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古老的梗重新登上了熱搜,《鐵齒銅牙紀(jì)曉嵐》里紀(jì)曉嵐說“尾巴下拖的是狼,上豎(尚書)是狗”,機智地調(diào)侃了尚書和珅。
狼的尾巴是重要的社交工具。尾巴往下垂,是狼表示服從的姿態(tài),地位低的狼會隨時把尾巴耷拉著,免得惹怒了“上司”。在馴化過程中,狗的身上保留了許多狼的幼年特征,其中包括上舉的尾巴。
哺乳動物尾巴的功能千奇百怪。許多人都以為,有個足夠長的尾巴的動物,就能用尾巴卷住東西,其實用尾巴卷東西是善于攀爬的動物的專利。尾巴纏住樹枝,就是再好不過的安全繩。哺乳動物中有不少具有尾巴纏卷的能力在哺乳動物里進(jìn)化了許多次,包括袋鼬、負(fù)鼠、小食蟻獸、蜜熊、樹棲的穿山甲、美洲豪豬、一些種類的老鼠等等。
不過,最擅長用尾巴卷的哺乳動物,還是南美洲的猴子們,它們的尾巴下面是禿的,有凹紋,能像手掌一樣增加抓握力,不僅可以爬樹,也可以拿用手夠不到的東西。蜘蛛猴的大腦控制尾巴的區(qū)域,甚至比控制后肢的區(qū)域還大。尾巴還可以協(xié)助社交,伶猴(Callicebus屬)“夫婦”經(jīng)常把尾巴緊緊纏在一起,真是太浪漫了。
像蜥蜴一樣,一些哺乳動物也會斷尾逃生,佛羅里達(dá)白足鼠Podomys floridanus的尾尖連接組織特別脆弱,一扯就斷,老鼠借機逃跑。非洲的一種Graphiurus屬的睡鼠,甚至尾巴每隔八毫米就有一個脆弱的點,一次只掉一小段,像一排連在一起的郵票??上У氖牵瑳]有發(fā)現(xiàn)哺乳動物的尾巴能再生尾巴。
穿山甲則采取被動更積極的防御措施,遇到捕食者,它卷成一個球,尾巴的鱗片和身體邊緣的鱗片相互交錯,像拉鏈一樣牢牢鎖住,難以分開。而尾巴防御的最高境界,當(dāng)屬北美洲已滅絕的星尾雕齒獸Doedicurus clavicaudatus,它是犰狳的親戚,尾巴末端長著一個大骨錘,還長出許多尖刺,揮舞起來像狼牙棒一樣。
兔子和鹿的尾巴下面有一大塊白色,受驚逃跑的時候翹起尾巴,露出“白旗”,這不是很容易成為追擊的目標(biāo)嗎?對于它的用途,人們也是眾說紛紜,下面列出三種可能的答案。
一、干擾捕食者。如果捕食者盯住了兔子尾巴上的白斑來追,那它只要把尾巴耷拉下來,白色不見了,捕食者就會失去目標(biāo),給它創(chuàng)造逃跑的契機。
二、集結(jié)同類。成群的動物比落單的動物更難攻擊,所以許多動物遇到捕食者都會第一時間集群。鹿的白尾巴可以作為集結(jié)的信號。此外,帶了幼崽的母鹿還可以用尾巴引導(dǎo)孩子跟著自己。
三、“你追吧,反正長痛不如短痛”。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假說:尾巴實際上是主動請捕食者來追的。如果一直防備捕食者偷襲,寢食不安,生活會受到很大影響。如果抬起尾巴,主動開始一段追逐,那至少還有逃脫的機會。看來,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鈍刀子殺人都是要比快刀子可怕的。
參考資料:
Hickman G C. The mammalian tail: a review of functions[J]. Mammal review, 1979, 9(4): 143-157.
作者丨紅色皇后 科普創(chuàng)作者
審核丨孟憲林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hù)協(xié)會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黃乘明 海南大學(xué)教授
圖片來自版權(quán)圖庫,未經(jīng)許可選用可能存在版權(quán)風(fēng)險
文章由科普中國-創(chuàng)作培育計劃出品,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