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星圖故事】88星座由來(2):天上的劃界條約

瞭望科學史
李亮(中科院科學史所研究員)講述科學故事、傳播科學精神。
收藏

在完成星座名稱的標準化后,就需要劃定各個星座的區(qū)域范圍,以確定各自的“疆域”,這就如同對不同國家之間的疆域進行勘測和劃界。1925年,在英國劍橋召開的第二屆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的大會上,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天文臺的尤金·約瑟夫·德爾波特(Eugène Joseph Delporte,1882-1955年)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界定星座邊界的建議。德爾波特的建議很快被采納,并且在接下來的兩年里,他一直在為這個項目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天文聯(lián)合會中的各國天文學家有著各種民族主義情緒,特別是法國和德國等天文學家的分歧難以消除。德爾波特采取了一種更穩(wěn)妥的方法,他通過與委員會成員協(xié)商,來解決爭議和分歧,以減少標準化制定過程中所面臨的阻力。按照天文聯(lián)合會變星委員會的要求,德爾波特需要將所有已經(jīng)具有既定名稱的變星都留在此前所在的星座中,這是其指導原則之一。為滿足這些條件,德爾波特決定延續(xù)一些曾經(jīng)被廣泛采用的邊界方案。例如,為了與美國天文學家本杰明·阿普索普·古爾德(Benjamin Apthorp Gould,1824-1896年)的早期工作保持一致,他基本保留了古爾德曾于 1877 年在其《阿根廷測天圖》(Uranometria Argentina)中公布了南部星座的邊界,只是作了適當?shù)恼{(diào)整,尤其是古爾德使用對角線的地方,因為該星圖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規(guī)則的形狀,不便于使用。

古爾德的《阿根廷測天圖》

1874年,古爾德完成了其一生最受稱頌的工作之一《阿根廷測天圖》,其后于1879年出版,其中使用了古德命名法。至1884年,在南半球可見的100度天區(qū)內(nèi),《阿根廷測天圖》包含了73160顆恒星73160顆恒星,而古德命名法所標注的恒星的觀測記錄一直更新至20世紀末。

最終,德爾波特將主要精力集中于赤道南12度以北的天區(qū),在對古爾德等人的工作進行了補充后,他沿著赤經(jīng)圈和赤緯線畫出了星座的最新邊界,使得每顆恒星都處于確切的星座天區(qū)當中。例如,之前提到過被御夫座和金牛座共享的恒星,最終以被完全分配給金牛座,而成為金牛座β。

德爾波特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如何處理由蛇夫和巨蛇組合而成的星座,因為這兩個星座自古以來都是相互融為一體的。德爾波特將巨蛇分成頭和尾兩個部分,分列于蛇夫座的兩側,從而解決了這一問題。如今,巨蛇星座也成了唯一被分開的星座,盡管它被劃分為頭尾兩個區(qū)域,但這兩個部分仍被視為同一個星座。

約翰·弗拉姆斯蒂德 (John Flamsteed,1646-1719年)星圖Atlas Coelestis中的蛇夫座

(圖中的蛇夫座與巨蛇座糾纏在一起)

1928年,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第三次會議在荷蘭萊頓召開,會議上天文學家們正式通過了德爾波特的星座新邊界。1930年春天,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再次商討其具體內(nèi)容的修改建議,新的星座邊界方案最終獲得批準。隨后,德爾波特在1930年4月出版了最新的《天文圖集》(Atlas Céleste),并隨附了解釋說明的《星座的科學界定》(Délimitation Scientifique des Constellations)一書。自此,天空就像地球上的國家一樣,擁有了明確的“劃界條約”,這也是全世界天文學家們一直遵守的條約。

航空公司廣告中的星圖

(星座將天空劃分為不同的區(qū)域,就像地球上的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一樣。有些航空公司以此作為廣告創(chuàng)意,不同的航線在空中的來回穿梭,將乘客送往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