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實習記者 王文潔
11月8日,由世界兒童科幻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少兒科幻史話》新書研討會在四川成都召開,這是世界范圍內第一部關于少兒科幻歷史的著作。
簡史與理論交相輝映
《中國少兒科幻史話》于今年9月正式出版,由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運營委員會主席甘偉康策劃,著名科普科幻作家、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創(chuàng)始人之一、少兒科幻星云獎創(chuàng)始人之一董仁威主編。
《中國少兒科幻史話》全書共分為3卷。第一卷以事件為經、以人物為緯,以潑墨山水的手法勾勒了中國少兒科幻歷史脈絡的變遷與演進;第二卷收錄了10篇研究文章,展示了中國科幻人的世界觀和部分思辨成果;第三卷則呈現了多篇中國當代少兒科幻經典作品賞析文章,與第一部分簡史和第二部分理論探討交相輝映,使“史話”內容更加豐滿、多彩。
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著名兒童文學研究學者崔昕平認為,該書具有重大史料價值,是記錄中國科幻人創(chuàng)作歷程、展示中國少兒科幻文學作品風采、開創(chuàng)“新科幻,出東方”中國范式的奠基之作。
打破史書撰寫枯燥的“魔咒”
董仁威將新中國少兒科幻發(fā)展歷史劃分為5個相互獨立又緊密關聯(lián)的階段:初創(chuàng)期、繁榮期、沉寂期、復蘇期和蓬勃發(fā)展期,并梳理出不同階段少兒科幻發(fā)展的核心特征與重大事件,對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人物與作品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在縱向梳理的基礎上,董仁威又對少兒科幻進行了橫向歸納,提出少兒科幻的童趣型、文學型、科普型和科學型“四大流派”,既是對傳統(tǒng)的科幻“重文學流派”和“重科學流派”的繼承與發(fā)展,也是對“軟”“硬”科幻之說的超越。
遼寧師范大學教授、著名評論家喬世華認為,全書從多個維度、不同方面,就當代少兒科幻的發(fā)展形勢和成就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回顧、盤點和透視,為少兒科幻建立了寶貴的歷史檔案。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著作擺脫了史書撰寫晦澀枯燥的“魔咒”。喬世華表示,《中國少兒科幻史話》以“史話”方式有意識避免了“學究氣”,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歷史的真實與鮮活。在娓娓道來的敘說中,少兒科幻歷史變得異常親近清晰、可觸可感,同時又保證了作品的趣味性、可讀性。
為總結中國少兒科幻文學發(fā)展的經驗與教訓,主創(chuàng)團隊通過親歷者采訪,當事人回憶,出版社、期刊調查,在少兒科幻人的全力支持下,將史料和一手資料進行了梳理,從而寫出了《中國少兒科幻史話》的第一卷《新中國少兒科幻簡史》。此外,主創(chuàng)團隊還通過征集少兒科幻作家、理論工作者的相關論文,編輯成了本書的第二卷、第三卷,以《中國少兒科幻史話》之名共同出版。這部作品引用了許多作家、編輯、出版社提供的第一手資料,是中國少兒科幻人集體創(chuàng)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