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北京的天空是灰蒙蒙的,中國天氣稱今年來北方最大規(guī)模沙塵或將來襲,今天早上出門的你,是否感受到了“風卷狂沙起”?如果你抬頭望一眼太陽,還會發(fā)現原本散發(fā)著強烈白光的太陽卻在散發(fā)藍光,成了“藍太陽”**。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早上北京科學中心上空的藍太陽
1
太陽為啥會變藍?
這還要從光的散射說起,我們都知道光在介質中傳播時會發(fā)生散射,當太陽光照射到大氣層時,它包含的七種顏色可見光(紅、橙、黃、綠、青、藍、紫)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散射,在介質微粒的直徑小于光的波長時,光波會發(fā)生瑞利散射,其散射強度與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且在前后的方向上強度相等,也就是說相對于波長更長的紅色光,波長更短的藍色光會發(fā)生更強烈的散射,這也是晴朗的天空會呈現藍色的原因。
來源丨pixabay
而如果大氣中存在大量直徑接近或大于光波波長的微粒時,可見光就會發(fā)生米氏散射,米氏散射在前后方向上的散射強度并不相等(前方的散射強度更強),因此會呈現明顯的方向性,同時其還具有不顯色性(各種色光會疊加在一起呈現白色)。所以當天空布滿微小的水滴時,太陽光就會因米氏散射而讓整片天空呈現灰白色——也就是陰天時天空的顏色。
來源丨Rendering Outdoor Light Scattering in Real Time
在沙塵天氣里天空同樣也是灰蒙蒙的一片,但當沙塵的直徑在0.6~0.8mm的區(qū)間時,沙塵對于紅橙色光等長波長色光的散射和吸收能力會增強,大于藍色光,因此在太陽這個“大燈泡”周圍,藍色光就會留下被我們人眼捕捉到。
也就是說藍太陽的出現往往伴隨著沙塵天氣,這么一看喜歡用藍月亮的小伙伴可就對藍太陽喜歡不起來了,畢竟它可能會弄臟昨晚剛用藍月亮洗干凈的衣服。
2
火星也有同款“藍太陽”
其實,在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罕見“藍太陽”,在火星上也有同款。
我們知道,火星被稱為“紅色星球”。如果你身處火星,會看到一片一望無際的橙紅色的戈壁,火星的地表被厚厚的氧化鐵礦物覆蓋著,它們會反射紅橙色光,這也是火星的外表會呈現紅色的原因。
來源丨pexels
由于沒有植被的覆蓋和加固,這些紅橙色的沙塵會被火星的狂風掀起形成規(guī)模龐大的沙塵暴,將這些粗糲的沙塵拋灑在萬米高空,即便不刮風,沙塵也不會落下,而是會在火星上空形成一層厚厚的屏障,讓火星的天空呈現灰蒙蒙的色彩。
而經過前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在這樣的氣候環(huán)境下,太陽光會被漫天的沙塵散射,留下神秘的藍色光,將大片天空染成藍色。好奇號發(fā)回的火星藍太陽照片曾在網絡上引起過一陣熱烈的討論,在大家對火星氣候和藍太陽的成因進行了解后,藍太陽的出現自然就和環(huán)境惡化掛上了鉤,所以每次在地球出現藍太陽都會或多或少引起一些關于環(huán)境問題的探討。
火星日落
來源丨新浪探索
3
太陽還會是綠色的?
除了“藍太陽”外,還有“綠太陽”。但因為每次出現綠色的時間太短,這種現象也被稱為綠閃。
2021年11月,福建廈門就曾出現“綠閃”奇觀,一時間被網友們熱議。
“綠太陽”
來源丨廈門廣電
綠閃確實不多見,以至于很多人甚至沒有聽說過,但它的成因也可以用現在的科學進行解釋。
牛頓曾做過的著名的透鏡實驗,他利用三棱鏡將白色的太陽光分解成了七種不同顏色的光,這被稱為太陽光的色散,而地球的大氣其實也可以視為一個巨大的透鏡,能夠將太陽光折射發(fā)生色散。當太陽處于地平線邊緣時,它發(fā)出的光亮幾乎與我們的視線齊平,這時的色散也最為明顯。此時由于藍紫光等短波光被大氣散射,難以直接抵達我們的雙眼,只有波長較長的紅橙色光才能穿透塵埃和大氣,從讓天空呈現溫暖的橙紅色。
日落時分,紅橙色光會率先沒入地平線,剩余的色光中,藍紫光等短波光由于散射已經難以被人眼察覺,只有綠光還能保持一定穿透性,因此在太陽即將沉沒的時刻,綠光會短暫地出現在太陽的頂部,閃爍幾秒后便消失不見。
這種光學現象十分罕見,產生的條件也很苛刻,只有在空氣透明度極高的天氣,并且視野開闊沒有阻擋的地方才有小概率觀察到,如果有小伙伴曾見過這種奇異景象,那只能說運氣實在太好了。
同為不常見的光學現象,藍太陽的出現往往伴隨著漫天的沙塵,雖然看著神秘莫測卻也讓人心中煩悶,而太陽綠閃的現象,卻表明當地的環(huán)境清潔,空氣質量優(yōu)良。作為塑造了整個地球生物圈的“大功臣”,太陽臉上每一處細微的變化,背后可能都有值得我們研究的秘密。