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凌波微步——水黽

中國綠發(fā)會
長期致力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
收藏

在寧靜的水面上,總能看見一隊隊小小的精靈,它們干瘦的身體大概1厘米來長,輕盈地滑過水面,安靜時如一葉葉扁舟,動起來如射出去的箭矢。這就是水黽——黽蝽總科水黽科(學名:Gerridae,又名黽蝽科)物種的通稱,被譽為“池塘中的溜冰運動員”。


上圖:觀察水黽在水面上滑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可以嘗試在池塘或湖邊靜靜地觀察它們,看看它們是如何在水面上捕食、交配、產(chǎn)卵的。攝影:Linda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

七月下旬的海淀公園,荷花池里一片生機勃勃。細看之下,水面上這些小小的精靈滑來滑去,讓我想起一個武俠小說里面的角色——鐵掌水上漂。它們時而如一片落葉,隨風飄蕩;時而如一支利箭,疾速追逐;時而靜立水面,如一艘停泊的小船,靜靜地等待著獵物的到來。

簡直就是地球重力的克星嘛!為什么能如此來去自如呢?原來,它們的足上覆蓋著一層細密的防水毛,這層毛就像是一雙雙特制的“水鞋”,讓它們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行走,而不必擔心沉下去。水黽的每一步,都巧妙地利用了水面的表面張力,使得它們能夠在水面上輕盈地滑行。它們的身體輕盈,動作敏捷,在水面上追逐嬉戲,構(gòu)成了一幅靈動的畫面。

其實,水黽不僅是自然界的“溜冰高手”,還是出色的獵手。它們的前足特化成了“捕捉足”,可以迅速地抓捕落入水中的小蟲子。當有“獵物”落水時,水面的震動會立刻被水黽感知到,它們會迅速滑行過去,用前足牢牢地抓住獵物,享受一頓美餐。有時候,它們還聚在一起“吃大餐”,哪個不幸的溺死的蟲子可能就是它們的美味!


上圖:12只水黽聚集在一起,吃一只淹死的蜜蜂。攝影:Fritz Geller-Grimm(CC BY 2.5)

水黽,這些水面上的“小黑俠”,雖然外形與蚊子有點兒相似,但它們的生活習性卻大相徑庭。水黽主要以落入水面的其他小昆蟲為食,包括蚊子在內(nèi),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控制蚊子的數(shù)量。它的餐桌上,有落水的飛蟲,有飄零的蟲尸,甚至還有蚊子的卵。不過,這位“獵手”自己也難逃成為其他水生動物美餐的命運,在食物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種微妙的平衡,正是自然生態(tài)的魅力所在。

關(guān)于水黽給科學界的啟示,長期以來不斷有新的研究出現(xiàn)。過去,科學界對水黽“水上漂”的原理曾有過不同的解讀,還曾經(jīng)登上過大名鼎鼎的《自然》期刊封面。最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水黽“水上漂”的秘密,其實在于其腿部獨特的微納米結(jié)構(gòu)。這不僅揭示了水黽“水上漂”的奧秘,還為仿生學研究提供了新的靈感。

觀察水黽的生活,也是一件頗有樂趣的事兒。只要有一片小微濕地,就能有它們的身影,頗為逍遙、自在。它們在水面上滑行、捕食、交配,每一刻都充滿了活力。觀察水黽,不僅能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的神奇,還能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頑強。其實,無論是人類、動物、植物,還是微小的昆蟲,都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生物圈的一員。

END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

歡迎轉(zhuǎn)發(fā)(請注明來源)。

文 | Linda
編輯 | YJ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