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避開:高大建筑物、危險物、高聳物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圍墻、女兒墻、高門臉、雨篷下、高壓線和下水道等處。注意自動售貨機翻倒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