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出門吹吹風、散散步
臉就腫得跟個茄子一樣
又痛又癢,要多慘有多慘
對易過敏人群來說
最近的空氣簡直是種“會呼吸的痛”
到底是哪些東西讓你過敏?
又該咋個應對?
今天替大家總結一下
為啥會過敏?其實身體的本意是想要保護你的。
當人體接觸一些外來物質,免疫系統(tǒng)就會產(chǎn)生一些反應物來進行抵抗,免得有病菌之類不好的東西跑到身體里來。
但是,一旦這個過程“過激”了,產(chǎn)生的反應物太多,你的身體自己就遭殃了。過多的反應物會引發(fā)炎癥反應,從而出現(xiàn)過敏。
這個過敏的基本原理很多人都曉得,那過敏的根源也就很清楚了,總結起來就兩方面:
要么是你所在的外界環(huán)境太復雜了,接觸到的雜七雜八的“入侵者”太多;
要么是你的免疫力有點亂來,搞不清楚哪些東西該管、哪些不該管。
春天能成為過敏高發(fā)季,花粉、草木粉、植物絨毛這些外來物質“功不可沒”,同時也跟大家自身的免疫力有關系。
圖片來源:攝圖網(wǎng)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一下,過敏會導致身上長籽籽、又紅又癢,但皮膚出現(xiàn)這些癥狀不一定都是過敏,一定要區(qū)分清楚。
嚴格意義上來說“皮膚過敏”指的是“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由于接觸某些外源性物質后,在皮膚及粘膜接觸部位發(fā)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癥反應。
比如你接觸了一些刺激性的強酸強堿類東西,臉就紅了,這是“刺激性接觸性皮炎”;
還有一部分人,接觸了狗毛、柳絮及化妝品這些通常沒有刺激性的物質,也會嬌氣的長籽籽、癢,這種叫“變應性接觸性皮炎”。
圖片來源:攝圖網(wǎng)AI
而會出現(xiàn)類似皮膚癥狀、皮損的,還有玫瑰痤瘡、蕁麻疹、日光性皮炎等疾病。
很多人沒區(qū)分清楚,只要這些癥狀出現(xiàn)在臉上,就把它當成“面部過敏”,其實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說法。
1.出現(xiàn)過敏癥狀,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并檢測過敏原;
2.能檢測出過敏原的情況下,盡量遠離致敏環(huán)境,必要時做好物理防護,如戴口罩、手套等;
3.不能檢測出準確過敏原,也要積極就醫(yī),遵醫(yī)囑用藥,避免過敏癥狀惡化;
4.保持合理膳食結構、多做運動,并保持心情舒暢,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檢測過敏原,生活中會過敏的人非常多,但知道哪些物質會導致自己過敏的人卻只有小部分。
弄清楚自己的過敏原,才能有效進行防護,對癥進行治療。俗話說的好,不能打沒得準備的仗嘛。
可能有朋友會問,那我查過敏原就去醫(yī)院查個血就一錘定音了嘛,還是多方便的~
查過敏原查血就行?回答是No!
對于面部的過敏來說,我們推薦的檢查是皮膚斑貼試驗。
劃!重!點!皮膚斑貼試驗是皮膚科診斷接觸性皮炎的金標準,類似這樣↓↓
圖片來源: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皮膚性病科
完成斑貼試驗之后,就可以拿到結果報告了,這可是對于生活中需要避免接觸的物質具有指導意義的喲~
還能為啥,人都是會變的,隨著年齡增長、心情狀態(tài)、健康狀況等等一大堆個人因素的變化,說不定哪天你就過敏了。
免疫系統(tǒng)本身自適應能力就很強,不斷變化、調(diào)整,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
特別是如果平時生活有點起起落落落落,壓力大、失眠、情緒不穩(wěn)定,過敏就更容易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wǎng)
因此,不管之前有沒有過敏,過敏的這些癥狀都應該曉得:
1.流鼻涕、打噴嚏、咳嗽、氣喘、胸悶等呼吸道癥狀;
2.起皮疹、蕁麻疹、皮膚紅腫等皮膚癥狀;
3.不明原因休克。
另外,還有一些非常容易被忽視的癥狀,如果長時間出現(xiàn),也要考慮是不是跟過敏有關系:
1.經(jīng)常犯困;
2.鼻塞持續(xù)時間過長(一周以上);
3.眼睛發(fā)癢、充血、紅腫、流淚;
4.消化道癥狀,腹瀉、腹脹、便秘、血便、腹痛等等都有可能。
要是這些癥狀一直都沒有找到原因,就不能排除過敏的可能性了。
另外,可能有的人清楚自己過敏原,周圍也沒看到有敏原,但還是過敏了,這種情況很可能是風把不知道哪里的過敏原吹過來的。
因此,最近真要是風一吹就過敏,最好還是留意一下風向,看看你的身體能喜歡哪個方向的風。
過敏這件事預防大于治療,但如果盡力了還是沒防住,那就只能說運氣有點撇,就只能積極進行治療吧~
聲明:本文系醫(yī)學相關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體治療方法或醫(yī)療行為,不得替代醫(yī)院就診行為。
本文合作專家
參考文獻
[1]關猛猛,李婷婷,胡雯,等.1084例接觸性皮炎斑貼試驗結果分析[J].新疆醫(yī)學,2023,53(03):279-281+289.
[2]金莉,曹經(jīng)江.變應性接觸性皮炎的免疫學機制新進展[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20,36(01):61-64.
[2]張琦,禹卉千,李振魯.接觸性皮炎與特應性皮炎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9,33(07):840-844.DOI:10.13735/j.cjdv.1001-7089.201810093.
內(nèi)容制作
編輯:張富耀
制圖: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