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雄羅漢果花花組成腋生的總狀花序,每一花序有花5~7朵;苞片1枚,短圓形,長約2毫米;花柄長約1.5厘米,被白色柔毛和紅色腺毛;花粵輪狀,直徑約1.5厘米,5淺裂,裂片尖端具線狀尖尾,長約1厘米,背面中部有一彎曲的中肋;花瓣5枚,分離,淡黃色,略帶紅色,卵形,長約2厘米,寬約1厘米,有脈紋6~8條,漸尖,先端具尖尾,長約2.5 令羅漢果厘米;花尊、花瓣外面均被柔毛及紅色腺毛;雄蕊3枚,藥室“S"形,花藥分離,綠黃色,1枚1室,其余2枚2室;花絲粗短,綠黃色或青綠色。2
雌羅漢果花花單生于葉腋,或2朵簇生于總花梗上;花柄長0.7~1.5厘米;尊管長橢圓形,密被短絨毛和紅色腺毛,上部略小,長約1厘米,橫徑約7毫米,先端5裂,裂片長三角形,長約8毫米;花瓣5枚,分離,近倒卵形或長披針形,子房下位,與尊管合生;花柱3枚,綠色,柱頭2分叉,有3枚退化的雄蕊,黃色,長者可同花柱等長。花期6~8月。 花為雌雄異株;雄花序總狀,6~10朵花生于花序軸上部,也具有短柔毛和黑色疣狀腺鱗,花梗細(xì),花萼筒釧狀,喉部常具有3枚長圓形的膜質(zhì)鱗片,花萼裂片5,三角形,先端鉆狀尾尖,具3脈,脈稍隆起,花冠黃色,被黑色腺點,裂片5,長圓形,常具5脈,雄蕊5,插生于筒下近基部;兩基部靠合,而1枚分離,花絲基部膨大;雌花單生或2~5朵集生在6~8cm的總花梗頂端,花萼、花梗均比雄花天,退化雄蕊5,子房長圓形,長10~12mm,密生黃褐色茸毛,花柱粗短,柱頭3,膨大,鐮形,2裂。2
生長環(huán)境
羅漢果為單性花,雌雄異株,一般在7~8月溫度為27℃~28.4℃時,雌花與雄花從早上6時半至7時開始開放,花冠展開,從外部可看到柱頭或花藥,這時花完全開放。從早上7時半至8時半有70%~73.3%花集中開放,但個別開花時間延至10時開放,如遇低溫、陰雨或多霧的氣候,開花時間會延長到9~10時。羅漢果花一般早上開在當(dāng)天下午幾乎會全部萎縮。1
在室溫條件下,羅漢果花粉粒貯藏3天以后近乎完全喪失生活力,不能滿足人工授粉、花期不遇、花粉余缺的調(diào)劑與育種需要。為此,要人工創(chuàng)造適宜花粉貯藏條件。廣西植物研究所試驗表明,花粉在3~8℃低溫條件下貯藏30天,花粉的萌發(fā)率比室溫條件下貯藏提高21.1%~29.8%和5.3%~14.1%,其中以8℃效果最好。羅漢果主蔓上棚后,各級側(cè)蔓在不同節(jié)位上連續(xù)或間隔著生花蕾,主要結(jié)果蔓為三級側(cè)蔓和二級側(cè)蔓。1
分布范圍
羅漢果花主產(chǎn)于中國廣西地區(qū),7現(xiàn)在于中國貴州、湖南、廣東和江西也有分布。8
繁殖方法
羅漢果花以采用扦插和壓蔓等方法無性繁殖為主,亦可種子繁殖。9
主要價值
保健價值
羅漢果花可制成花茶加蜂蜜沖泡飲用,有清熱涼血、化痰止咳的功效,適用于感冒頭痛、痰火咳嗽;與紅巧梅花茶用沸水沖泡有消炎、排毒養(yǎng)顏功效。10
藥用價值
羅漢果花口味甘甜,飲用方便,內(nèi)含天然花蜜,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清肝潤肺、防暑降溫、調(diào)壓降脂、養(yǎng)顏美容的功效。對煙酒過度,咽喉腫痛,熱傷風(fēng)等引起的咳嗽、咽喉炎、氣管炎有很好的療效,是老少皆宜的天然綠色飲品。3
**氣味物質(zhì)成分:**羅漢果花氣味物質(zhì)成分由8種物質(zhì)組成,其中萜烯類5種,分別為左旋-α-蒎烯、β-蒎烯、莰烯、β-月桂烯、檸檬烯;烷烴類1種, 為乙酸,雙(三甲基硅基氧基氧膦基),三甲基酯;芳香烴類1種,為1,3-二乙基苯;酯類1種,為2,6-雙( 三甲基甲硅烷氧基) 苯甲酸三甲基甲硅烷基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