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愛社交,更長壽?研究發(fā)現群居生活或比獨處更長壽

科普時報
原創(chuàng)
科技日報社旗下國家級科普全媒體平臺。
收藏

當一代“夏蟲”還未了解冬為何物時,弓頭鯨卻能在北極的極寒水域中度過兩百多個春秋。生命的長短因物種不同而顯現出極大的差異,但是并不意味著壽命長短取決于體型大小。巴掌大小的勃蘭特蝙蝠,最長壽命為41年,卻與壽命為40年的棕熊相當。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響著生命的長短?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對哺乳動物來說,壽命長短與其所處的社會組織存在著較大的關聯(lián)。該研究分析了從非洲食蟻獸到斑馬等約1000種哺乳動物的壽命與其所屬的社會組織,最終發(fā)現了一個令人驚異的事實:環(huán)尾狐猴、大象等群居哺乳動物,要比花栗鼠、老虎等獨居動物活得更久。

這項研究源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屬團隊的一項意外發(fā)現。他們在研究長壽哺乳動物的衰老現象時,裸鼴鼠這一來自非洲的奇特物種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這種長著齙牙、表皮皺皺巴巴的小型哺乳動物,居然可以活到31歲,甚至比狼和大角羚羊這些體型要大得多的哺乳動物的壽命還要長。

除了長壽,裸鼴鼠還擁有一項與眾不同的屬性,其社會結構的復雜程度堪稱哺乳動物之最。在裸鼴鼠群體中,女王裸鼴鼠和工作裸鼴鼠一同生活在地下洞穴中,其社會結構與蜜蜂近似,具有高度組織化的特征。同時,其他幾種群居哺乳動物,尤其是靈長類動物,也存在與裸鼴鼠相似的情況。

為了進一步確認社會交往與壽命長短之間是否有更廣泛的聯(lián)系,該研究團隊根據這些哺乳動物的不同生活方式,將它們分為獨居生活、成對生活、群居生活三個組,并對各分組中的數據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進行研究,結果幾乎完全印證了起初的猜想。

盡管壽命長度與社會化之間的具體演化機制尚未明朗,但這項研究仍讓我們嗅到了來自未來的氣息:活在當下的人類也不妨更加敞開心扉結識更多的人,在生命的百尺竿頭邁出自己更為深遠的一步。

(李東宸系大連醫(yī)科大學2021級5+3一體化臨床醫(yī)學大學生,指導老師李潺系大連醫(y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博士)

評論
科普62ee6da76817a
貢士級
這項研究結果提示了人與人之間良性的社會關系有助于延年益壽。群居生活不僅可能活得更久,而且有助于確保歲月充滿意義!
2023-10-23
索麗萍
太傅級
多參加社區(qū)活動,多與外人交流,網上也可通過發(fā)朋友圈分享自已的所見所聞,享受快樂,提高自己的健康指數。
2023-10-23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這項研究結果提示了人與人之間良性的社會關系有助于延年益壽。群居生活不僅可能活得更久,而且有助于確保歲月充滿意義!
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