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中國的脊梁”,憑一己之力分割了我國第二階梯的黃土高原和第三階梯的華北平原,她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qū)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沿北東—南西走向綿延400余公里,故稱“八百里太行”,是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的“母親之山”。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南太行
八百里太行有著眾多的面孔。西太行、北太行缺少水的滋潤,相對蒼涼、荒蕪。而位于漳河以南的南太行,得到了大自然極大的眷顧,降水豐富、森林茂密、生機勃勃。《中國國家地理》曾說“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南太行”。
南太行,孕育了獨特而又豐富的山水景觀:塔峰、峽谷和長崖。這里的峽谷,幽深蜿蜒;這里的高山,雄壯巍峨、絕壁陡峭……這里的美景,給當(dāng)?shù)厝藗儙砹瞬环频穆糜问杖?,也給帶來了無數(shù)挑戰(zhàn),有著“愚公移山”的傳說,還有“敢與天斗”的掛壁“天路”、“人工天河”。
那么南太行山這些獨特的美景又有哪些獨特得地質(zhì)韻味呢?
遠遠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畫,甚是壯美!這就是我國我國三大旅游砂巖地貌(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與嶂石巖地貌)之一的嶂石巖地貌。
那么嶂石巖地貌形態(tài)又是如何形成得呢?這與構(gòu)成它的巖石性質(zhì)有關(guān)。嶂石巖地貌是一種“三明治型”的三疊結(jié)構(gòu),最上面一層為灰白色灰?guī)r,中間是又厚又硬的紅色石英砂巖層,最底層是薄而軟的泥巖或者砂質(zhì)泥巖。在外力作用下,下層的泥巖或砂質(zhì)泥巖很容易被風(fēng)化、剝蝕、倒空,造成上面紅色石英砂巖層崩塌,經(jīng)過長期的流水侵蝕作用,形成了嶂石巖這樣獨特而又炫麗的天下奇觀,萬丈紅綾,百里赤壁,如此完美天成,不得不傾偑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親臨峽谷,近觀巖層。漂亮的波痕,奇特的泥裂,交錯的層理,是不是又會引起大家無限的暇想,仿佛帶你穿越16億年,來到漂亮的海岸??粗K逼鸪甭洌纬善恋幕?qū)ΨQ、或干涉的波紋,駐足百年或更久,干早的海湖形成深深的裂痕,看著海浪改造砂泥層,是不是別有一樣風(fēng)景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徜徉在太行山南麓陡崖峽谷之中,處處詩情畫意,魅力無窮……地質(zhì)內(nèi)涵的追尋又給美景增添了無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