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為國科研 舍我其誰——師昌緒

西北民族大學物理演示與工程訓練科普教育基地
依托基地豐富圖文、視頻、音頻等科普資源進行科普宣傳。
收藏

導語:八載隔洋同對月,一心挫霸誓歸國。歸來是你的夢,盈滿對祖國的情。有膽識,敢擔當,空心渦輪葉片,是你送給祖國的翅膀。兩院元勛,三世書香。一介書生,國之棟梁。第28468號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師昌緒星”,眾所周知,由于小行星命名的唯一性和永不可更改性,獲得小行星命名是國際公認的殊榮。我們將通過師昌緒的故事學習“為國科研,舍我其誰”的研究精神。

戰(zhàn)亂歲月 科學報國

1920年11月15日,師昌緒出生在河北省徐水縣的一個“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書香之家。其伯祖父是清朝進士;父親師克和為清朝秀才,以教書為業(yè);其兄、弟都是職員。然而,雖有詩書傳家,卻難當戰(zhàn)亂煎熬,平靜的生活隨著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而改變,戰(zhàn)亂中求生存的逃難經歷激勵了他中國必須要強盛起來的意識。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隨家人到達河南,入冀綏平津聯合中學,后改名國立第一中學,在校的都是流亡學生,抗日熱情很高,他們積極參加軍訓,組織下鄉(xiāng)宣傳抗日。1940年中學畢業(yè)后考入西北工學院礦冶系,開始了他“科學救國、實業(yè)救國”的道路?!拔覀冞@代人為什么愛國情結根深蒂固,因為祖國受欺辱太深。使中國強盛、強大,是我們最根本的信念?!睅煵w如是說。

赤子之心 一心歸國

1948年,他遠負笈、越重洋,萬里橫渡求學北美?!翱茖W”與“報國”的強烈信念,浸潤著他年輕的心,磨礪了他為中華民族振興不懼難、不畏苦、不頹唐、不茍且的堅韌性格,也造就了他不計私利、一心為公的坦蕩胸襟,這也成為他卓然成家、始終受人敬仰的根本。留學期間,他進入密蘇里大學礦冶學院(美國三大著名礦業(yè)學院之一)學習,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獲得了碩士學位,后來又到芝加哥附近的歐特丹大學,用兩年半讀完冶金學博士。

在美攻讀博士期間,國內的北洋大學曾聘請他回國任教,他欣然同意,但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期間,美國政府禁止所有留美學習理工醫(yī)學科的中國人回國,師昌緒是明令禁止回國的35名留學生之一。在此情況下,他在完成博士學業(yè)后又受聘于麻省理工學院冶金系,在國際著名金屬學家M·柯恩教授的指導下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他首先進行了恒溫馬氏體研究,還開展了“硅在超高強度鋼中作用的研究”。博士后的研究結果發(fā)展為300MPa超高強度鋼,成為20世紀60-80年代世界上最常用的飛機起落架用鋼,解決了飛機起落架經常因為斷裂韌性或沖擊值不夠而發(fā)生嚴重事故的問題。

盡管師昌緒在麻省理工學院期間,工作進行順利,但遙遠的東方土地已經翻天覆地、煥然新生,他并沒有放棄回國的念頭,特別是中國在朝鮮戰(zhàn)場上的勝利,使他倍受鼓舞。他冒著危險與留美中國學者一起積極組織爭取回國活動,當時的《波士頓環(huán)球報》以通欄大標題報道“在美的中國學生要求回國”,并刊登了師昌緒等3名中國留學生的照片。

1953年初,中國留學生在費城李恒德先生的宿舍召開了一次碰頭會,師昌緒先生、陳能寬先生,還有波士頓幾個留學生都參加了,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談論了回國問題并學習了從國內傳來的文件。1953年夏天,由于師昌緒、李恒德先生回國心切,也實在不能忍受美國政府的限制與恐嚇,因此,相約在費城不遠的海洋城附近舉行了一次夏令營,這一次有師昌緒、張興黔、陳能寬夫婦、何國柱夫婦等十幾個人。在夏令營期間,白天大家一起聊天,學唱當時國內正在流行的歌曲“歌唱祖國”和“白毛女”,晚飯后,則一起討論回國對策。經過反復討論,他們認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他們被美國扣留的情況通過大使館報告給祖國,并提供確切的證據,也迫切需要寫一封聯名信給周恩來總理,由可靠的信使帶回祖國。同時,師昌緒先生也在尋找另外一條曲折的回國之路——去印度孟加拉工學院做研究學者,然后再申請回國。1953年11月,李恒德先生趁著去華盛頓移民局“答辯”的機會,到印度駐美大使館做了一次試探。印度使館秘書Rosgotra非常不滿美國的做法,十分同情中國學生的處境,于是爽快地答應可以設法將李恒德先生帶去的聯名信帶交給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并且為了簽名者的人身安全對此事完全保密。

得到這一消息,師昌緒先生請費城、波士頓、芝加哥、波爾地摩四地的十幾名留學生親筆簽名寫了封給周總理的信,并由中國駐印度大使袁仲賢轉交,這封簽了名的信是由師昌緒、張興黔一起送到華盛頓印度大使館的。從印度轉交的信件則更加仔細和正規(guī),日期是1953年12月21日,署名人數共15人,內容包括信件的文本,一份備忘錄,匯報了在美學生的活動以及可以采取的步驟等,附件是美國司法部扣留中國留學生命令的一個原件文本。這封信件至關重要,表明在1954年日內瓦會議之前中國學生已經把有關情況和證據都轉回國內了,而且除提出請求交涉以外還讓國內知道他們在美國堅持斗爭直到勝利的決心。因此,1954年日內瓦會議期間才能以美國空軍戰(zhàn)俘換回中國留美學者。

1955年春,美國公布同意回國的76名中國留學生名單,師昌緒名列其中,同時達成中美兩國大使在華沙會談協議,為中國留學生回國打開了大門,同年6月歷經艱難險阻,35歲的師昌緒登上了開往香港的“克利夫蘭總統(tǒng)號”輪船,8月他和同伴們順利地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半個世紀后,回憶起面對M·柯恩教授的挽留,師昌緒的態(tài)度依然堅決:“在美國,我是個可有可無的人;而我是中國人,我的祖國需要我”。

堅定信仰 為國科研

師昌緒始終堅持“做他能做好的一切和做好他所做的一切”。他的生命歷程布滿荊棘,但心系材料的赤子情懷,無論順境逆境,始終不改。

回國后,師昌緒被分配到沈陽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先后擔任高溫合金項目負責人、金屬所所長等。當時,高溫合金是航空、航天與原子能工業(yè)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他從中國既缺鎳又無鉻,又受到資本主義國家封鎖的實際出發(fā),提出大力發(fā)展鐵基高溫合金的戰(zhàn)略方針,并研制出我國第一個鐵基高溫合金。1960年正是國家經濟苦難時期。為了高溫合金的推廣與生產,不論條件多艱苦,師老總是身先士卒,在第一線解決各種各樣的技術難題。他幾乎走遍全國的特殊鋼廠和航空發(fā)動機廠,幫助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實際問題,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材料醫(yī)生”。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研制出鑄造空心渦輪葉片,大幅度地提高了航空發(fā)動機的性能。1964年我國自行設計的殲擊機即將投產,卻沒有可用的發(fā)動機,負責材料工藝的負責人榮科總工程師找到師昌緒,希望他能做出提高100°C的空心氣冷渦輪葉片。師昌緒說:“美國人有了,我們一定可以有。”他接受了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所有的資料只有別人畫給他的一張空心渦輪葉片的外觀草圖。在他的帶領下,我國的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地奮斗在金屬所簡陋的精密鑄造實驗室,僅用一年時間就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關,在實驗室中做出了比美國難度更大的九孔鑄造鎳基高溫合金空心渦輪葉片,使我國航空發(fā)動機性能上了一個新臺階。高溫合金渦輪葉片的研制成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開發(fā)該關鍵材料技術的國家,40多年來大量應用于多種飛機發(fā)動機,并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出定向、單晶等一系列材料,應用于我國各類發(fā)動機熱端部件。

師昌緒認為,材料科學研究的價值不僅在于發(fā)表學術論文,研究成果還必須對國家工業(yè)生產做出真正貢獻,因此他十分重視下廠推廣。1975年,航空工業(yè)部將空心渦輪葉片的生產基地由沈陽410廠轉移到位于貴州平壩的170廠。年近六旬的師昌緒帶隊赴貴州協助生產,與其他技術人員一起,住的是最簡易的招待所,吃的是發(fā)霉的大米,喝的是未經消毒的河水,夜以繼日地工作了幾個月,手把手地向工人傳授專業(yè)知識技能,大大提高了該廠生產空心渦輪葉片的合格率,助力幾百架軍機翱翔藍天。

國家需要什么,師昌緒就研究什么。除空心渦輪葉片外,師昌緒在鐵基高溫合金、真空鑄造、金屬腐蝕與防護、材料失效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與推廣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領導發(fā)明的低偏析合金技術,在高溫合金和合金鋼的研制生產中獲得應用,得到國際認同并獲得國際材料學會聯合會授予的“實用材料創(chuàng)新獎”。他是中國金屬學會高溫合金領域唯一的“終身成就獎”獲獎人。

2011年1月14日,人民大會堂,萬人齊聚,師昌緒榮獲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為其頒獎,師昌緒說“我的中國夢就是中國怎么富強,我想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個信仰,這個信仰就是使中國強盛?!?/p>

愛管“閑事” 敢為人先

“戰(zhàn)略”意味著前瞻性、系統(tǒng)性、長遠性。戰(zhàn)略科學家的思想不能僅局限于自己的專長領域,更要著眼于我國科技事業(yè)的全局。師昌緒認為,一個戰(zhàn)略科學家應具有膽識、全局觀念和勇于負責的精神。只要是我國的重大科技問題,師昌緒都走在前面,不發(fā)空論、實事求是,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切實可行的方案和建議。

兩個“唯一”顯示出師昌緒在我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1986年2月,以支持基礎研究為使命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成立,師昌緒任副主任。為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這個新單位,師昌緒將組織人事關系轉入基金委,成為基金委當時“唯一”在編的一位學部委員。1992年春,師昌緒與其他五位學部委員聯名向中央遞交了《關于早日建立中國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的建議》,并作為中國工程院籌備組六位副組長中“唯一”的倡議科學家代表,起到了上下溝通、內外協調的關鍵作用。

師昌緒愛管“閑事”,但他管的都是本不歸他管、別人不愿管,但又關乎國家利益的“閑事”。他常說,要想使祖國強盛,就要做別人不敢做的事。高性能碳纖維是發(fā)展先進殲擊機和導彈所必需的復合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碳纖維研發(fā)幾十年來一直“攻而不破”,被工業(yè)先進國家“卡脖子”,國防安全受到很大威脅。2000年,師昌緒決定要“抓一下碳纖維”。有人認為,這是一塊“最難啃的骨頭”,勸他“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師昌緒不以為然,將這句話改寫為“苦海有邊,回頭無岸”,并堅持說,“作為一個材料科學家,這個問題不解決,無法面對國人!”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國家的科技事業(yè)依然是師昌緒最惦念的事。

從“材料人”到“戰(zhàn)略科學家”,師昌緒的每一個腳步都踏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使中國富強是唯一的目的,只要是對中國有好處的,我都干!”以愛國精神為鮮明底色,以過硬的科研業(yè)務能力為堅實基礎,以在科技管理咨詢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為應盡之責,師昌緒的一生充分展現了戰(zhàn)略科學家的特質。

夕照青山 蒼松不老

“每個人的時間非常短暫,經歷也各不相同,但一個人的成長要具備4個重要因素。智慧體魄是基礎,勤奮進取是動力,素質品德是保證,環(huán)境機遇是條件。要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就,就得充實地過好每一天。特別是要做到不攀比,不記仇,不爭名奪利,少想人事,多幫助人,心里永遠是平衡的。不過,更為關鍵的在于自己的刻苦努力與堅韌不拔的敬業(yè)精神。”總結自己的一生,師昌緒說。

“遲暮夕陽余熱暖,情真意切育英才?!边@是師昌緒與夫人郭蘊宜合寫的長詩《尋夢》中的兩句。它充分體現了他一生熱心材料科技發(fā)展,關心培養(yǎng)材料科技人才的真實寫照。幾十年來,他獎掖后學、愛護人才,培養(yǎng)了80多位碩士生和博士生,帶出了一支科研業(yè)務能力過硬的攻堅隊伍,他的學生中大多已經成為我國材料科技事業(yè)的中堅力量。

師昌緒院士80多歲的時候仍然耕耘不綴,每周工作均超過40小時,負責并承擔著中國工程院多項重大工程項目的咨詢任務,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與學會工作,并多次擔任我國材料科技領域各大型學術會議的主席、名譽主席或顧問。2000年,他曾就我國出現的“納米熱”給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寫了《納米科學技術的現狀及本人對我國如何開展這項工作的意見》的報告,建議國家對“納米科技”予以重視并指導協調使其有序發(fā)展,他的意見很快為國務院采納。他還倡導并參與了我國高強碳纖維的研發(fā)與應用,目前T300級國產纖維生產已立足國內。

熟悉他的人跟他說:“師老,您這么大年紀了,該多休息了,不要拼命工作了?!彼麉s說:“正是能干工作的時間不多了,才要抓緊時間多干點。”

在總結半個多世紀的科研經驗時,他語重心長地談了感受:一是要有恒心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二是要依靠集體的力量,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長處,作為一個指揮者或領導者,要善于發(fā)揮和運用他們的長處;三是對水平的認識。師昌緒說:“發(fā)表論文固然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但當我從事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工作后,就改變了看法。衡量水平一個更重要的標準是看能否解決實際問題,確切地說,每個行當都有自己的水平,不要拿自己所長去衡量別人之短,這樣大家都能做到相互尊重了?!?/p>

師昌緒的一生,對人熱心,對科研工作熱心,對科普事業(yè)熱心,對我國材料科學的發(fā)展更是關心。他謙遜、嚴謹、樸實、刻苦的品德,勇于面對挑戰(zhàn)、敢于創(chuàng)新的工作作風教育和影響了一大批材料科學領域的優(yōu)秀科研和工程技術骨干,為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fā)展和優(yōu)良學風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成就是對中國人巨大的鼓舞,他樹立的豐碑必將激勵新時代的青年更加奮發(fā)圖強、刻苦鉆研。

參考文獻:

[1]李依依.我們敬愛的材料科學家——師昌緒先生[J].科技導報,2018,38(19):14-17.

[2]范桂蘭.中國高溫合金材料的開拓者——著名材料科學家?guī)煵w院士[J].中國科學基金,2001,(01):14-16.

[3]趙永新.師昌緒:“好管閑事”的戰(zhàn)略科學家[J].今日科苑,2012,(10):14-18.

[4]本刊通訊員.遲暮夕陽余熱暖,情真意切育英才——祝賀材料科學家?guī)煵w院士榮獲201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J].中國材料進展,2011,30(01):1-5.

[5]楊永崗.中流砥柱 家國情懷——追憶著名材料科學家、戰(zhàn)略科學家?guī)煵w院士[J].科技導報,2018,36(19):86-89.

[6]材料科學家:師昌緒[J].科技視界,2011,(09):12.

評論
科普中國俄體鎮(zhèn)023
太師級
2024-05-29
祥和123
庶吉士級
點贊
2024-05-30
科普員趙鵬
太傅級
:八載隔洋同對月,一心挫霸誓歸國。歸來是你的夢,盈滿對祖國的情。有膽識,敢擔當,空心渦輪葉片,是你送給祖國的翅膀。兩院元勛,三世書香。一介書生,國之棟梁。第28468號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師昌緒星”,眾所周知,由于小行星命名的唯一性和永不可更改性,獲得小行星命名是國際公認的殊榮。我們將通過師昌緒的故事學習“為國科研,舍我其誰”的研究精神。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