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閱讀是我一生的快樂源泉

新視界
趣味性的少兒科普及知識科普
收藏

浙江 張一成

今天,我們處于一個科技高度發(fā)達、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人們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獲取知識,但閱讀依然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徑。通過閱讀,不僅可以讓我們獲取知識、獲得樂趣,更能讓我們汲取無窮的力量。

回顧往事,正是少年時期的科普閱讀打開了我的眼界,以及此后的不斷閱讀積累,讓我從一個寫作的門外漢,成為著作頗豐的創(chuàng)作人。

閱讀,開啟心靈之門

在我的書柜里珍藏著一套《自然科學小叢書》,由北京人民出版社于20世紀70年代出版。那是一個經濟匱乏的年代,書很薄,最薄的只有28頁,定價0.1元;厚的不足100頁,定價0.19元。在今天看來,這連雞毛蒜皮都算不上,根本不值一提。但在當時來說,能夠擁有這樣一套書是超乎尋常的夢想。這是我千辛萬苦積攢下少之又少的零用錢,抵御住零食的誘惑,隔三差五奔到書店,一本一本陸陸續(xù)續(xù)購買的!相比食物,這些書給了我更大的享受和快樂。

這套叢書有《化石》《玻璃》一類基礎知識,有《談蛇》《淡水養(yǎng)魚》一類應用技術,也有《電視》《抗菌素》一類前沿科技,前前后后出版了好幾年。叢書既符合科普入門者囊中羞澀的購買力,又吊足了讀者閱讀的欲望,單本書的發(fā)行量均達幾十萬冊,有的還多次重印。至今我依然記得,閱讀這些書時內心那種莫名的驚奇、陶醉、興奮和滿足。

在讀完《雨雪冰雹》這本書后,我馬上舀了一碗水放到太陽底下,期待大自然會像魔法師一般,頃刻之間把水蒸發(fā)到空中,飄飄蕩蕩地化為潔白無瑕的云朵,然后凝結成晶瑩的水滴降落下來??墒前雮€多小時過去了,碗里的水依然沒有變化。我失望地把水潑到地上,一會兒就干了,到了傍晚出乎意外地下了一場綿綿細雨,我洋洋得意地跟朋友們吹噓,幸虧我在地上潑了一碗水,才有這場及時雨。

在讀了《半導體集成電路》之后,我把家里的收音機拆開了卻裝不回去了,挨了一頓罵,那可是家里唯一的奢侈品。

因為這套書,在我年幼的心靈深處埋下了熱愛科學和寫作的種子。參加工作后,我有了收入,手頭有了越來越多可以自由支配的余錢,書柜里的書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厚。

閱讀,讓信念更加堅定

光陰如梭,一晃到了2007年,孩子上大學后,我的生活和工作都沒有那么繁忙了,于是在新浪上開了一個博客,寫一些自認為是文學的小文章。慘淡經營了兩年時間,越寫越艱難,越寫越乏味。正準備關掉博客,去學學攝影,練練書法,或者干脆玩玩麻將,或許這樣活得更瀟灑一些。這時,卻在中國寓言網上看到一則征稿啟事,一位作家計劃編一本《科學童話》??吹竭@個啟事,正中我的心懷,科學知識一直是我的業(yè)余愛好,又在博客練過筆,創(chuàng)作科學童話應該不在話下。我一連寫了好幾篇,卻都沒有得到認可,等找到門道,征稿卻已經結束。

本來,這事就到此為止,不料,那位作家談好的出版社變卦了,不給出了。這位作家重新找了一家出版社,新的出版社對這個選題很感興趣,讓他編一套6本書。于是,他大張旗鼓,再一次到處征稿。

太不可思議了!難道是老天爺對我的眷顧?我馬上抓住這個機會,總結先前失敗經驗,埋頭寫作。從一開始,我就把故事發(fā)生地安排在遼闊而神秘的海洋里,確定沙丁魚巴新為主人翁。我寫了幾篇發(fā)過去,立即收到錄用的回復,再寫再錄用,再寫再錄用……我連續(xù)寫了小半年,一共錄用了43篇。等到完工的時候,腦子就像從烘干機里拿出來的毛巾,一點水分都沒有了。這是我第一次一口氣被錄用了這么多的稿子,雖然辛苦,心里卻是美滋滋的。之后就開始翹首企盼出版的消息,左等右等,也沒出,沒想到又出了意外,第二家出版社也變卦了。

一場歡喜一場夢,竹籃打水一場空,真讓人哭笑不得。打開電腦,看著一大堆文檔真想一刪了之,讓這些虛構的東西,回到虛構的地方去。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竹籃打水,問題不在水呀!別人出不了,我自己出。我繼續(xù)寫作,寫寫停停,修修改改,一共精心磨練出73篇故事,將近9萬字,并確定書名為《沙丁魚巴新》。歷盡千辛萬苦,一直到2012年7月,這本書終于面市,深受青少年讀者喜愛。當年,這本書入選沈陽市及大連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博看精品期刊、圖書伴你清涼一夏”活動推薦圖書第一名;2018年3月,榮獲浙江省科普作家協(xié)會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金獎;2019年5月,入選“書香中國”首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科普科幻與閱讀大賽書單。

閱讀,寫作的堅實基石

寫作與閱讀互為因果,是一件需要細心鉆研、不怕瞎折騰的事。

與科普創(chuàng)作結緣的這些年,我處處留心生活,看到、遇到的趣事,都要問一個為什么?然后結合從書本里和網絡上學到的鳥類知識、海洋知識及其他自然常識,編進我創(chuàng)作的科普故事中。

我創(chuàng)作的科普作品主要受眾是青少年讀者,因此在我的科普故事里,一切都是自由天真的。每一種動物、每一朵鮮花都會擁有充滿童趣的角色性格,那是專屬于我與孩子們的“夢幻王國”。我透過這些角色給孩子們講述生活中的道理和自然科學知識。

把深刻的道理埋藏在有趣的敘述里,寓教于樂,這是科普作品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我覺得,趣味性應該是科普創(chuàng)作的不二法門,不管是成人科普作品,還是少兒科普作品,都必須遵守這樣一個創(chuàng)作原則,以此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一個孩子問我,為什么竹子是空心的?這個問題難倒了我,我查了資料,原來竹子與小麥一樣屬于禾本科植物。怎么把這個知識告訴孩子們呢?我寫了一篇科普童話《竹子上學》:竹子進入小草班,引起玉米、菊花等同學的質疑;進入大樹班,又受到銀杏、鳳凰木等同學的非難。木棉校長揭開謎底,竹子沒有年輪,當然不是樹,而有草的性質。孩子們非常喜歡閱讀這個故事,自然也獲得了一個有關植物分類的基礎性常識。

作為科普作家,當我們想贏得讀者的信任和尊敬時,就要敢于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同樣,我們想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就要敢于做回孩子,用心回到童年。因此,無論采用什么形式創(chuàng)作科普作品,不管是詩歌、散文、童話、小說,還是寓言,我要把自己變得單純一些,心地變得寬容一些,美好一些。

閱讀,與他人共同分享

時至今日,我已經出版了11部個人作品集,主編出版了13部各種科普教育讀物。我經常用收獲的稿費購買各種書籍,捐贈給山區(qū)里的貧困學生,還與一些留守兒童建立聯(lián)系,與他們相互學習,相互勉勵,樂此不疲。

在我接觸的眾多孩子中,麗水市城鄉(xiāng)結合部聯(lián)城小學的一些民工子弟與我結下非同一般的深厚友誼。他們把我當成可以交心的師友,我經常去指導他們閱讀與寫作,向他們贈送書籍,鼓勵他們健康成長。他們的每一點變化、每一點進步,都會讓我激動不已。他們的一言一行也會深深地感動我、鼓舞我、激發(fā)我的創(chuàng)作激情。

我因此多次登上《農村孩子報》愛心捐助光榮榜,入選了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最美閱讀故事”,并受到政府部門的鼓勵和肯定。

因為對閱讀的執(zhí)著,有了科學這個人生助推器,我的生活越過越精彩。

我相信,只要社會各界人士尤其是青少年朋友重視閱讀、熱愛閱讀、堅持閱讀、推廣閱讀,不斷提升全民族科學知識水平和人文素養(yǎng),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昌盛!

《閱讀是我一生的快樂源泉》刊2023年7月《新閱讀》并列為封面文章

評論
汨羅鎮(zhèn)徐志雄
太傅級
已閱
2023-10-31
xmx祥
太傅級
讀書開啟心智增長知識。
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