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為什么說海嘯來臨時,船要奔向深海?

北京科學中心
原創(chuàng)
北京科學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號
收藏

審核專家:王宗辰

國家海洋環(huán)境預報中心(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 助理研究員

這本來是無比平靜的一個清晨,距蘇門答臘島160千米的深海爆發(fā)了一場罕見的9.1級地震,在岸邊的游客發(fā)現(xiàn)遠處的海面突然升起一道高得嚇人的水墻,像火車頭一樣向他們飛奔過來,這就是海嘯。

這使得近百年沒有經歷過海嘯的當地人,從此留下了對海洋最難忘的黑暗記憶。

海嘯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fā)、海底滑坡或天氣變化引起的超級大浪。它們在海里跑得比飛機更快,每小時七八百公里,在近10個小時內就能傳遍整個大洋;波長有時有1500公里,長時間奔襲都不會明顯衰減。

雖然在深海中,海嘯的波高看起來平平無奇,僅僅只有0.1-5米左右,但只要靠近岸邊淺水區(qū),它們就會變得異常兇猛,波長變短而波高暴漲,形成一道遮天蔽日的“水墻”,并且受到海底地形、海岸線形狀和波浪特性的影響,不停地沖擊海岸線,甚至越過防波堤,摧毀建筑物,淹沒土地。

在小球大世界《海嘯爆發(fā)!印度洋的“咆哮”》的專家講座中,我們就深入了解了一場毀滅性的海嘯活動——2004年印度尼西亞海嘯。

這場重創(chuàng)印度洋沿海國家的海嘯過程,背后又有哪些科學原理呢?

2004年印度洋海嘯影響示意圖

來源丨維基百科

1 印尼為什么海嘯災害總是很嚴重?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安達曼海海底發(fā)生9.1級地震,從而引發(fā)巨大海嘯,造成印度洋周邊國家死亡人數超過22萬人,其中印度尼西亞死亡人數超過16萬人。

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發(fā)生強烈地震和海嘯,災難造成超過2000人死亡,另有超過2500人重傷,并造成了近7萬間房屋損毀,數萬人被迫撤離家園。

2004年印度洋海嘯某地前后對比圖

來源丨江蘇海監(jiān)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印度尼西亞兩次海嘯災害的發(fā)生都是起源于地震,進而誘發(fā)了海嘯。從板塊構造學說的角度來看,印度尼西亞地處印澳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消亡邊界,板塊碰撞擠壓,火山地震繁發(fā),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頻發(fā)的地區(qū),每年大小地震數超過上千次。

六大板塊和火山地震帶分布圖

來源丨人教版高中地理

其次,海嘯對近岸地區(qū)的破壞尤為嚴重。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島嶼數量超過1.7萬個,海岸線漫長,人口也大多分布在各島嶼的沿海地區(qū)。所以就算有全球海嘯預警系統(tǒng),對于印度尼西亞這種距離海嘯生成地很近的國家來說,也很難有反應時間。

2 海嘯和風暴潮的區(qū)別是什么?

對于中國沿海城市來說,人們對于海嘯的熟知度可能遠遠比不上風暴。每當夏秋時分,臺風帶來的風暴潮都會對我國東南沿海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

那么,都是靠岸時掀起了巨浪,海嘯和風暴潮有什么區(qū)別呢?

風暴潮

來源丨國家減災網

首先是起源和觸發(fā)機制的不同

海嘯主要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fā)或發(fā)生在海洋表面以下的大型山體滑坡產生。當海底發(fā)生地震時,大量的水會發(fā)生垂直位移,產生了一系列強大的波浪,向四面八方輻射開來。

相比之下,正常的風暴(如臺風或旋風)是因為大氣層的干擾,因此伴隨風暴潮來臨的總是強風、大雨和雷暴,其中暴風雨的能量來自于溫差、濕度和大氣壓力。

其次是波浪的形成和破壞性潛力不同

海嘯的波長特別長,可以達到幾百公里,它們在寬闊的海洋中長距離奔襲,在接近海岸時便達到了驚人的高度。

來源丨網絡

相比之下,風暴波是由風的能量轉移到海洋表面而產生的相對短波長的波,它們的破壞力一般只限于緊鄰海岸的地方。

來源丨甘肅大眾科普網

另外,風暴潮與海嘯在波形上也有著明顯的不同。風暴潮一般只有1~2個峰值,波高不是驟然增大,而是有一個漸次上升的過程

地震海嘯卻有多個峰值,且連續(xù)排列幾個大波,尤其是第二和第三個波峰高度最大,靜緩上升的情況極為少見,絕大多數是喧囂洶涌地撞擊海岸,在近岸處形成軒然大波。

來源丨甘肅省科協(xié)

第三是速度和距離的不同

海嘯可以以難以置信的速度穿越海洋,通常超過每小時700公里(每小時435英里),它們跨越整個洋盆,在到達另一處大陸的海岸線之前可能已經旅行了數千公里。而受風向和大氣條件的影響,風暴通常以較慢的速度移動,并且它們距離更短,更有可能只影響附近的海岸線。

3 海嘯的傳播速度與什么有關?

在觀察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傳播時間圖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直線距離更靠近震源的陸地反而受到海嘯的侵蝕時間較晚,這是為什么呢?

來源丨小球大世界

關于海嘯的傳播時間,其實受到了兩種因素的影響。

首先是水深。海嘯在深海的傳播過程可以近似看做淺水波(波長遠大于水深),傳播速度與水深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水越深,海嘯傳播速度越快。

如果海嘯傳播過程中途徑海域的水深相對較淺,則傳播速度也會變慢。這就會導致,雖然有些陸地距離海嘯源的直線距離看起來更近,反而海嘯來臨的速度更慢。

來源丨知乎

其次是海底特征。海嘯的速度和行為會受到海床特征的顯著影響,包括其形狀和地形。陡峭的海床往往會將達到的海嘯波反射回去,相反,當波浪遇到水下山脊或淺水區(qū)時波浪的速率減緩5到20倍,波列受到擠壓,導致海嘯波波幅增大。它是海嘯到達海岸時釋放出的巨大破壞力的原因,但也是延緩海嘯到達時間的因素。

海嘯傳播速度和波長的量級

來源丨環(huán)境百科

臨近暑假,正是海邊游玩的好季節(jié)。雖然中國沿海發(fā)生海嘯的概率很小,但是如果你在海邊感覺到了地震,還是要立即動身轉移。

另外,假如你觀察到潮汐突然反常漲落,比如海水快速退去,此時也應該馬上離開海岸,因為很有可能海嘯即將到來。

想了解更多有關海嘯的知識,一起來關注小球大世界的最近講座吧!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海嘯無情,人要有心。掌握海嘯相關知識,當海嘯不期而至,特別是性命攸關的時刻,正確認識海嘯并掌握一定的逃生技能,顯得尤為重要。
2023-06-15
科普老兵聞向東
大學士級
學習科學知識,了解海嘯原理。假如你觀察到潮汐突然反常漲落,比如海水快速退去,此時也應該馬上離開海岸,因為很有可能海嘯即將到來。
2023-06-15
A冬冬
少師級
地震海嘯發(fā)生的最早信號是地面強烈震動,人們可利用地震波與海嘯到達的時間差進行預防。當人們感覺到較強的震動時,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若在沿海地帶聽到有關附近地震的報告,要做好防海嘯的準備,注意電視和廣播新聞。
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