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鳥類——紅嘴鷗

岳陽市科技館李昶澄
講好科學家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
收藏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洞庭湖,猶如湖南的一顆璀璨明珠,湖面遼闊無垠,濕地生態(tài)多樣。這片廣袤的湖面與豐富的濕地資源,為各類候鳥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棲息地與覓食天堂。洞庭湖不僅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更是它們心中無可替代的樂園。每年,數(shù)以萬計的候鳥從遙遠的北方翩然而至,它們在此棲息繁衍,為洞庭湖這片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機。這些候鳥不僅是天空中遷徙的使者,更是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靈魂。當它們在湖面上翱翔時,陽光灑在羽翼之上,閃耀著五彩斑斕的光芒,宛如一幅動人心魄的絢麗畫卷。洞庭湖的生態(tài)多樣性令人嘆為觀止。從輕盈靈動的紅嘴鷗、純潔高雅的白鷺,到優(yōu)雅神秘的黑天鵝、高挑挺拔的灰鶴,各種候鳥在此歡聚一堂,共同編織出一幅物種豐富的生態(tài)美景。它們在湖畔悠然自得,于濕地草叢間自由穿梭,鳴叫聲與翅膀的拍打聲交織在一起,宛如演奏著一曲悠揚動人的自然交響樂,令人沉醉其中。

紅嘴鷗(圖片來自網(wǎng)絡)

紅嘴鷗,紅嘴鷗,

潔白羽毛飄呀飄,

湖上飛舞多自在,

輕盈身姿真美妙。

紅嘴巴,亮晶晶,

好像寶石閃呀閃,

天空湖面任你游,

快樂歌聲傳四方。

拍拍翅,點點頭,

和風細雨做朋友,

洞庭湖畔是家園,

幸福生活樂無邊。

紅嘴鷗是鷗科、彩頭鷗屬鳥類。俗稱“水鴿子”,體形和毛色都與鴿子相似,體長37至43厘米,翼展94至105厘米,體重225至350克,壽命約32年。嘴和腳皆呈紅色,身體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腳和趾赤紅色,冬時轉為橙黃色;爪黑色。虹膜暗褐色,喙和腳深紅色。

紅嘴鷗數(shù)量大,喜集群,在世界的許多沿海港口、湖泊都可看到。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海灣。主食是魚、蝦、昆蟲、水生植物和人類丟棄的食物殘渣。殖期在每年4至6月,常成群營巢于湖泊、水塘等岸邊葦叢中,以枯草筑淺碗狀巢。窩卵數(shù)通常3枚,卵綠褐色帶黑褐斑,由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20至26天。

紅嘴鷗分布廣泛,分布在北美地區(qū)、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中南部地區(qū),印度次大陸、中南半島及中國的西南地區(qū)和東南沿海地區(qū),太平洋諸島嶼也有分布。

【形態(tài)特征】

紅嘴鷗夏羽:頭至頸上部咖啡褐色,羽緣微沾黑,眼后緣有一星月形白斑。頦中央白色。頸下部、上背、肩、尾上覆羽和尾白色,下背、腰及翅上覆羽淡灰色。翅前緣,后緣和初級飛羽白色。第1枚初級飛羽外側黑色,至近端轉白色,內側灰白色而具灰色羽緣,先端轉黑色。第2-4枚初級飛羽外側白色,內側灰白色,具黑色端斑,其余飛羽灰色,具白色先端。嘴暗紅色,先端黑色。

紅嘴鷗冬羽:頭白色,頭頂、后頭沾灰,眼前緣及耳區(qū)具灰黑色斑,嘴和腳鮮紅色,嘴先端稍暗。深巧克力褐色的頭罩延伸至頂后,翼前緣白色,翼尖的黑色并不長,翼尖無或微具白色點斑。第一冬鳥尾近尖端處具黑色橫帶,翼后緣黑色,體羽雜褐色斑。與棕頭鷗的區(qū)別在體型較小,翼前緣白色明顯,翼尖黑色幾乎無白色點斑。虹膜褐色。眼周有白色羽圈;下背、肩、腰及兩翅的內側覆羽和次級飛羽均為珠灰色,飛羽先端近白;上背、外側大覆羽和初級覆羽均為白色。第1枚初級飛羽白色,內外翈邊緣及先端黑色;第2-5枚飛羽的黑色外緣逐漸減小,內翈漸轉為深灰色,內緣及羽端仍為黑色;第8枚飛羽深灰色,仍具黑色內緣,羽端白色;其余初級飛羽均為純灰色;體上余羽純白。腳和趾赤紅色,冬時轉為橙黃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

【棲息環(huán)境】

紅嘴鷗棲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的湖泊、河流、水庫、河口、漁塘、海濱和沿海沼澤地帶。也出現(xiàn)于森林和荒漠與半荒漠中的河流、湖泊等水域。常成小群活動。冬季在越冬的湖面上常集成近百只的大群?;蛟谒嫔峡照癯犸w翔,或蕩漾于水面。休息時多站在水邊巖石或沙灘上。也飄浮于水面休息。有時也出現(xiàn)于城市公園湖泊。

紅嘴鷗(圖片來自網(wǎng)絡)

【生活習性】

遷徙:2019年11月,由全國鳥類環(huán)志中心與昆明鳥類協(xié)會專家組成的科考隊近日發(fā)現(xiàn)了一條新的紅嘴鷗遷徙路線。沿著這條遷徙路線,在昆明越冬的紅嘴鷗每年春季飛越中俄蒙邊境,最終抵達俄羅斯的維柳伊河河畔進行繁殖??蒲腥藛T還通過數(shù)據(jù)收集分析,發(fā)現(xiàn)了一條紅嘴鷗不同以往的遷徙路線:一部分紅嘴鷗不像以往一樣向西或向北飛往貝加爾湖或蒙古國西部,而是向東北方向繼續(xù)遷徙,途經(jīng)中俄蒙邊境,在呼倫湖進行停留后,繼續(xù)向北遷徙,最終到達俄羅斯的維柳伊河河畔。紅嘴鷗在中國主要為冬候鳥,部分為夏候鳥。春季遷到東北繁殖地的時間為3-4月。秋季于9-10月離開繁殖地往南遷徙。

行為:常三五成群活動,在海上浮于水面或立于漂浮木或固定物上,或于其它海洋鳥類混群,在魚群上作燕鷗樣盤旋飛行。于陸地時,常停棲于水面或陸地上,以魚蝦、昆蟲為食。在有些城鎮(zhèn)相對溫馴,人們常給它們投食。

食性:主要以小魚、蝦、水生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也吃蠅、鼠類、蜥蜴等小型陸棲動物和死魚,以及其它小型動物尸體。

評論
科普達人精英
太傅級
洞庭湖不僅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更是它們自然生存中無可替代的樂園?!@些候鳥不僅是天空中遷徙的使者,更是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靈魂。
2024-12-21
吳飛銀
大學士級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2024-12-24
科普小達人11221
舉人級
已讀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