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療法是利用低于體溫的介質(zhì)接觸人體,使之降溫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冷療方法:
1、冰袋(冰囊):冰袋1/2-1/3滿,高熱降溫時(shí)將冰袋置于前額、頭頂部和體表大血管流經(jīng)處(頸部?jī)蓚?cè)、腋窩、腹股溝等);扁桃體摘除術(shù)后將冰囊置于頸前頜下。
2、冰帽(冰槽):預(yù)防腦水腫,維持肛溫在33℃左右,不低于30℃,以防心室顫動(dòng)。
3、冷濕敷:每3-5分鐘更換一次敷布,持續(xù)15-20分鐘。
4、溫水擦浴或乙醇擦?。簻厮猎〉臏囟仁?2-34℃,乙醇擦浴的溫度是30°,濃度是25 5-35%,乙醇200-300毫升。
冰袋置于頭部,熱水袋置于足底,以離心方向擦浴。若體溫低于39°,取下頭部冰袋。心前區(qū)、腹部、后頸、足底為擦浴的禁忌部位。
冷療法目的:
1、減輕局部充血和出血
2、減輕疼痛
3、控制炎癥擴(kuò)散
4、降低體溫
冷療禁忌:
1、血液循環(huán)障礙
2、慢性炎癥或深部化膿病灶
3、組織損傷、破裂或有開放性傷口
4、對(duì)冷過敏
5、慎用冷療的情況,昏迷感覺異常年老體弱等
6、冷療的禁忌部位:
* 枕后、耳廓、陰囊:易發(fā)生凍傷
* 心前區(qū):易引起心率減慢房顫室顫
* 腹部:易引起腹瀉
* 足底:易影響散熱或引起一過性冠狀動(dòng)脈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