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浙江境內(nèi)最早的人類生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都是用“建德人”來代表的。然而,2004年,一件出自湖州長興泗安鎮(zhèn)的石器,改變了這一說法。
2004年,考古人員在泗安鎮(zhèn)采集到一件燧石刮削器,由此發(fā)現(xiàn)了七里亭遺址。這場石破天驚的發(fā)現(xiàn),填補了浙江百萬年人類史上空白的基礎。經(jīng)古地磁測定,七里亭遺址的最早年代距今約100萬年。浙江人自此知道——100萬年前,之江大地上就有古人類在繁衍生息了。
一塊福地:早期人類的理想棲息地
探訪湖州長興七里亭遺址,是在一個雨后的秋日,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桂花香。太湖沿岸的長興往西,杭長高速與滬渝高速通過泗安樞紐交錯穿行,七里亭遺址就在兩條高速交匯附近。
“遺址就在前面,距離我們現(xiàn)在的位置,不到百米?!币煌巴恼憬∥奈锟脊叛芯克芯繂T徐新民曾是七里亭遺址考古發(fā)掘項目的領隊。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遺址發(fā)掘探方被夾在了高速公路和樞紐匝道之間,我們只能越過高速柵欄和層層綠植觀望?!半m然沒法走到探方邊,但我相信,我們腳踩的土地之下一樣有著百萬年前古人生活的印記?!毙煨旅駥捨恐鵁o法抵達遺址探方邊的記者。
腳下的土地,百萬年前應該是什么樣?
“那時候,七里亭遺址周邊應該是一片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食物豐富又能防止水旱侵襲的‘福地’,為早期人類采集漁獵提供著理想的棲息之地?!?徐新民說。
擋住記者一行探訪遺址的高速公路,是讓百萬年前人類遺物與世人相見的契機。2005年,為配合杭長高速公路建設重點工程,當?shù)卣絾游奈锟碧秸{(diào)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長興縣博物館聯(lián)合對七里亭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fā)掘。
發(fā)掘的地層剖面 圖源:受訪者提供
從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考古隊員們一層一層剝剔泥土,在遺址上發(fā)現(xiàn)了19個地層堆積,挖掘的最深地層達到了距離地表12.5米,共出土了800余件石器。
如今,部分石器存放在長興太湖博物館。在現(xiàn)代風滿滿的建筑物里,人們一眼就能望見百萬年前的歷史。
手鎬、手斧、砍砸器、刮削器……在二樓“實證浙江百萬年人類史”展廳,隔著玻璃柜,一個個遠古石器安靜陳列。徐新民對這些遠古遺物如數(shù)家珍:“這些石器相當于現(xiàn)代人的斧、鏟子、刀子和錘子,對早期人類而言,它們可以用來砍砸、切割、錐鉆與挖掘等,是讓日常生活更加便利的利器。”
一塊石器:精雕細琢中蘊藏科學智慧
這些石器中,隱藏著早期人類怎樣的日常?
或許在一個清晨,在七里亭生活的老幼婦孺在林地中采集野果,青壯勞力則手持石器工具,前往不遠處的山崗尋找獵物。
或許在山崗上,他們幸運地發(fā)現(xiàn)一只破碎的麋鹿骨肉,這是某種兇猛的野獸剛剛飽餐一頓后剩下的“遺跡”。古人類欣喜地將其帶回林地里。
或許古人類已經(jīng)可以使用火了。傍晚來臨,天色漸暗,他們點燃了火,將白天所獲食物用刮削器切割下肉塊,用火烤熟,與同伴共享美味。
“那時大地猛獸橫行,對遠古人類而言,要生存下去并不容易。這其中,石器是獲取食物和防御猛獸侵襲的重要工具。”徐新民說,記者的思緒也被拉回。
長興太湖博物館內(nèi)陳列的石器 潮新聞 趙藝喬/攝
這些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石塊”實則蘊藏了古人深沉的智慧。在長興太湖博物館,考古修復專家梅亞龍介紹,要打制石器,找到合適的石材是前提條件,而不同工具需要不同的形狀,有了材料,打制時還需要找準打擊點,做到穩(wěn)、準、狠,力道要恰到好處,這樣才能打制出稱心的石器,“最關(guān)鍵的是用巧勁?!?/p>
“這可能是現(xiàn)代人眼中十分笨拙的存在,但古人掌握的石器之制造、使用技能,卻是當時科學的頂峰?!?徐新民說。
“七里亭的古人類對石器的打制、使用都有了基本的認知?!蓖刑皆L的浙江大學考古學研究生陳嘉鑫頗有感慨,“通過考古,我們得以穿越百萬年與古人類‘相遇’,解析這片土地的過往?!?/p>
博物館內(nèi),不時有游客駐足,隔著玻璃觀望石器。恍惚間,仿佛眼前,百萬年前古人類正打制石器,為下一場采集捕獵作準備……
對話考古學者徐新民
石器中的科技,影響至今
石器時代的發(fā)展,是人類文明的開始,最廣泛意義科學技術(shù)的開端。七里亭遺址出土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800余件石器。經(jīng)古地磁測定,遺址最早遺存距今可達100萬年。出土的石器中蘊藏著怎樣的科學內(nèi)涵?對現(xiàn)代人類生活,又有哪些啟示?長興七里亭遺址考古學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徐新民做客本期“浙江文化里的科學”。
問:發(fā)掘七里亭遺址時,如何判斷出石器的年代?
答:我們主要根據(jù)土的顏色、質(zhì)地、包含物等,區(qū)分出土層的文化層,另外根據(jù)土層本身的特點,可以初步判斷出它的年代。石頭自身的年代不代表它成為石器的真正年代,所以這件石器打制的具體年代,我們主要根據(jù)古地磁測定的手段,進行判斷?;艘荒甓鄷r間,確定這是百萬年前的。
取古地磁測年的土樣場景 圖源:受訪者提供
問:遠古時代人類為什么會大量制造石器?
答:石器的形態(tài)體現(xiàn)了人類的思想意圖,自然界的普通石頭卻沒有附加任何人類意志。
遠古人類制作的石器,不是博古架上的擺飾,而是手功能的一種延伸,為了更有效地獲取食物、延續(xù)生命。看一件石頭是不是石器,首先要看它是否順手,便于抓握、使用。重量也要恰當,不能太重,否則拿不動。石器需要輔助人類實施切割、刮削、挖掘、砍等行為,沒有合理規(guī)范的刃部形狀,難以勝任。
長興七里亭遺址出土的刮削器 圖源:受訪者提供
所以對應需求,人類制作出了刮削器、凹缺器、手鎬、手斧、砍砸器等石器類型。比如刮削器,就是在毛坯較薄的一側(cè)或兩側(cè)邊緣打造成刃口,這樣才能切割動物肉類、刮削木棒等。
問:石器的出現(xiàn),蘊藏著怎樣的科學內(nèi)涵?
答:不是所有的石頭都可以被制成石器。當時的人們也運用了一定的知識去選擇適合打制工具的石頭。他們挑選硬度在莫氏硬度6~7度的石頭,這些石頭是在自然界中較常見且容易加工成石器。此外,他們還會避免那些易碎或較軟的巖石,以確保所選石頭能夠被有效利用。
古人不僅在原址就地取材,也會將合適的石頭帶回營地再進行加工,避免因不合適或不適合做工具的石頭而浪費精力。他們在選擇和加工石頭時,不僅要考慮石頭的硬度,還要根據(jù)實際需要打制出所需工具的形狀和角度。比如石頭沒有經(jīng)過刃部處理,就無法割肉,必須削薄才能實現(xiàn)切割功能。它包含的是最基礎的科學道理,對于百萬年前的人類而言,這已經(jīng)是他們的科學頂峰。
問:遠古人類的生活工具對現(xiàn)代人類的生活有何啟示?
答:自然界中沒有唾手可得的餡餅,遠古人類需要自食其力,采集野果、捕獵動物。為了方便獲取食物,人造工具誕生了。
現(xiàn)在人類的所有日常生活行為和技術(shù),都源于遠古時期,人類使用的工具,比如捕魚、制鞋、縫衣服等活動都有源頭可以追溯。這些發(fā)現(xiàn)解釋了人類從原始工具使用到現(xiàn)代技術(shù)演進的漫長歷程,展示了人類對自身起源的好奇心以及科技進步的必然性。通過回溯遺址,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類自身的來源和進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