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暖,陽光燦爛,又到了大家挖野菜、采嫩芽、摘鮮花放肆咬春的時節(jié)。大家在獲取大自然的美味饋贈時一定要注意防曬呀,不止是防曬黑,還要防曬傷。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與皮膚變黑、老化有關的太陽光線——紫外線(Ultraviolet,UV),紫外線按照波長的不同可以分為紫外線A段(UVA)、紫外線B段(UVB)和紫外線C段(UVC)(見下圖),其中UVC波長最短,陽光中的UVC幾乎完全被臭氧層吸收,其對生物的傷害性參考紫外線消毒燈;陽光中的UVB穿過大氣層時部分受損,穿過透明玻璃時也會被部分吸收,但其照射人體時可達表皮,典型的皮膚曬傷(皮膚紅腫)就是它造成的;UVA穿透能力最強,可穿透皮膚表層直達真皮組織,在此區(qū)域造成的傷害使得皮膚松弛衰老,皮膚干燥、起皺、變黑。我們日常所用的防曬產品中,PA值代表防護UVA的指標,SPF代表防護UVB的指標。
人們在使用某些藥物或者食用某些蔬菜后,經日光或類似光源照射,可使受照射部位的皮膚發(fā)生濕疹皮炎樣反應,即所謂的光敏感反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具有光敏性的蔬菜,如芹菜、萵苣、油菜、菠菜、小白菜、紫云英、芥菜、馬蘭頭、灰菜等;有些中藥,如補骨脂、白芷、竺黃、荊芥、防風、沙參同樣含有光敏物質。而這些光敏性物質中的典型成分就是呋喃香豆素,它是佛手柑精油、歐白芷精油等精油中發(fā)揮振奮精神、舒緩情緒的關鍵成分。呋喃香豆素因為特殊的化學結構而具有光敏性,且難分解,導致其造成的光敏感反應也是獨特的。呋喃香豆素的光敏性不是模擬放大鏡,即時地聚焦陽光的能量、放大日曬的傷害,而是類似蓄電池,在陽光下吸收UVA,沒有陽光時持續(xù)釋放UVA的能量,損害皮膚細胞造成損傷,使皮膚起紅疹、長水泡、潰爛等。所以當皮膚沾染了呋喃香豆素或者食用了含呋喃香豆素的食物或藥品后,曬2個小時太陽的功效可能擴大到4個小時,當感覺有異樣而遮陽或避光時很有可能已經來不及了,皮膚損傷已無法挽回。所以人們在進食了檸檬、西柚等柑橘類水果或芹菜、芥菜、灰菜等蔬菜或含有白芷、獨活、前胡、當歸、補骨脂等中藥材的藥品后,或涂抹了佛手柑、檸檬、阿密茴、芫荽、檸檬馬鞭草等來源的精油后,一定要注意防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