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潮來襲,每個小伙伴都有自己的取暖小妙招,有的早早就把秋褲穿上了,有的貼上了暖寶寶,還有的通過吃吃喝喝來取暖……但并不是每種取暖方法都科學有效,一起來看看有哪些誤區(qū)!
01喝酒、吃高熱量食物可以暖身嗎?
在寒冷的季節(jié)里,不少人喜歡小酌幾杯酒,并認為天冷喝點酒可以暖身、御寒。但這只是表象,喝酒既不能暖身,又不能御寒,還會讓人越喝越寒。
人在喝酒后確實會有全身發(fā)熱的感覺,因為喝酒后酒精會刺激身體表面的毛細血管,使血管擴張變粗,血液循環(huán)加快,血液集中在皮膚的毛細血管里,使人感覺到皮膚很溫暖,甚至有臉發(fā)燙的感覺,給人造成了喝酒可以抵御寒冷的假象。但感到溫暖的只是皮膚表皮,這種喝酒暖身的現(xiàn)象只是暫時性的。
本質上,人體熱量的消耗也會相應地增加,熱量通過皮膚散發(fā),其實是消耗了體內更多的熱量。因散熱速度加快而消耗的熱量,比酒精供給的熱量還要多。當熱量產生的速度跟不上散失的速度時,體溫便會下降,人就會感覺冷。
也就是說,喝酒不但不會起到真正意義上的暖身,反而會加速熱量的流失,過一段時間之后會感覺到更冷,還會給身體造成異樣的感覺,甚至導致傷風、感冒。
有些食物熱量雖然很高,但是不一定能暖身。比如,油炸食品、曲奇、蛋糕等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糖和脂肪,熱效應很低,不能起到有效增加身體溫度的作用,而且,過量食用還會導致營養(yǎng)過剩,體重超標。
02如何科學防寒保暖?
“洋蔥穿衣法”。除了穿上秋衣秋褲降溫天還可以試試“洋蔥式穿衣法”,像洋蔥一樣層層穿搭、疊加:內層穿吸濕排汗功能好的衣服,中層穿毛衣、絨衫等保暖性較強的衣服,外層穿防水防風,便于穿脫的衣服。保證足夠溫暖的同時,還方便穿脫,在溫差變化大的環(huán)境下可隨意切換,不至于著涼或出汗。
適當增加蛋白質食物的攝入。可適當增加高蛋白質食物的攝入,如畜禽肉、魚肉和雞蛋等。紅肉中還富含易被吸收的血紅素鐵,飲食中增加鐵的攝入,抗寒能力會增強。
適當戶外運動。戶外活動可促進熱量產生,調節(jié)新陳代謝機能,增強大腦皮層興奮和體溫調節(jié)功能。冬季養(yǎng)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出汗為度。運動應選擇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時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誘發(fā)疾病。
END
參考來源:人民日報、人民網科普、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