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人喜歡泡腳養(yǎng)生
但你知道嗎?泡腳看似簡單,其實大有講究泡腳的最佳溫度是多少?哪些人群不建議泡腳?這篇“泡腳攻略”,建議收藏↓校園安全教育這幾個泡腳誤區(qū)
還有很多人不知道!
01泡腳水不是越熱越好
每次泡腳都要用很燙的水才感覺有效??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醫(yī)生介紹,普通人長時間用過熱的水泡腳,可能導致靜脈擴張。尤其是糖尿病和靜脈曲張人群,泡腳水溫不宜過高。
??小貼士:泡腳的水溫盡量控制在40℃以下。兒童對溫度極其敏感,老年人對溫度感覺遲鈍,二者泡腳應當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fā)生燙傷。
02泡腳時間并非越久越好
泡腳時間久了可能會引起血液回流障礙,導致腳部皮膚受傷,排汗過多、大腦缺血則容易出現(xiàn)頭暈、心慌等問題。
??**小貼士:****每次泡腳時間控制在20分鐘內,微微出汗即可。**兒童的皮膚比較細嫩,不宜久泡,且泡腳時間過長,足底的韌帶會變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發(fā)育形成和維持,因此,兒童的泡腳時間可縮短為10分鐘。
03飯前飯后半小時不宜泡腳
泡腳建議選擇在飯后1小時再進行,或是晚上入睡前1小時泡腳,比如10點入睡,即9點泡腳比較合適。
04泡腳不宜大汗淋漓
醫(yī)生建議,泡腳后建議喝杯溫水補充水分。泡腳時以微微出汗為宜,千萬不要大汗淋漓,尤其警惕睡前泡腳出大汗。?
泡腳出大汗時,氣血會隨著津液外泄,導致困倦、乏力、頭暈、打不起精神。
05泡腳后要馬上擦干
如果泡完腳不及時擦干水分,濕寒容易從腳部進入體內,特別是秋冬季,腳底更易受涼。
??小貼士:泡完腳應馬上**用干毛巾擦干水分**,必要時涂抹潤膚膏,體弱或生病者最好再穿雙襪子。
這些泡腳“搭子”
你選對了嗎?
茶葉水泡腳
**你知道嗎?茶葉水泡腳不能抗菌,反而易感染。**由于茶葉中的抗菌成分比較微弱,泡腳水也非完全無菌,而且,趁著泡腳這10~15分鐘,細菌還可能從腳癬等破損處進入,從而增加感染的風險。生姜水泡腳
**驅散寒氣:**生姜水泡腳能溫通經脈,幫助改善微循環(huán),緩解手腳冰冷癥狀,對風濕寒痹效果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陰虛火旺的人群不適宜用生姜水泡腳,以免加重手腳多汗的情況。
艾葉泡腳
**溫經散寒:**艾葉泡腳有溫經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經脈通暢,還能祛除黑眼圈。
**除腳癬、腳氣:**艾葉外用有抗菌消炎、抗過敏等作用,用來泡腳可有效改善腳氣、腳癬等腳部皮膚疾患。
**白醋泡腳****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適合高血壓、高血脂、慢性疲勞綜合征等。
**軟化角質:**白醋有活血散瘀作用,經常泡腳可軟化腳部皮膚角質層,改善粗糙情況。
**檸檬泡腳****促進新陳代謝:**檸檬含有豐富的檸檬酸、維生素C,可促進新陳代謝,緩解疲勞及延緩衰老。
**去除腳氣:**經常用檸檬泡腳對腳氣、雞眼等腳部皮膚病也有一定療效。并非人人都適合泡
**1.下肢靜脈曲張或血栓患者:**不建議泡腳
泡腳可能會對下肢靜脈血栓產生刺激,導致下肢靜脈血栓脫落,甚至還可能會引發(fā)病情加重。
**2.糖尿病患者:**注意水溫
泡腳時要特別注意水溫,水溫控制在38°C~40°C為宜。
**3.心腦血管病患者:**泡腳需謹慎
如果泡腳時間過長或水溫過高,會使更多血液流向下肢和體表,可能引起心臟、腦部等重要器官的缺血,出現(xiàn)頭暈眼花、心慌、胸悶等癥狀,甚至引起不良的后果。
**4.妊娠期和經期:**謹慎泡腳
尤其在使用中藥足浴時,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