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與病毒的抗爭史。如果突然有一天你知道,病毒可以成為食物鏈中的被獵食者,可以被當成食物吃掉,你會不會覺得很驚訝?
加入捕食病毒食物鏈的,是一種叫做彈跳蟲的微生物,它屬于纖毛蟲的一種,有著能夠推動自身在水中游動的毛發(fā)狀的纖毛,而彈跳蟲是目前已知的第一種,會主動進食病毒的纖毛蟲。
那么這種微生物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以及怎么就證實病毒是被它吃掉的呢?這還得歸功于科學家對于平衡,對于balance的追求。科學家曾經(jīng)發(fā)出過一個這樣的疑問,難道病毒真的就獨立于食物鏈之外,連個天敵都沒有嗎,于是他們就開始有目的的篩選,從池塘水樣中分離出來的微生物,并且在培養(yǎng)皿當中加入了一種廣泛存在于淡水中的綠藻病毒,叫做氯病毒。短短兩天的時間,他們通過顯微鏡就觀察到,水樣中彈跳蟲的數(shù)量增加了15倍,而氯病毒的含量,則下降到了原來的1%。相比之下,沒有吃氯病毒的彈跳蟲數(shù)量,則是沒有增加。
新型冠狀流感病毒3D概念場景,圖片來自圖蟲網(wǎng)
那么如何確定,增加了數(shù)量的彈跳蟲一定是吃了病毒的?研究人員在綠病毒的DNA當中,加入了綠色的熒光蛋白基因,在去觀察彈跳重的液泡,后來發(fā)現(xiàn)這里果真出現(xiàn)了綠色的熒光,也就是說病毒的確被吃掉了。
這項研究證實了,病毒不僅僅是疾病的感染源,可以是其他微生物的營養(yǎng)來源。那話說回來了,既然找到了能夠把病毒吃掉的生物,人類在未來,是不是可以利用它,來消滅病毒呢,比如就拿眼下的新冠病毒來說,如果這些纖毛蟲能夠幫助我們,把新冠病毒全都吃光,是不是大功一件?遺憾的是,從當前的研究成果來看,這種微生物只是把病毒當成了一種無差別的有機質(zhì)吃掉了,并不是很專一,所以除非未來有一天,我們可以去控制住這種微生物的胃口,讓他專吃某種病毒,否則我們就沒有辦法讓它去控制病毒。
希望科學家們在未來,可以在這條路上繼續(xù)向前走,找到更多專一的病毒的捕食者,挖掘?qū)共《镜男路椒ā?/p>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段玉龍
審核:陶寧(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副研究員)
出品: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
監(jiān)制: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