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陰晴圓缺
湖有高低起落
都說鄱陽湖是中國最“善變”的超級大湖
為何它如此善變?這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水文節(jié)律
【什么是水文節(jié)律?】
覺得解釋略顯生硬的朋友們
我們說話的方式簡單點
水文節(jié)律
其實就是鄱陽湖隨著季節(jié)變化
形成的屬于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
音樂“動次打次”
鄱陽湖“枯漲豐退”
因為有河流匯入湖內(nèi),也有湖水流出
鄱陽湖成為長江流域最大的過水性、吞吐型、季節(jié)性的通江湖泊
受長江上游來水和江西“五河”(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來水的雙重影響
鄱陽湖的水位高低變化十分大
“高低胖瘦”按規(guī)律變化著
【水文節(jié)律是怎樣一條時間線?】
在長江、鄱陽湖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年為周期的特殊水文節(jié)律(枯-漲-豐-退)
可以簡單理解為
1-7月水位上漲,8-12月水位消落
所以7月左右水位最高,1月左右水位最低
湖體面積約在225~4680平方公里間
呈現(xiàn)出巨大幅度的變化
在它獨特的水文節(jié)律下
鄱陽湖呈現(xiàn)出
“高水是湖,低水似河”
“洪水一片、枯水一線”
截然不同的“兩副面孔”
展現(xiàn)出別樣的奇特景觀
【鄱陽湖水文特征的“不變”之處】
每年的4月至9月,鄱陽湖迎來豐水期,水位升高、水流漫灘
各碟形湖與主湖區(qū)相連
煙波浩渺、蒼茫似海,呈“湖相”特征
▲攝影 池曉虹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間,鄱陽湖處于枯水期
水位較低、水流歸槽
整個湖好似河流一樣,呈現(xiàn)“河相”特征
水束如帶、洲灘出露
碟形湖全部與主湖區(qū)脫離
如何準確地定義是湖還是河呢?細心的朋友一定察覺到了
無論是“湖相”還是“河相”
都與碟形湖這個“神秘團體”有關系
碟形湖,顧名思義像碟子一樣的湖泊
作為鄱陽湖“地域限定”款、枯水期“季節(jié)限定”款
散落在枯水期的鄱陽湖上
碟子里“裝滿”了水,水中“盛滿”了豐富的植物、魚類、底棲動物等等
我們可以浪漫地認為
碟形湖就是為遠道而來的候鳥準備的豐盛的餐盤
據(jù)統(tǒng)計,碟形湖水位基本在12~15 米之間
也就是說,當水位上漲直到所有碟形湖泊均被淹沒
與主湖區(qū)連通時,鄱陽湖就會呈現(xiàn)出“湖相”特征
反之,當水位下降,直到所有碟形湖脫離主湖區(qū)相互“毫無關聯(lián)”時
湖水回歸到河道里,鄱陽湖即呈現(xiàn)出河流特性
經(jīng)過專家的綜合分析和考慮,確定星子水文站水位達15米則作為絕對“湖相”
當星子站水位下降到11米以下則為絕對“河相”
▼ 鄱陽湖湖區(qū)的6個水文站
一切是這么地出其不意卻又在大自然的規(guī)律中循環(huán)往復
水無常形,吞吐有序
即使鄱陽湖愛“變臉”
但卻在一定的季節(jié)規(guī)律下,年復一年維持著河、湖兩相的特性
這就是鄱陽湖水文特征的不變之處
【鄱陽湖水文特征的“變化”之處】
隨著氣候等自然因素變化
在鄱陽湖水文特征“不變”的背后
其實早已悄然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
近年來枯水延長、漲水集中、退水迅速
鄱陽湖的水文節(jié)律也呈現(xiàn)出澇旱急轉(zhuǎn)的情勢
自1953年以來,相關部門對鄱陽湖有了全年水位實測
2003年以來,人類活動對鄱陽湖的影響顯著增加
因此學術上通常將1953年至今劃分為
“1953年-2002年”和“ 2003年至今”兩個時段
以星子水文站為例,相比2003年前的多年平均水位,2003年以后年均降幅為0.87m,年內(nèi)來說10月水位降幅最大,達3.85米!
鄱陽湖由穩(wěn)定退水向迅速退水轉(zhuǎn)變
眾所周知,鄱陽湖秋冬季“枯”
可“枯”的程度、時間、趨勢正逐年變化著
我們展開說說
1.枯水位降低
2003年以前歷年最低水位為7.15米
出現(xiàn)在1963年2月8日
2003年后,歷年最低水位為6.46米
出現(xiàn)在2022年11月17日,下降了0.69米,創(chuàng)歷史最低!
鄱陽湖“干癟”成了“鄱陽溝”
干枯的河床宛如“大地之樹”
讓人觸目驚心
▲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
2.枯水期提前
2003年后的星子站
12米、10米、8米枯水位的平均出現(xiàn)時間
比2003年前分別提前了31天、33天、12天
2022年,鄱陽湖星子站相繼刷新最早進入不同等級枯水記錄時間
8月6日星子站水位退至枯水位12 米,較往年同期提前92天!
9月23日星子站水位7.10 米,跌破原歷史最低水位紀錄(7.11 米)!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殊不知
7.10米只是2022年內(nèi)64次刷新最低記錄的第一次
3.枯水期延長
與1953年-2002年多年平均值相比
2003年后
鄱陽湖不同等級低水位持續(xù)時間延長
12米、10米枯水位持續(xù)時間
平均延長43天、19天
4.退水速率加快
與1953年-2002年多年平均值相比
2003年后
鄱陽湖年內(nèi)水位退水速率明顯加快
9月-10月日均退水幅度
由0.05米加快至0.07米
日均退水幅度增大40%2022年的鄱陽湖從枯水位12米退至極枯水位8米僅用31天日均退幅0.13米
日最大退幅0.33米
2022年是有記錄以來退水最快年份
5.枯水趨勢加劇
受多種因素影響
預測至2035年
星子站平均水位將繼續(xù)下降0.60米
鄱陽湖枯水形勢將進一步加劇
【急!在線等!】
鄱陽湖流域承受了它不該承受的困難
2020年超歷史大洪水時
歷史最高水位22.63米(7月12日)
2022年超歷史旱情時
歷史最高水位6.46米(11月17日)
鄱陽湖自然水文節(jié)律已亂
在線等待緊急救援!
鄱陽湖的“變臉”與生態(tài)系統(tǒng)息息相關
稍有反常就會形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恢復鄱陽湖水文節(jié)律
維持好“兩副面孔”的平衡至關重要
并且已迫在眉睫!
如何恢復?
一方面,強化法律、規(guī)劃、預案、調(diào)度等提升抗旱“軟實力”
但是,光靠“軟實力”就能解決問題嗎?
顯然不夠
另一方面,通過建閘調(diào)蓄洪水“尾巴”
對低枯水位進行人工調(diào)節(jié),增強抗旱“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