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海洋館大概是很多人的出行選擇。畢竟,在宣傳圖冊里,這些海洋生物都極有靈性,也很親人。比如,海豚見到人就會微笑,白鯨還會聰明地與人互動……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海洋館的那些常見謊言
1
海豚會露出迷人的微笑?
在宣傳冊里,海豚被稱為“微笑的天使”。原因無他:海豚看起來總是嘴巴上揚地“沖人微笑”。
與之呼應,關于海豚還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諸如:曾有人在海上航行,不幸遇到風暴,船被打翻,就在這危難之際,恰好是海豚呼喚來了伙伴,救助了一行人。
圖片來源:pixabay
這個說法也有著一些科學依據:海豚的腦部褶皺與溝回很多,腦部記憶容量與信息處理能力甚至與靈長類動物不相上下,這意味著它們的智商極高,成年海豚可以達到六七歲孩童的水平。
幾條信息連起來看,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海豚是有靈性的,它們很喜歡人類,所以才會每次見到人類都微笑。
但實際上,這可能僅僅是人類的一廂情愿。
海豚是鯨偶蹄目海豚科下的水生哺乳動物的統(tǒng)稱,由于面部獨特的生理構造,海豚們的嘴巴天然就帶有向上的弧度。
不只是海豚,被冠以“微笑天使”名號的江豚、白海豚等也都是由于生理構造才看上去像是微笑。
在人類的面部表情里,這或許能解讀出開心或是善意,但對于海豚而言,這并不代表什么。在生老病死的各個階段,無論心情是愉悅或是煩悶,海豚依然會保持嘴巴向上。
2
白鯨會與人進行友好互動?
同樣擁有迷人微笑的,還有隸屬于鯨偶蹄目一角鯨科的白鯨。比起海豚,在人們眼里,白鯨對人的態(tài)度似乎更加友好。
網上流傳著許多這樣的視頻:白鯨在游客面前不停地游來游去,或者張開嘴巴嚇小孩子“表示親昵”。而在一些海洋館里,白鯨表演甚至是坐鎮(zhèn)票價的重量級項目,白鯨不但能做出各種高難度雜技動作,還會和觀眾親切互動。
圖片來源:pixabay
可事實上,以上這些舉動的“示好”意味,多半是游客們的腦補。
研究表明,白鯨身體緊繃且張開嘴巴,其實是受到威嚇時發(fā)出的攻擊與警告。想想看,那樣的龐然大物被關在小小的水族箱里,每天供人觀看,有些孩童還會拍打玻璃對著白鯨吼叫。這樣的舉動,明顯會引起白鯨的恐慌與憤怒。
而根據調研,野生白鯨也根本不會躍出大海、在海面上頂球。那些討好游客的表演動作,都是被訓練出來的。所以,如果家長們是帶著給孩子科普的目的來觀看白鯨表演,那就只能大失所望了。
畢竟,你看到的,都不是純天然的。
3
北極熊會給人作揖?
若論海洋館里最“通人性”的動物,能行走、會跳舞,甚至懂得給游客作揖的北極熊一定高居榜首。
每當看到海洋館里的北極熊表演,許多人都不由聯想到童年經典《貓和老鼠》中的一集,有只熊逃出了馬戲團,一聽到音樂就會拉著湯姆貓?zhí)琛?/p>
圖片來源:pixabay
實際上,無論是海洋館里的北極熊還是動畫片里的熊,它們做出這些舉動,都是因為“條件反射”。
19 世紀末,俄羅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做了一系列實驗:每次喂狗吃肉前,都會按響蜂鳴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即使沒有看到肉,只要聽到蜂鳴器的響音,狗都會下意識流口水。
北極熊的作揖行為也是如此。
在海洋館里,大部分北極熊都會被放置在展區(qū)中心,游客們購買食物后還能從高處往下投喂。每當北極熊伸手拿到食物后,游客又會投下新的食物,這在北極熊的腦海里,就會形成一招手就有食物的慣性思維。
但經過海洋館的有意宣傳,落到擅長聯想的游客眼里,哪怕北極熊不懂招手的真正含義,也會被想象成是和游客打招呼。
海洋館的環(huán)境
真的適宜動物嗎
先說結論,海洋館的環(huán)境其實并不適宜所有動物生存,一個重要理由是:太小了。
如果海豚真的能用表情來表達它們的想法,那一定不是微笑。海洋館里的海豚多是短吻海豚,資料顯示,在野外,它們的活動范圍通常能超過 100 平方公里,但海豚館里主館的平均尺寸只有 444 平方米,小了 20 萬倍。
圖片來源:pixabay
它們的煩悶,養(yǎng)寵家庭一定能理解:只要一天不帶狗狗出門,就會面臨被拆家的局面,哪怕是不愛出門運動的貓,也不能總關在籠子里。而海豚的不滿,卻還要被誤解為開心。
體型龐大的野生白鯨同樣很憋屈,它們在廣闊的大海里最深能下潛至 1000 米,為了便于游客參觀,海洋館的水族箱并不會設定太高,白鯨就算游上幾十個來回也達不到它們在野外時的運動需求。
除了空間狹小,海洋館不適宜動物生存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沒法提供給動物一個完全還原野外的生活環(huán)境,動物只能被迫改變它們的原有生活習慣。
北極狼是許多海洋館的新寵,雪白的外表,誰看了不喜歡?但人們常常忽略的是,它們濃密的毛發(fā),是在冰天雪地中演化出來的。
我國的氣候多樣,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熱帶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只有青藏高原才屬于高寒氣候??梢哉f,大部分地區(qū),都并不適合北極動物生存。
即使海洋館空調開得充足,也很難達到它們原有的生活標準。想想看,每次參觀時,北極狼等動物是不是都無精打采地躺在地上喘粗氣?這其實都是因為太熱了。
北極狼。圖片來源:pixabay
但它們遭的罪還不止于此。為了盈利,海洋館多會訓練動物,令其表演。比如海獅就是動物表演節(jié)目中的明星角色,傳遞球、鼓掌歡呼都是它們的拿手好戲。
可遺憾的是,這種訓練,是有違天性且極易給動物帶來肢體損傷的。
每種生物的演化都與它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海獅等動物的尾鰭和胸鰭是為了便于它們在海洋中前行,強行讓他們用尾鰭站立,用胸鰭支撐身體,無異于讓人們用雙臂行走,用雙腳吃飯。
海洋館****對動物不友好,對人也是
有人會拿海洋館和動物園作對比,認為它們都只是在救助、保護這些動物。但一個有些殘忍的真相是,實質性參與物種保護的海豚館和水族館只有 5%——10% ,多數海豚館在保護動物上的支出,還不如利潤的 1% 。
被圈養(yǎng)的動物,往往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繞圈走、來回走等刻板行為。
事實上,這種完全以營利為目的的動物圈養(yǎng),傷害的不只是動物,還有人。
2010 年,在美國奧蘭多海洋世界,一頭向來溫和的虎鯨在表演時突然咬住馴養(yǎng)員的手臂,將她拖下水撕扯致死。研究表明,野生的鯨豚性格友好,很少會攻擊人致死,但在海洋館里,虎鯨攻擊人的案例卻并不罕見。
這都是海洋館帶給動物的壓抑所致。
圖片來源:pixabay
不過,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單位和個體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呼吁關停動物表演的同時,也有些動物園在嘗試將這些生物放生。但愿有天,這些海洋中的精靈,能再次感受到“海闊憑魚躍”的快活感。
參考資料
[1] It’s Time for a Conversation—Breaking the communication barrier between dolphins and humans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2015/05/dolphin-intelligence-human-communication/
[2] Orca social organization https://orcalab.org/orcas/orca-social-organization/
[3] Biology of the Beluga Whalehttp://www.naturenorth.com/fall/Beluga/Beluga_Biology.html
[4]世界動物保護協(xié)會 《“微笑”的背后——全球海豚娛樂業(yè)研究》
[5]澎湃新聞 《3603只被圈養(yǎng)海豚背后的真相:被壓榨的暴利商品》
策劃制作
作者丨李米 科普創(chuàng)作者
審核丨黃乘明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策劃|楊雅萍
責編丨楊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