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O型血更易招蚊子?這些關(guān)于蚊子的謠言,別再信了!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

所有蚊子都吸血?

并非如此。

首先,我們所說的“蚊子”其實是個泛稱,一些昆蟲長得雖然像蚊子但它們其實并不是蚊科的,有些也并不吸血。而蚊科中一些種類如巨蚊屬、領(lǐng)蚊屬的蚊子也不吸血。

真正惹人煩又傳播疾病的吸血蚊子,主要是伊蚊屬、按蚊屬和庫蚊屬。這三大類蚊子中,也只有雌蚊吸血,因為雄蚊子口器結(jié)構(gòu)與雌性不同,只能吸取花蜜和植物汁液,并不能吸血。

住高層就沒蚊子了?

這種說法過于絕對。

只論飛行能力的話,蚊子確實飛得并不高,因此說住得高有助于少遇到蚊子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們也必須考慮實際情況,因為很多情況下蚊子并不需要全靠自己飛。比如僅靠風的力量,就能把蚊子帶到160米高空,而且蚊子也可以隨著電梯、樓梯等飛上高層。

此外,有時蚊子的蟲卵也會被帶到高層建筑內(nèi)。同時,影響蚊子分布的不僅是高度,積水、溫度等也會影響蚊子分布。整體上,隨著樓層增高蚊子有減少的趨勢,但條件適宜的話,中高樓層蚊子數(shù)量可能高于低樓層蚊子數(shù)量。

因此,就算我們住在高層建筑,也要注意防蚊滅蚊,避免積水以免給蚊子留下孳生的空間。

蚊子包越大,說明蚊子毒性越強?

并非如此。

蚊子吸血的具體過程是:將刺吸式口器刺進人體皮膚引起損傷,在刺吸血液的同時,蚊子還會向人體內(nèi)分泌唾液來防止血液堵塞口器,因為它們的唾液中含有能夠抑制血管收縮、血液凝結(jié)和血小板聚集的多種化學物質(zhì)。這些注入人體內(nèi)的“蚊子口水”,會引起局部的過敏反應,使免疫細胞聚集,釋放組胺和多種細胞因子,這些組胺和細胞因子會使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組織水腫、引起瘙癢和局部炎癥反應。

每個人的免疫系統(tǒng)反應強弱不同,對蚊子叮咬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因此也許我們應該說蚊子包的大小主要由蚊子受害者的體質(zhì)決定。

被咬出了紅包,就一定是蚊子干的?

這種說法過于絕對。

除了蚊子以外,還有很多節(jié)肢動物都有吸血的習性,它們都能夠通過口器刺破我們的皮膚悄悄吸血,并給我們留下一身紅包,例如跳蚤、臭蟲、白蛉、蠓等等。

這里要特別說一下蠓,它們的個頭很小,只有蚊子的幾分之一大,常被誤認為是“小蚊子”,但是它們“個小嘴更毒”,比起被蚊子叮了的人,蠓的受害者身上的包,往往又痛又癢的感覺更加強烈。有時候北方的朋友去南方旅行,覺得“這里的蚊子比老家的毒”,其實往往是被蠓咬了。

O型血更容易招蚊子?

網(wǎng)上有很多傳聞說某些特定血型的朋友,更受蚊子青睞,其實這是一種廣泛流傳的誤解。

目前來看,盡管在一系列研究中,蚊子的不同種類和種群顯示出了一點微弱的血型偏好,但只能說是“各有所好”,并沒有哪一種血型能占顯著優(yōu)勢,綜合來看只有“無論什么血型都會被蚊子吸血”這一結(jié)論是真正站得住腳的。實際上,新陳代謝活躍、體溫高、呼出的二氧化碳更多的人,對蚊子來說才是難以抵擋的誘惑。

避蚊胺等驅(qū)蚊劑有毒,不要用?

并非如此。

像避蚊胺、驅(qū)蚊酯等物質(zhì),能夠有效地驅(qū)趕蚊子。成年人和大齡兒童按說明書正確使用含有這些成分的驅(qū)蚊水,并不會帶來問題。具體來說,只要注意別讓驅(qū)蚊水進入眼睛和口鼻中就不必擔心,因此我們不要直接拿起驅(qū)蚊水就對著人噴,可以先將驅(qū)蚊水噴涂于手掌上,再用手將其均勻涂抹在皮膚上(尤其是對兒童)。而對于低齡寶寶,安全起見則更推薦使用蚊帳這樣的物理防護手段。

蚊子叮咬可以傳播艾滋病病毒?

這種說法過于聳人聽聞。我們知道,只有數(shù)量足夠多且具有傳染性的病原體進入人體才能讓人感染以至于患病。雖然艾滋病病毒“兇名昭著”,但它本身傳播起來效率并不高,而且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只要離開了血液和體液,很快就會失去感染性,再也沒法傳染其他人。而一方面蚊子吸血的量很少,另一方面,蚊子的習性是吃到嘴的血液絕不會吐出來。

可能有些朋友有疑問,蚊子叮咬不是能傳播疾病嗎?其實,像瘧疾、登革熱這樣的疾病都是通過蚊子的唾液傳播的,相應的病毒也能在蚊子體內(nèi)繁殖,而艾滋病病毒則只能通過血液傳播,也沒法在蚊子體內(nèi)增加數(shù)量。因此,被蚊子叮了并不用擔心感染艾滋病病毒。

評論
飛馬騰空
大學士級
閱讀理解
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