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評論:負責任的排放?日本核污水入??钟绊懮钸h

科普中國創(chuàng)作培育計劃
原創(chuàng)
科普中國創(chuàng)作培育計劃運營團隊賬號:創(chuàng)作者培育計劃作品發(fā)布等
收藏

(日本核廢水入海引多方反對 | 圖蟲創(chuàng)意)

近日,日本政府將核污染水排放入海,這招致了國際國內(nèi)的一致反對。據(jù)報道,排放工作已于8月24日開始,首批預備排放7800噸。

這個行為不僅是不負責任的,從科學角度看對人類也很危險。

人為導致的7級事故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是一個由地震、海嘯引發(fā)的悲劇,也是國際核事件分級里除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外唯二的7級事故。事故人為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馬克1型反應堆設計本身不足以抵擋爆炸與氫氣膨脹的沖擊;另一方面,在應對核泄漏事故過程中,日本政府與福島核電站所屬的東京電力公司應對遲緩,沒有及時打開隔離冷凝器也是造成后續(xù)氫氣爆炸的重要原因。日本國會的獨立調(diào)查認為,福島核泄漏是“一場深刻的人為災難”。與之形成對應的是福島第二核電站同期也受到了地震、海嘯影響,但卻成功完成 “冷停堆”工作,反應堆暫時安全。也就是說,如果處理得當,本不至于產(chǎn)生核污染水這個后續(xù)問題,并不能單純用天災的借口來擺脫責任。當然,福島第二核電站的事故也是國際核事件分級表里的一個3級事件,但不是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主動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染水并不是剛剛發(fā)生的事,而是早已發(fā)生的事。**2011年東電公司就向太平洋排放了超過法定最低排放量100倍的11500噸低放射性核廢水,隨后一個月又排放了300000噸核廢水,而事故產(chǎn)生的放射性廢水其實一直也在滲入太平洋,也有部分泄漏到大氣中。環(huán)境科學頂級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早在2013年就報道了福島核泄漏事件后,降水中放射性同位素碘-129的異常升高。而遠在加拿大西海岸的監(jiān)測站也在事故發(fā)生的一年多后,監(jiān)測到了放射性同位素銫-137的異常升高,在2015-2016年達到峰值。也就是說,日本排放的核污染水如果不進行安全處理,那么造成的影響會持續(xù)至少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不過,日本與東電公司宣稱其核污水處理可以去除除了氚以外所有的放射性核素,并且將輻射水平降低到比排放標準還低的水平。后續(xù),綠色和平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其排放廢水中檢測到了其他放射性核素,然后東電公司先后在2018年9月與2020年8月承認了自己存在技術(shù)缺陷,會在處理后的出水里殘留鍶-90與碳-14。其實《科學》雜志2020年的一篇來自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的評論就指出如果按有效劑量計算,東電公司給出的處理過的廢水中除氚以外的放射性核素依然存在健康風險。

廢水處理:達標并不代表安全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達標排放并不代表安全,是需要考慮排放過程中同位素種類的。氚自身半衰期12.43年,但鍶-90是29.1年,碳-14是5730年,碘-129則達到夸張的1600萬年。核電站排放標準并不是按照后面這些放射性同位素定的,而是定了一個總體排放量。如果只是廢水中氚少量超標,因其半衰期相對較短,危害可能會稍小些;但要是碘-129,那么很微弱的量也意味著長期的輻射暴露。對于這種人類歷史上唯二的核泄漏事故,加上灌海水這些“神奇”操作,恐怕原來給正常核廢水處理設定的標準只能具有參考價值,畢竟水里面究竟有什么現(xiàn)在也說不太清楚。如果國際原子能機構(gòu)發(fā)布的評估報告依賴的是過往經(jīng)驗下制定的標準,那就比較好理解總干事格羅西所說的“這份報告既不是對這一政策的推薦,也不是背書”了,蘊含了人類語言的智慧。

另外,很多已經(jīng)檢出的放射性元素本來就具有比較強的生物富集因子。也就是說,也許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很低,但因為其可通過食物鏈富集,那么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吃到的輻射量可就不是排放的那個量了,放大個幾十上百倍也不好說。而且按東電公司計劃是分批排放,這就更加大了對其影響估計的難度。這也是漁民會反對的原因,這勢必影響他們漁獲的銷售。雖然說通過海水稀釋聽上去似乎很理性,但問題是我們現(xiàn)在并不知道這個對海洋生態(tài)與人類影響究竟有多大,這里面有很多科學問題是完全未知的,這種排放行為可以看成本世紀至今為止最大的生態(tài)毒理學實驗了。按照學術(shù)倫理,這么大的實驗一定要獲得所有實驗參與方的認可才可以進行,日本政府也好,東電公司也好,應該都沒這個資格啟動這樣的實驗。

核污水處理是一個經(jīng)濟問題

那么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呢?這更多是一個經(jīng)濟問題而不是科學問題。如果東電公司足夠有錢,那么工程實踐上是存在一些解決方案的,最簡單就是永久固化廢水儲備裝置。但目前看起來他們是不打算花這個錢而只打算口頭承擔責任,那么相應的他們其實應該承擔太平洋沿岸居民在排放年份對比之前年份所有超額死亡并進行賠償。超額死亡多一個就賠償給一個環(huán)太平洋居民聯(lián)合基金一億日元,這個基金將用來資助與補貼所有太平洋沿岸居民輻射相關(guān)癌癥的治療。這就是一個對賭協(xié)議,如果真的沒事,那排放也就排了,如果有問題,那么就發(fā)起國家或公司賠償訴訟。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既然日本政府與東電公司喜歡給未來的自己挖坑埋雷,走集體訴訟的法律途徑會更文明些,這樣也是負責任的排放。

很遺憾,所有太平洋沿岸居民,包括福島當?shù)鼐用瘢伎赡艹蔀楦u核泄漏事件后續(xù)的二次受害者。從科學角度上我們不知道的細節(jié)太多,現(xiàn)在能做的可能只有祈禱這個可能不會發(fā)生,這無疑是一種悲哀。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于淼 美國杰克遜實驗室副計算機科學家

審核:李振華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出品: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

監(jiān)制: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References

1、Opening the floodgates at Fukushima | Science(science.org)

2、5768c541-the-reality-of-the-fukushima-radioactive-water-crisis_en_summary.pdf (storage.googleapis.com)

3、Temporal Variation of Radionuclide Contamination of Marine Plants on the Fukushima Coast after the East Japan Nuclear Disaster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cs.org)

4、Recent Transport History of Fukushima Radioactivity in the Northeast Pacific Ocean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cs.org)

5、Iodine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Temporal Responses to 129I Emissions from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cs.org)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過 暀??
少傅級
202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